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设想吗:假如霍金是中国人?
有人说:“假如霍金是中国人,那中国也就物理数学大丰收了。”
这个假设令我的心头一颤,我想:幸亏霍金不是中国人!假如霍金是中国人,多可怕的假设呀!假如霍金是中国人,那霍金就不是霍金了,也就没有了“果壳宇宙”的理论,或许人类的进步也将减速。我这样说,当然没有对国家人才培养机制大不敬的意思。
恕我直言,中国人看霍金十有八九是因为他的残疾。除了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我们又能搬出几个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不是有个笑话讲:杨振宁和周润发同乘一班客机,追星族居然问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中国人看待霍金就相当于看待保尔·柯察金,就像看待一个用意志与残疾搏斗的战士一样,而西方人看待霍金则是关于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就像看待爱因斯坦,像看待一个为人类思考的科学家一样。他在中国演讲结束的采访中,听众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他太坚强了”,“我真佩服他”,“学习他的精神”……每个人都会谈霍金“膜的世界”给自己的感受,但很少有人是真正被他精彩的演讲所感动的——我觉得。
说实话,我们知道张海迪,知道她残疾,知道她坚强,我们佩服她,课堂上老师说要向身残志坚者学习时立马就会想起她。但她仅限于此吗?有多少人知道“作家”张海迪?又有几个人看过她的作品?
有几个维也纳公民会因为贝多芬失聪而拒绝进入维也纳音乐会场?人们只是平等地对待他们——既不歧视,也不因为他们的残疾给予特殊照顾。这方面西方人理性得多。
残疾人需要的不是每年春节例行检查般的领导接见,不是被媒体炒作为“勇于挑战疾病”的楷模,更不是被某某社团选为形象大使。这样倒是把他们局限在小圈子里,倒是投给他们异样的眼光了。他们所需的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取得与正常人同样的成就而获得真正的掌声,这才叫自强不息。
雅典残奥会冷清收场、健全者赛事热闹非凡——这样的局面什么时候才会得到改变呢?
怎样使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不再受歧视也不受过多“温室”的关怀?让我们和他们都忽视“残疾”的存在,恐怕这才是我们建设文明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吧。
(作者系湖北省潜江市文昌高中学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