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记者仇子明免于通缉的幸与不幸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2445
笑 蜀

  《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一夜红遍大江南北,该让多少新闻界的后生艳羡啊。因连续报道上市公司凯恩股份关联交易内幕,仇子明遭浙江遂昌县公安局全国通缉,立马成了大众明星,就跟当年日本电影《追捕》里,遭警局冤枉而被迫负案出逃的杜丘一样传奇。

  最让人感动的,不是遂昌县公安局的配合包装,更在于他们的无私奉献。炒作公司要炒作成功一个明星,都要经过苛刻的市场测算,每一分投入,都要以十倍乃至百倍的回报为前提。可遂昌县公安局包装仇子明,谁见他们收过一分钱了?要知道,现在上级单位已经昭告天下,遂昌县公安局全国通缉仇子明不合法定程序,换句话说,属于违法行为,并责令遂昌县公安局立即撤销对仇子明的刑事拘留决定,并向其本人赔礼道歉。用违法行为包装仇子明,这风险可不是一般炒作公司所冒的市场风险所能比拟的,那是可能掉乌纱甚至可能下狱的——执法犯法,理当罪加一等。不惜冒着执法犯法的巨大风险包装仇子明,而且根本就是一文不取,这境界,够让人仰望星空了吧?

  仇子明被通缉之初,各界(尤其是媒体人士)无不义愤填膺,好像仇子明一夜之间真要从壮士晋升为烈士了。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似乎想象过度。用仇子明自己的话来讲,他也不是吃素的。不仅记者牌照贴身,更有他供职的《经济观察报》筑起的铜墙铁壁,自可从容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尤可赞赏的,是《经济观察报》的卓越表现。该报没有像此前某些媒体机构表现得那样犬儒,而是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直接站到风口浪尖,为保护自己的记者,不惜承受全部压力。中国新闻界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真正的职业共同体。《经济观察报》此举,为职业共同体怎样凝聚人心、提升业内士气做出了示范,无疑是媒体职业共同体发育的先声,令人鼓舞。

  因此,这场较量注定了是现在这样的结局。地方权贵结成的同盟固然来势汹汹,但毕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遇到更强大的对手,他们也只能自取其辱。换句话说,对权贵之盟的挑战,固然惊险莫名,但世上自有高手在。权贵之盟搞得定一时,搞不定一世,久走夜路总要碰到鬼。对权贵来说,仇子明和他所在的《经济观察报》,就是这样的鬼。

  看起来似乎值得庆幸是吧?哈哈,恶人终于得到教训,何其快哉!何其快哉!但是,且慢庆幸,此事的受害者,原非仇子明一人啊。在网上转发仇子明文章的杭州网友翁安余,不是也被遂昌县公安局顺手牵羊、火速刑拘了吗?仇子明的刑拘毕竟只是虚拟,翁安余的刑拘可是实实在在。为那惊恐的二十四小时,他该损失了多少个脑细胞?舆论为仇子明蜂拥喊冤的同时,有几人注意到了翁安余的冤情?如果不是后来搭了仇子明的便车,因仇子明的平安着陆顺带洗清了冤情,谁能设想,单凭翁安余一个人的能量,他今天会是何等的处境?无独有偶,《重庆晨报》记者“廖肥肥”因网上发帖,披露重庆希尔顿酒店事件的内幕也被刑拘,旋即在媒体人的集体抗议下获释。然而同在重庆,同样因网上言论被拘的普通网友,却至今仍在囹圄之中,无人记起。

  这个惊人的对比,正好折射了当下舆论监督的尴尬。舆论监督显然已经成了高风险行业,只有百炼成钢之人才可涉足,才能从刀光剑影中全身而退。仇子明就属于这样的得道之人,所以不会轻易从壮士发展到烈士,区区地方权贵之盟,还不至于打趴他,反而只会增加他的风采。但是如翁安余,如其他许许多多网友,就不可能有那样的幸运了。只要不小心踩上了地方权贵埋下的那颗地雷,他们立马就会粉身碎骨,而且是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无声无息。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凡属公共事务,公民皆可与闻,皆可讨论,皆可监督。但事实上的丛林生态,使舆论监督遍布杀机。一般只知监督官员不易,岂知现在监督上市公司亦难上难?跟公权合体的某些上市公司,调动公权如调动家丁一样随意。必须资源更强大的超级媒体,才可能有资格与之较量。舆论监督无形中就成了超级特权,把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普通人排除在外了。

  监督权属于基本的公民权利,基本权利即人皆得之,无分阶级,无分种族,无分地域。怎样保障这样的基本权利,即怎样保障普通人的监督权,因着“廖肥肥事件”、“仇子明事件”,这个时代的关键命题已经无可回避地递交到了我们的眼前,等待着我们的回答。

  【原载2010年7月30日《南方

  都市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