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本刊收到的越来越多的原创杂文稿件中,不乏颇具特色且宜在上旬版刊发者,但因上旬版以选为主,只能割爱。为弥补此憾,从2008年第二期始上旬版设“原创首发之页”栏目,刊发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原创杂文佳构。望各位杂文方家、同仁不吝赐稿。
再没有把知识分子的劳动比作母鸡下蛋更贴切、更俏皮、更经典的了。
“下蛋”一说出自钱钟书先生。一位洋妞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后激动不已,打电话给钱先生,希望见面认识。钱先生答之:你觉得鸡蛋好吃就行了,何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钱先生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下蛋恐怕也不易。蛋的大小、规模、性质、颜色都有一定政治规定。千万违反不得,否则上纲上线不得了。不是有许多知识分子下蛋下出大麻烦么?
现在知识分子下蛋的政治规定远没那么多了,自由了,但下蛋的花样却似乎更五花八门了。
近读到易中天先生的言论:“当知识分子都变成养鸡场流水线上的鸡,每天被数要下几个蛋的时候,是出不了思想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才走出体制,不在这个鸡场下蛋了。” (2007年16期《读者》)
其实易先生说的被数蛋要算是最简单的了。
这么说吧,下蛋是要蹲窝的。一般来说越是好的蛋就越是要耐心多蹲会儿。但现在蹲窝已是一种奢侈。我们要么从窝里被叫出来,要求数数自己下了几个蛋,好统计上报;要么被喊起来去开各式各样的关于如何下好蛋、多下蛋的会议或填写各种关于下蛋的表格。
有时候好不容易把窝蹲热乎了,突然一个电话叫你去学习,提高下蛋的思想意识。等武装了思想,再蹲窝,却怎么也找不到下蛋的感觉了。
现在下蛋还有许多窍门。譬如你下蛋前,要报关于下什么蛋的课题,最好是上面希望你下的那种蛋。在一大堆表格上填写:国内外关于下这种蛋的概况、你选择下这种蛋的动机、蛋的成分成色、如何蹲窝用劲、用劲的重点难点等等;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你曾经下过一些什么样的蛋;最后,当然要做一个预算,下蛋要投入多少经费,假如你下了蛋,没有预先报个课题,没有使用经费就稀里糊涂下了,那么蛋再好也比不上预先申报而且花了钱下的蛋。
下蛋后,要注意不能错过评奖。现在国家关于这方面的奖项不少,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等等。你要先选一个你自己认为不错的蛋。哦,对了,现在蛋下在什么窝里很重要。有下在权威刊物的、有下在核心刊物的、最差也要下在公开发行刊物。国家经常有这样的筛选排名,公布窝的级别。评奖就选下在最高级别窝里的蛋。还要注意你下的蛋别人吃后感觉如何,基因有无更好、感冒有无减少、最重要是吃了后有无积极推介。如果窝的级别一般,蛋下后又泥牛入海,悄无声息,那即使不等于白下,也至多只是充个数,填表时好看一点。
经如此这般梳洗打扮一番后,就把蛋报上去,和别的蛋排在一起,看谁的个大、色美、体圆、味香。若比试赢了,获得个一二等、最次也是三等或优秀奖(天知道优秀是个什么奖!一、二、三等不是优秀?),那身份自是不同了!如同明星,只要它一出场,表格就熠熠生辉了。
下蛋创新太重要了!假如别人下个圆的,你也下个圆的,那没有意思。别人下圆的,你偏下个方的或者三角形的,或者干脆像赵本山、宋丹丹那样,弄个公鸡下蛋式的新奇、突破,那可就“太有才了!”
当初钱先生只要蛋好,何必认识下蛋的母鸡的哲学早已不合时宜了。现在是蛋好还得附上鸡的玉照,标明此蛋为你所下。一来免得被人剽窃;二来也好凭下蛋业绩对号入座上A岗、B岗或一级岗、二级岗……
易先生看破了流水线式鸡场下蛋的把戏,走出体制,去下“土鸡蛋”、“走地鸡蛋”了。而我等芸芸众生,却比不得先生的洒脱,只得老老实实蹲在体制内继续多下蛋、下好蛋。
蛋是下得多了,至于蛋的质量如何则只有天晓得!
题图 / 佚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