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闲情》版是《广州日报》的副刊,创刊于1998年,每日一版。经过十多年的耕耘,《每日闲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赢得了各个层次读者的广泛青睐,成为《广州日报》的品牌栏目。她坚持着通俗性、大众化的方向,力求为读者打造一种文化新平台。2007年央视调查公司在对《广州日报》版面进行调查评估时,对《每日闲情》版的定位是:“《广州日报》突出的一个特色版面,阅读率名列前茅。”
目标和定位
轻松但不庸俗,始终是《每日闲情》版追求的目标。在“思想性”的引领下,做精英人士和普通市民都能关注的版面,充分体现《广州日报》既是市民化的精英报纸,同时又是精英化的市民报纸的特色。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交流机会的减少,这种需求往往在读书读报中获得满足。首先,我们认识到读者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诉求,所以《每日闲情》在选材上针砭时弊的内容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选择的文字在随笔和杂文之间,既有轻松幽默的随笔,又有现代都市人的心灵折子,让读者获得一种情感的慰藉、精神的享受、心理压力的释放。其次,处于新旧道德观念交织、纠缠、更替的时代,读者在情感生活方面有着道德回归的需求。这种需求,靠颁布几条硬梆梆的公民道德标准和树立几个道德楷模是无济于事的。将触角深入到市民内在的道德体验之中,把文章做透做足,是我们的内在追求。
从版式到内容
《每日闲情》版的特色,首先体现在版式设计上。每版分五至六栏,既有相对统一的格调,但也求新求变,力戒沉闷。尽量照顾不同读者的视觉享受。编者非常在意文字块与图片的安排,以及版面“语言”和编辑“思路”。目前,读者对版面比较认同,认为《每日闲情》版式清新、简洁明快,读起来轻松、方便。
而内容的切入上,我们则力求区别于晚报和都市类报纸,为此,编者利用一切机会在节假日或业余时间,深入各种社区,与读者广泛接触,了解市民和文化人,以及新生代的阅读倾向,做到心中有数。在广州,“精英阶层”的阅读口味和市民阶层的差别还不是很大,都希望《每日闲情》版既要有趣,又要让读者在一个多少有些喧闹、浮躁的氛围中,静下心来,有所醒悟与思考,这就是《每日闲情》版的特色所在。
读者普遍认为,《每日闲情》能让人在休闲之余对生活有所感悟,尤其是《每日闲情》版中有不少文章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受,在文字消遣的过程中,激发了读者心中的道义感。即使是《每日闲情》版的主打稿,也是说有哲思的启迪,说有用的大实话,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套话、空话、废话。
有论者指出,《每日闲情》实际上是个“准”文学的版面,选择的文章大多千字左右,写的几乎全是普通民生中的小事,但却大受欢迎,其奥妙就在于它巧妙地切入了市民群體道德生活中那些最真实、最细微、最深刻的体验,并以鲜活、生动、贴切、诙谐的文字叙述,进行不露痕迹的引导,使这个版面看似闲散,实为警醒,看似琐碎,实为大悟。
这次《杂文选刊》所选的三篇文章便是很好的代表,它们无不立足于生活,一方面有文学的雅致,一方面又深入灵魂,启人心智。
《两种棋盘的较量》立足于东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传统,比较两种象棋的不同,建立了有理有据的联系,对文化特征分析得入情入理,轻松之中而不失严谨。极致地发挥了杂文“以小见大”、“举重若轻”的特点,作者在文中说,“事实上,没有一种游戏不是严肃的。”只要肯细细品味与思索,生活中的许多细枝末节都可寻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刀尔登是一位写杂文的好手,他的文章很有品读的空间,能从许多历史故事和人物中,发现与众不同的观点,除了选登的《不读〈孙子〉》,他还有几篇“不读”,这些文章视角新奇,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此篇文章犀利地指出,国人对勾心斗角的手段擅长得很,读《孙子》不过是想找个由头罢了。
“准能人”介于“能”与“不能”之间,于是便常常会面临一些尴尬的处境。在现实社会中,“能办事”的确已经是一种生存必需的技能,如若自己不行,则一定要拥有一些这样的人脉。文章将中国那种“关系社会”、“人情社会”的氛围表达得淋漓尽致。
今后,我们将逐步尝试增加一些新鲜活泼的元素,适应新一代读者的阅读口味,但不会去追求商品大潮表面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泡沫。可以适当从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寻找突破。摒弃浮躁,冷静思考,为受众提供富有现代色彩兼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杂文、随笔,文章力求短小精悍,以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阅读习惯;图片可为点睛之笔,既活跃版面,更能通过可视的艺术形象让受众在风趣诙谐中获得愉悦。
(作者系《广州日报·每日闲情》责任编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