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与骂娘”的另一说
《解说“吃肉与骂娘”》(《杂文选刊》2009年3月上)一文,对“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之说的解读可谓精到。通过廖君的“三个发现”,是见其洞察的敏锐、邃思的睿智。然而,我读后仍有“不足”之感。
其一,廖君的前两个“发现”,言之“说”者身居“上面”,且以“娘”自诩。此说虽也属实,但只是一个侧面,非俗云之“吃肉骂娘”。固为,就“上”、“下”分位而言,“骂娘”是通见的:“上面”的人,“肥肉添膘”仍嫌不足时。会骂娘;“下面”的人,“吃得饱而来觉吃得好”时,也会“骂娘”。这“上”、“下”所骂之“娘”,既非“国骂”中的,也不是具体的目标。都不过是“有所指”的虚拟“代称”而已。
其二,廖君之“顶级受用”的发现最佳。确实,人民不会“小富即安”,祖国(娘)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尽如人愿。“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总会有的。果真达到“上面的”和“下面的”听着“骂娘”都很受用的境界时,大概就该听不到“骂娘”声了。
其三,社会上流传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说法,也被说成“边吃肉,边骂娘”。这两种说法大意上相同,但有所区别。依廖君所见,前者常出自“上面”某些“公仆”之口,用以指责“骂娘”的人。然而,如此解释此说的人是少数,多数人还是把“边吃肉,边骂娘”作为很早常的社会现象来看待。
愚以为,“边吃肉,边骂娘”的说法最为实际。就是说,人们(涵括“上”、“下”两个层面的)越是在“吃肉”时越“骂娘”。
比如,“公仆”得以擢升,却联系到“钱”没跟着涨,心里既高兴又想骂娘;工人涨了工资,会想到比事业单位的水平还差得远,钱攥在手里也要骂娘;都说教员现在“吃香”,可每当调资时,总会听到公开的“骂娘”:怎么就比不了公务员呢……这就是“边吃肉,边骂娘”。因为在“不吃肉”的时候,往往想不到,反倒很少“没事儿就骂娘”。
总之,“吃肉骂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心态的反映,与人的欲望相关,除了有“公开”与“暗地”的区别以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谁若想遏制或者奢望其消失,他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只有社会不断地进步,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这种现象才可能逐渐地自行消失。
阎侃(天津)
社会浮躁才是“应赛教育”的根源
读了《应赛教育:艺术早衰证》(《杂文选刊》2009年3月[上]),我感到一种心酸与无奈。笔者想到了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一句话:“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以说每一个比赛第一名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应赛教育的成功者付出沉重代价。这一切的根源便是社会的浮躁。
如今一些浮躁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顾子女的兴趣爱好一厢情愿地要求子女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那些可以一夜成名的比赛。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必然会心情浮躁,从此。社会的浮躁得以延续。
俗话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但社会的浮躁风气将这句经典名言打入冷宫。人们崇拜的偶像不再是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而是一夜成名的歌星,一夜暴富的富豪。同样一些科研人员不再愿意热衷于科学研究,为了追求论文的数量不惜弄虚作假甚至抄袭;一些作家不再潜心写作,为了稿费拉长文章,甚至剽窃别人的作品。
浮躁的社会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昙花一现,但长久下去必然要为这浮躁的“昙花一现”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了自己。也为了全民族的长远利益,还是摒弃浮躁,踏踏实实做一些事吧。
张宇(辽宁)
经不住问的事多着呢
《杂文选刊》2009年3月上旬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冯日乾先生的《经不住三句问》。现实中,经不住问的事实在太多了。
多年来,每有矿难发生,都会有许多部门被问责,而“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工会却一向平安无事,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为什么?
媒体上常有这类报道:某公安机关逮住了一个偷自行车的窃贼,经过审讯,该窃贼供出了数年前盗窃汽车的案件……我不明白,公安机关究竟有何妙招,让窃贼一下子变得“老实”了呢?
消费者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伪劣商品,最终却还是将伪劣商品购回了家,而经过专门训练、装备精良的有关部门,却怎么也查不出伪劣商品(否则,为什么不惩治呢?)。
国家早有明文规定,网吧不准接待未成年人,可你去网吧看一看,网吧里坐着的多数是未成年人!有关部门是不管呢,还是管不过来呢?
冯日乾先生说得沒错:“经不住问的事多不可怕,怕的是有一些你还不能问”。在此,笔者还要补充一句:更可怕的是有相当多的国人对某些荒诞怪异之事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任何疑问!
王海银(山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