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周公是周公旦的后代,名孔,在周王室里担任太宰,被称为宰周公。宰周公跟他的祖先周公一样贤明,但没有周公的好运气得以治理天下。他虽然是周王室的执政者之一,但面对日益做大的王权专制,无权置喙,只好做了旁观者,在人事天道转移里偶尔做做诸葛亮式的角色。
周王室的衰微是实实在在的,王权控于个人和实力者之手也是实实在在的。实际上,任何一个专制朝代的发展都是如此,最初它的上层成员都能发挥作用,“战斗力很强”;后来,财富增加了,但威望下降了,权力被几个人掌握,那些贤德而有才华之人无以施展,他们只有越出那种形格势禁的生存体制,到外面来才能一展才华。宰周公就是这样,一旦他离开王室范围,就成为了能断生死阴阳的先知。
公元前651年夏天,齐桓公迎来自己一生事业的顶峰。他在管仲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这一次周天子给了他更大的荣誉。在齐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诸侯在葵丘的盟会上,周襄王派宰周公赐齐桓公祭肉,并赐予免拜谢的权利。齐桓公的骄傲是难以言喻的。
葵丘会盟期间,宰周公先行回国。他在路上遇到了参加多国峰会而迟到的晋献公,他对晋献公说:“您可以不去参加会盟了。”宰周公跟齐桓公接触了一次,就有这样的印象:齐桓公喜欢表现自己,他喜欢向诸侯施恩和夸功而不注意德行修为,宰周公认为:恩惠难以周遍,施惠难以报偿。不周遍不报偿,最终结下仇怨,齐桓公拿着施惠像放债一样,这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他的预言是正确的。葵丘峰会九年后,齐桓公最信任的大夫易牙、竖刁、卫启方作乱,把齐桓公关起来,活活饿死。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争国君位,相互攻击,使得他横尸在床,长出的蛆爬到屋外,一代霸主不得善终。
可惜先知的话只被当作谈资,先知自己也没有向这一方面用力,考量王霸之外的天道人伦或超验情怀,以至于专制霸业一开始就充满了闹剧和教训,但人们并没有努力制约和防范权力道路上的专制和腐化。齐桓公死前齐国即陷入内乱,不仅人亡政息,而且他子孙的君位也被异姓篡夺,这样的教训还不深刻吗?但遗憾的是,惰性和习惯仍让中国人挤在狭窄的权力之路上 ,挤在官本位的社会里。越来越独断的专制生活成为了“吃人”的筵宴或绞肉机。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像宰周公那样的人多起来,或他的见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春秋时代的发展不一定必然走向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不一定走向杀戳和战争。但显然,真理掌握在个人手中,时代和人事的变易只为先知所把握,先知们却左右不了时代。因此,先知们也只能在时代里苟且生存,与时游戏。
想象一下,在不久前的多国峰会上,宰周公那么郑重地向齐桓公布达天子的旨意;现在,他却预言齐桓公“不务德而务远略”不得善终的下场,并劝晋献公不用参加会盟,这实在是一种游戏。
先知的游戏不止于此,他的悲剧甚至在于无人可以交流。晋献公掉转头回国后,宰周公对自己的驾驶员说:“晋侯快死了啊!”他的理由是,晋国的地缘政治是非常好的,有高大的霍山做它的城墙,有汾水、黄河等做它的护城河,西北面有戎人、狄人环卫它,国土面积广,如果能不违背道义,谁能威胁它呢?现在晋献公不估量齐桓公的功德是否真那么大,不估计诸侯强弱的形势,不管内政稳定,这么轻率地跑路赶赴盟会,实在是失掉心理平衡了。处于那样位势的人,如果心态失衡,很少有不得狂疾而死的。
即使先知的游戏有蒙的成分,宰周公又一次蒙对了。他的预言当年实现,晋献公回国后不久就病死,拉开了晋国近二十年内乱的序幕。晋国在内乱中,换了三个国君,直到晋献公的儿子重耳登位,晋国才稳定中兴,重耳开启了一代霸业。宰周公对晋国地缘政治的判断也实现了。
【原载2007年第30期《新世纪周刊》】
●湖南省嘉禾潇风荐
题图 / 享受与代价 / 齐亚尼(意大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