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们失去寻租耻感了吗?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选刊 热度: 10808
曹 林

  “面包车被东莞常平交通分局扣了,谁能帮帮我”、“介绍认识工商局的人付2000酬金”、“小女子正在考驾照,谁提供有关系的熟人或中介人,本人愿意拿出200元酬谢”……最近,上海一家网站竟然推出了“悬赏找关系”服务,在网上为“找后门、托关系、托路子”牵线搭桥,已有好几例成功案例。

  这家网站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称,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这很正当;然后强调“只提供关系供大家认识”,对于交易内容概不负责。这显然是一种狡辩。如此“关系悬赏”分明就是为权钱交易搭建平台,哪里称得上正当的“生产要素”。

  西方发达社会也流行“社会资本”的说法,那些做得更好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关系更多的人。这种关系是在公民社会中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普遍主义”的互惠和信任关系,正是这种信任关系带来了“一种公共精神和公共生活”,成为一种生产要素。而我们的“关系资本”则是一种特殊产物,是某个特殊的人基于特殊利益而对特殊权力的依赖形成的排外“关系圈”,它往往是“私密性”的交易,隐藏着腐败风险。健康的社会资本中往往是利益共享的,至少不会伤害到谁的权益;而关系资本中,受益的只是少数有权、有“关系”者,更多人是受害者。

  显然,“找关系网站”的出现,说明如今的关系寻租很值得忧虑了,有公开化的趋势。在权力缺乏约束、法治不健全、各种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的社会中,即使网站不提供这种服务平台,也会有其他平台出现。让笔者更为忧虑的是,一些人公然在网上发帖悬赏找关系,网站则毫无道德障碍地提供平台牵线搭桥,许多旁观者都认为如此交易很正常,这表明我们的社会很大程度已经对关系寻租失去底线耻感,不正当的“找后门、托关系、托路子”已经毫无道德忌惮。

  过去虽然也存在“托人找关系”现象,但还是有起码的道德耻感,很少有人会在公开场合公然找关系,也很少有人公开为这种关系寻租牵线搭桥,公共舆论平台更是谴责不断。这表明大家内心都觉得这种行为很不正当,彼此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道德敬畏,这种事拿不到台面上去说。而“找关系网站”的出现则撕破了这个问题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基本的敬畏感没有了,大家在潜意识中觉得没必要掩饰什么。

  发论文交版面费的潜规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杂志会把价格公开写到版面上,使其成为一种明规则。同样,当“花钱找关系”还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时,尚有道德耻感对其进行约束,当失去这一层约束成为明规则时,就非常可怕了。因此,一方面要重构社会的价值伦理和道德伦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要用法治规范权力的运作,使“找关系网站”彻底失去存在的土壤。

  [原载2007年5月31日《长江商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