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朱自清气得活过来的新世纪版《荷塘月色》
曾颖
编者按:在编刊和阅稿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是一篇杂文作品,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甚至经过一番激辩后大家还是各自保留意见。我们称这样的作品为“争议稿”。从本期起,本刊开辟“争议稿”专栏,不仅发原作,同时配发对原作不同评价的争鸣文章,旨在引起广大作者、读者的关注。
您对“争议稿”有何高见?您最近见过哪些值得争论的杂文作品?欢迎示下。
投稿信箱:zawen@263.net,亦可登陆中华杂文网(www.chinazawen.com)投稿,或发送短信至:13844882250,也可邮信至:(130022)长春市卫星路5758号《杂文选刊》下版编辑部。
这两天心里颇不平衡,打麻将老是手气背,光点炮不开和,天天都听见福彩体彩足彩有人中五百万,居然与咱没有半分相于,满大街都在卖处理减价货口袋里却没有半文钱。眼见着邻家开家庭茶馆的吴大妈又在喊“三缺一”,那声音像电钻往咱疮眼里钻,看来顾全面子最好的办法只有逃跑,咱是聪明人,懂。
现在的城市是个疯狂消费的城市,可谓是站要站钱,坐要坐钱。河滨稍稍让人感觉惬意的地方,都被人围了起来了,十元钱一杯的茶怎么喝也还是“三级花芊”的味。电影票虽然已降成了五元,但电影院远得比月亮近不了多少,月亮尚且举头就能看见,而电影却只有“打的”才能看到。人们常说,星星是穷人的钻石,那月亮该是咱穷人的电影吧。
看月亮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在荷塘边,就如同回锅肉的最好的伴侣是蒜苗。左想右想,总算是找到一个可以既散心又不消费的场所,这心情少不得该和自摸一把“清一色”是一样的吧。
好不容易到了免费公园的荷塘。透过被二氧化硫薰得变色的云层,我看见天上水墨画一般的月亮像一个非洲男孩乌黑的脸孔。这是我在甩脱两个河南老乞丐和一大群不知从哪个省来的专门拦住男人卖花的小姑娘,撵走十个向我兜售花生可乐和避孕套的小贩,又向那几个不会弹吉他却抱着琴乱弹乱嚎的卖唱人怒吼之后看到的第一眼月亮,周围柳树丛里,真真假假的情侣和准情侣们偶尔传来的一声甜甜的笑语声既大胆又开放,足以让所有的青蛙和蚊子肉麻得当场倒毙。只有几只生命力极其顽强且见过大场面的老青蛙在污臭的水塘里捂着鼻子有气无力地叫两声,算是应应景捧捧场。
在荷塘的两边,坐着几个比姜太公道行更深的老人举着从日本进口的钓鱼竿在向荷塘里那些被臭水和淤泥闷得想自杀的鱼儿们提供解脱。在他们身边,放着一大堆从荷塘中钓起的袜子、易拉罐和泡沫饭盒以及没有啃干净的腊排骨。在远处荷塘的边上,新开发起来的高档住宅里,成功人士们唱卡拉OK的声音像一把凶恶的镰刀,把开得正茂的荷花锯得花容憔悴。而近处茶坊里,麻将亲切的碰撞声和人们常年呼吸汽车尾气的肺里冲出的凶猛的咳嗽声让人感到既遥远又陌生。
今天不是周末,荷塘相对而言还是宁静的,在非洲小孩般乌黑透亮的月光下,我看到荷塘里似被硫酸烧了一般焦黄的荷叶像一个被“二奶”抢了位置的弃妇般孤苦零仃。在它的身下,一个个啤酒易拉罐,像没有人收留的孤儿,闪着幽幽的光,无所皈依地漂泊着。
这是二十一世纪第六年的荷塘,在二十一世纪的月光下,显得异常凄凉。时间还将继续,时间正在继续。我为我还能看到一种未绝种的叫荷花的植物并能够在现场而不是在博物馆、录音机里听到几声蛙鸣而庆幸。虽然荷已是残荷,蛙已是病蛙。但比起三千年后那些可怜的人们,我绝对可以肯定地说自己是幸运的,起码,在今夜的地球上行走,不用穿特制的防辐射防污染的太空衣,而莲池里划舟采莲的女子们,想必也是不用戴防毒面具的吧……
文学艺术贵在创新等
欧阳蒲柳等
文学艺术贵在创新
欧阳蒲柳
在人类所有的活动中,惟文学艺术最忌模仿,这是因为文学艺术向人们提供的是精神营养;而精神层面的需求,可贵的是新颖、新鲜、新奇,所以,一位评论家曾撰文道:文学艺术,归根到底就是个新鲜感。
然而近年来,模仿的赝品却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出来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便有若干《谁动了我的××》蜂拥而至;《三国演义》是经典之作,为了攀附名著,《水煮三国》、《麻辣三国》等层出不穷,舞台上的模仿更司空见惯、举不胜举,然而与原作相较,何啻霄壤。
就杂文领域而言,模仿之作也屡见不鲜。据说,唐弢先生青年时代的杂文创作便有意模仿过鲁迅先生,但通读唐弢杂文,只是在作品中有几篇在语言、口气、风格上有些许类似,而选题、内容乃至题旨诸多环节几无相近之处。近二十多年来,杂文新秀如雨后春笋,模仿之作在所难免,但我日前看到杂文作家曾颖仿《荷塘月色》撰写的《能把朱自清气得活过来的新世纪版<荷塘月色>》,觉得有必要同曾颖与杂文圈内圈外同好商榷之。
