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漯河两市领导讲话雷同。“中国消防在线”网站上,有来自开封和漯河的两篇稿件,开封市副市长和漯河市政法委书记听取各自城市消防工作汇报,并作了指示。稿件中引述的讲话文字雷同,开封稿比漯河稿晚十天,还出现“构建和谐平安漯河”的字眼。
此事被网友发现,被《华商报》报道。开封消防支队宣教中心负责人刘铁柱是开封稿署名人,他承认抄袭,但抄袭者是一名文字雇员。现已解聘。刘铁柱对此事的谈话句句着实,可堪玩味。
别人写稿,为何署刘铁柱的名呢?——“可能我知名度比较大吧(笑)。这很常见,经常有下面人写好了稿件署领导名字,或者共同署名”。下属写稿,领导署名。确实常有,刘铁柱现身说法,现在科级干部也享受这待遇了。
要不要找到被解聘的人呢?——“还是不要联系了,这个人平时很敬业,现在出了这件事,被批评还被解聘了很伤心”。是的,联系上了,伤心的可能就不止一个人了,还是免了吧。
稿件3月14日就发表了,但刘铁柱不知道,“我早上(3月23日)被叫去谈话才知道的。这件事能在网上火起来,可能是省内其他消防支队炒作(的结果)。这只是我的猜测,平时相互间竞争比较激烈”。“知名度比较大”的宣教领导,就这样被好心的雇员坑了。但解聘雇员又何其神速,这个雇员真的存在吗?
“其他消防支队炒作”,可能的;“竞争激烈”,肯定的。每个单位都得机构配置齐全,是个机构就要做事,对内,以资证明不可或缺乃至重视还不够;对外。横向比较,排名争胜。奇怪的体制.制造了许多奇怪的“工作”,不在乎社会需要与否,只在于“工作”本身。于是,积极作为,可能是荒谬的红火景象;消极懈怠,铁定松松垮垮人浮于事。这样的体制,不知道它到底该运转灵便还是运转失灵,无论如何,劣质化都是加速度的。
抄袭总是不对的吧?——“是,这也是个经验教训。不过老实说,我们的宣传任务都很重,我的经验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个稿子要不出现‘漯河两个字,别人也不会看出来。”
看。就是这么坦率。抄不是问题,会抄不会抄才是问题。而会与不会,区别在于别人看不看得出来,开封的事情,不要出现“漯河”的字眼就行了。文字雇员的功劳,就被“漯河”两个字出卖。去职解聘,教训确实惨痛,一定不能抄错了时间、地点。
刘铁柱的话,为无视社会需要、只求自我满足的治理体制画了一幅小像。如果要追究这个抄袭事件,刘铁柱远非解聘一个文字雇员就可以免责。如果要看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这个抄袭事件只是一次过于低级的失误,而体制所决定的治理劣质化无处不在显现。
开封市的副市长讲过宣传稿件中的那番话吗?讲过或者没讲过。区别是不大的;甚至漯河市的政法委书记讲过没讲过那些被开封抄过去的话,区别也是不大的。工作嘛,无非是讲一些而已,开什么会,讲什么事情重要,就够了。如果总要讲出点真经来,领导怎么可能发生任何事都英明地“靠前指挥”?而且总要讲出特点和内容来,领导还当得成吗?
讲话,以及讲话的结构形式,都是现成的,超出界线,就不合体统。领导讲话,不需要传递信息,恰好是要避免传递信息。但它总是重要的,所以需要反复领会。这是态度问题,并不保证其中一定有值得领会的内容。要“新话”吗?那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说的。属于定量供应品。供应了也由不得你不用,这仍然是体统。
一个消防支队的抄袭宣传。只是疾病在末端的症状。讲话抄袭,说起来是个热闹,说到底不是什么事,它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精神。都说是风气不好,其实与风和气不相干——风气又是怎么形成的?谴责哪个人,不能说过分,但真的没意思,也没有什么用。
讲话抄袭差不多是一种义务,想不抄袭,先看看有没有“不抄袭权”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