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哪一句是真话?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1932
老土

  出了“天价酒”这样的丑闻,固然是灾难。但要是应对失误,那就会带来更大的灾难,会祸不单行,会连锁反应,直至火烧连营。

  中石化的反应,就是失误连连。情况还不清楚呢,先护短:这购酒啊,“与鲁广余个人无关”;一看捂不住了,就狡辩:“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购进,属于公司‘非油品经营项目”;迫于压力,中石化宣布派调查组去查,最终结果却是:鲁广余没经班子研究,就购买了这批酒,“是自用”。这不是打自己嘴巴吗?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理屈词短,这下中石化该谦虚些,别再云里雾里搪塞人了吧?可人家就是“身正不怕影歪”——高举板子,轻打家人——对鲁广余,仅仅是降职使用(降为何职?不说。大概属于“挺过去再说”一类),并让他个人承担十三万多元红酒费用而已。想起此前的“中石化会给公众一个交代”那份硬朗,俺就想起了陕西周老虎和那帮信誓旦旦的官员。在俺看来,这无疑就是丢车保帅,就是断尾自救的壁虎——明摆着吗,就是让鲁广余一人顶缸,免得媒体百姓老盯着这事儿,惹火烧身。岂止如此啊,“我们不是狼,是羊”:“中石化广大干部职工对此类现象也是明确反对、坚决抵制的”,“中石化历来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精细管理”,“我们在备餐的时候,食堂的灯不会全部打开,够用就行”(爆笑!还有不是这样的?)“大葱的葱白和葱叶会分开使用,萝卜也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一言以蔽之,咱中石化,就鲁广余一个坏蛋。

  其实,老百姓坚信,用公款买高价酒自己享用这种事儿,是客观存在。中石化内,不止鲁广余一个人;当今社会,这么做的也不止中石化一家。俗语说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用纸包火,总有透了的时候。只要你知行不一、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只要你弄虚作假,只要你见不得人,就有你现形的那一天,何必欲盖弥彰?

  同时出来的国企丑闻,还有河北沧州农村信用联社“最牛加班费”事件。农村信用社,要跟各级各类银行比,那是行业的下层,是穷兄弟。可就这么个不起眼的螺蛳壳,也能生龙生凤:人均年工资过了二十万,最高的三十七万;一个十五天的年休假没休,补助六万多。事情一曝光,有部门就说,是他们的财务人员算错了,把文件精神理解错了。有位自称“我是一个县联社的小人物”的网友说了,“理解错误”?“真的很搞笑,也真的很恶心人”!

  无独有偶。这边,老熟人蒙牛又出事儿了。在陕西榆林,发生了两百五十一名学生饮用蒙牛牛奶集体中毒事件。官方很快宣称,经有关部门送检,同批次蒙牛牛奶符合国家标准,未检出致病菌。两百多字的回应,重在说明蒙牛牛奶的标准性,学生何以中毒,不知。这边真相未明呢,第二天,媒体报道就以积极正面为主了。

  水木清华,那是一个追求真理、朴实无华的理想国。清华百年之际,朱镕基老人去了,老人就爱唠叨个老话:要“说真话”。他在位的时候,不给人题词(少挣了不少钱),要说题过,就是给学会计的孩子题了“不做假账”。可这说真话,也太难了不是?

  【原載2011年4月28日《检察日报·每周观察》】

  插图 / 谁敢说真话? / 张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