所谓“把朱自清气得活过来”,可能是指朱先生的《荷塘月色》与二十一世纪“现代版《荷塘月色》”判若天壤之别罢。新版《荷塘月色》反其意而作:朱的笔下是“幽僻的路”,许多树是“蓊蓊郁郁的”,“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荷塘上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不再照抄朱自清的原文了。这些足以令人心旷神怡的描写,是这篇经典散文的一部分,也是作者以极其深厚的情感一抒自己的心态。曾文是杂文,为了每一处都与朱文反其意并相对应,那么,势必不能按自己的思路写将下来,否则就无法称之“新版”。
我以为如此撰文不是创作,而是模仿。我丝毫不怀疑当今城市的污染、民众的粗俗和世风的恶劣;但我不解的是曾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察、体味和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独立地创作,何必反其意模仿朱的传世之作呢?
创作,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采集素材,又根据自己的风格结构作品,最后根据自己的理念突显题旨,这是个完整的过程。而模仿,不论顺其意还是反其意,都可以照搬而摒弃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抛开自己的风格和理念,这同木匠照葫芦画瓢,照别人的桌子打做桌子,照别人的椅子打做椅子有何区别?物质层面的东西可以仿制,精神产品却不宜仿造。
一千多年以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创作《陋室铭》,其后无数新版《教室铭》、《考场铭》、《酒吧铭》等等,拾人牙慧,瞬间即逝,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曾颖曾创作一些非常规杂文,有些在读者中有较大的反响,尤其是《关于“指鹿为马”的信》(《中华杂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更显作者创作才华,我相信,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积累,他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杂文。
模仿似也不必一味否定
小橙
巨大的反差,残酷的现实,无奈的生活!曾颖的《新世纪版(荷塘月色)》不禁让人发出这样的慨叹。
此文模仿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铺排开来。荷塘昔日的纯美、宁静与今日的污浊、喧嚣形成强烈对比,我们不得不承认,作者描述的正是周遭最真实的环境和生活。正因为有了《荷塘月色》的衬托和比照,这样的环境、生活才更加触目惊心,文字本身也更显张力。
对《荷塘月色》的“改编”以及本文略显夸张的标题是本文艺术构思的一部分。模仿似也不必一味否定,成功的模仿绝非简单的套用,同样需要作者的“创造”和“创意”。只要不是生搬硬套。恰当的借鉴和模仿加上作者的独立思考与发现,或许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旧瓶装新酒”无可厚非,只要酒是耐人品味的好酒。
一篇“改编”的优秀之作
王子
《荷塘月色》是经典。提到标题的四字,一种宁静、一种夏夜的舒爽、一种熨贴就会涌现出来。待看此文标题,居然敢大胆挑战经典,还扬言能把朱先生气得活过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噱头”。文章内容更是如此:那样的污浊、嘈杂、繁乱、俗不可耐,甚至恶心、欺骗、铜臭的现实颠覆了荷塘月色的世界,在内容和思想上都很有冲击力。此文借用了《荷》的场景,又有完整的构思,文字活泼,且其文字背后反映的问题又值得深思。是同类“改编”作品中的优秀之作。
笑中带刺,别有风趣
宝宁
作者运用诙谐幽默、略为夸张变形的笔触,详尽描绘新世纪的荷塘月色,以及嘈杂环境下新世纪平民琐碎的烦恼。生活气息浓郁,笑中带刺,别有风趣。而在朱文《荷塘月色》的素雅淡远、朦胧静谧之情境的参照下,幽默和批判意味就得到更好的凸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