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三十余载,批阅作文无数,惟有这一次批了个满分,而作者却是一位最偷懒的学生。
下面这首小诗流传已久,堪称经典,我把它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鲁藜《泥土》)
诗人要告诉人们的是:不要自视甚高,孤芳自赏,患得患失,而要甘于平凡,多做奉献,公而忘私。显然,树立这样的人生观对今天的青少年是不乏意义的。同学们都能按照这样的思路确立观点,展开议论,可是,这位同学却别出心裁地写了一首题为“珍珠”的小诗:
我就想成为一颗珍珠
虽遭磨难也不想埋没自我
假如你我都做泥土
没有精彩的世界会令大家更痛苦
这首小诗令我眼睛一亮,它一反原作之意,不仅角度独特新颖,而且表现了今天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风貌。有这样一则为教师们熟知的美国故事:老师要求学生描绘一场想像中的精彩足球赛,一位学生只是写了“很抱歉,由于突然雷雨大作,人们期盼已久的这场球赛只得改期。”就交了上去,老师却认为它“思维突破常规,富有想像力”而给了他满分。比起那位美国学生来,我的学生写得不是更富创意和内涵吗?我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百分。
这首小诗不胫而走,老师和同学们都竞相传抄。课堂上,我问大家为什么喜欢它。有的说:诗中的“磨难”二字用得好,记得有“蚌病成珠”这句古语,河蚌是历经痛苦才育出珍珠的。没有磨难就难有生命的升华。有的说,想成为珍珠并不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还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丽和精彩,用璀璨的光华点缀人间,这不也是奉献吗?有个女孩则说,开始的时候她也觉得这次的作文题目有点老套,想“叛逆”一下,却没有这份勇气,所以很佩服这位同学的胆识。
我,又一次被孩子们感动了。
(作者系上海市七宝中学教师)
插图/翟桂溪
教育的前提是宽容
夏雨雪
一位宽容的教师的优美文字,让书卷生香。
现行的教育,经历了太长时间的标准答案的禁锢,让我们对教育的科学性和正义性有了怀疑。一个老故事,老师提问:“雪化了是什么?”孩子答:“雪化了是春天。”而老师说:“错,雪化了是泥土。”
一种扼杀,让孩子的想像力从春天化为泥土。
我们感动于美国军方为了维护孩童对圣诞老人的幻想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虚拟了圣诞老人的行踪,人造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这种对童真的保护源于善良和爱。
同样,教育的前提是宽容,而这种宽容本身就是大爱。
通过这种间接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对一种缺少人性的教育的批判,这种缺少人性的教育就是指那种统一标准答案,那种抑制活力、工作性质的教育,是那种把孩子当作工作对象、当作业绩体现的教育,而非爱的教育。
本文语言自然优美,有着情感的真实流淌。从作者的角度可以品味出一名教师对这个“偷懒的孩子”有着一种自豪、欣赏的感情、作品就像那首小诗,于细微之处,动人。
杂文需有“味儿”,也就是常说的“杂文味儿”,正面的赞扬也同样可以具有这种“杂文味儿”,因为透过正面的文字可以看到其反面的意蕴,即透过丑看到美,通过恶看到善,同样也可以具有批判价值“它常用形象或形象性的判断代替逻辑推理,把知人论世的内容寓于感性形象之中,巧妙地寓逻辑推理于形象之中,给读者以诱导、启迪,从而引起联想,它是靠其特有的杂文味儿,使读者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引起共鸣,从而达到启迪与认识作用。”(刘成信:《杂文情缘》)此语当为初学者的写作参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