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阳光下飞扬的尘土吗?见过屋檐下滴答的水滴吗?他们于这个浩瀚无垠的大千世界中渺小至极,却永远保持着生活之热情,充满着积极向上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的决心。出生在陕北神木栏杆堡的郝卡厚先生就是这样的,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却揣着美好怀着希望,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迈着自信的步伐逐梦前行,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记得是因去年他的一篇网红文章《片长,片长》而认识了作者郝卡厚先生。文章因为当时特定的大背景与大环境而牵引感动凝聚了不少人的心。如文所言:“我想表达的是,忠勇,创新,包容,共享的神木精神,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神木人民钟情这块热土,热爱自己的家乡,家国情怀满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神木人民从来都不畏艰险,敢打硬仗,当下更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他在此危急时刻担任片长身份身体力行,有情有义以情酿文感人肺腑。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家国情怀与大局意识,唤醒鼓舞引领着处在疫情惶恐中的人们:“五级五长”搭起千家万户的桥梁,知百姓所需,解百姓所忧,办百姓所事……这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怎能不让郝卡厚先生像他的文章一样也成为网红?喜好文学的我自然也成了网红文章的粉丝,于是,他将自己编选的多30万字的《逐梦》,很高兴地赠送给我。我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厚厚的书籍,匆匆地阅读起来。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片长,片长》这样的文笔竟然是出自一位只读了七年书的作者之手。郝卡厚出生在农村,长在山间,对生他养他的陕北黄土高原有着深厚的情感,充满了无限眷恋。而造物主有时是残酷的,荒凉的陕北大地,自生自灭着一茬又一茬的天才,它给你梦,然后又让这梦破灭,就这样捉弄那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高原人类。出生在陕北之北神奇神木栏杆堡镇,一个名叫中墕村小山落里的小小郝卡厚也不例外。当他读到初中毕业(当时初中是七年制)后,因种种原因,他的读书生涯戛然而止,上学梦就此破灭。在他的《沿着昨天的足迹继续逐梦前行》中可见:“失学后,我常常站在我家的圪楞畔上,直直地望着对面的学校。看到同龄的小伙伴在校园里追逐嬉戏的情景,听到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那年我虚龄才十三岁,我是多么的羡慕和不甘呀!为此,我默默将苦涩的泪水一次次地咽进肚子里!学没得上,路总得走着,生活还得继续呀。是啊,没学上的郝卡厚又一头扎进生产队,放牲口犁地锄草打场拾粪背庄稼……”所有的农活,无不参与,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无所不能的种地好把式。然而,无论你地种得有多么好,还要仰望上天的脸色,老天爷的眷顾。有时庄稼歉收,填不饱肚子也是常事。面对如此困境,他没有退缩任由自生自灭,而是怀揣着梦想,用一双隐形的翅膀,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在《如烟往事》中他这样写道:“我也深深地爱着这块生我养我滚烫深情的土地!然而,作为一个热血男儿,难道就要窝在这小山村与土疙瘩打一辈子交道、唾一辈子牛屁股不成?曾经的远大理想与满心抱负呢?想要跳出农门实现自己的理想,唯有当兵参军。立志参军,是我儿时就有的绿色梦想。这个梦,伴我从小学到中学,一年比一年强烈。”
立志高远的郝卡厚,有着“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决心。在陕北当时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没有放弃去追逐梦想的权利,而是义无反顾地认定了从军之路。军营大学校,天南地北兵。人才济济的部队,要干出点名堂,实属不易,况且他还是个只念了七年书从未见过大世面的庄稼人、放牛娃。那些当了两三年兵依然碌碌无为的也大有人在,离开部队后回农村继续种地;还有当了六七年兵的亦因为不够坚持与努力,放弃了逐梦赋予他的权利,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身份命运返回农村。而《逐梦》的作者郝卡厚先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逆流而上踏梦而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做梦,但不是每个人都像作者一样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一颗坚强勇敢的心与燃烧的激情。
追逐的年轻,飞出绝望,怀抱希望,梦想多辽阔。多年来,在军营中的他,秉持“舍我其谁挑重担,为观奇观上高山”之责任担当,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学习精神,追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之人生境界,恪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无私奉献,崇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摸索实干,从当一个好兵做起。从军数余年,他先后在最基层的连队、营部、旅机关、师机关、集团军机关当战士、干事、担任科长和部门领导,最后在三个县人武部任政委、部长和县委常委。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实属不易。在他的军营日记中写道:转为“志愿兵”对我这个陕北放牛娃来讲,意义不同寻常。因为,成了“公家人”,端上了“铁饭碗”,这是我做梦也不敢想的改变人生的最大幸事啊!是我们陕北兵们“睡着都能笑醒”的大好事啊!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不,他抓住了逐梦的权利,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与命运。像极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顽强精神。即使自己是阳光下飞扬的尘土,屋檐下滴答的水滴,他们都有追逐梦想的勇气,在坎坷的岁月里,燃烧着生命的激情,演绎着热血沸腾的青春,从不向生活叫苦,亦不向命运低头。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后,就意味着这个从山沟沟走出来的农村青年再也不用回大山了。虽然成了“公家人”,但郝卡厚并没有满足。而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扎根部队埋头苦干,为自己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军旅之路。从志愿兵提為干部后,短短十多年,就又由副连长干到正团职,七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机关干部。一个从陕北走出去的放牛娃,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及敢打敢拼的士气,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出,这怎能不让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呢。
在军营这所大学校里,郝卡厚更是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拼命地读书,刻苦地学习,勤奋地写作。在他的《“爬格子”,我的至爱》(发表于《威武报》)一文中写道:或许,呱呱坠地就注定要与稿纸打交道?或许,爱静不爱动的性格促使与稿纸为伴?总之,我这个初中生玩起了舞文弄墨之事,与“爬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且大有“死去活来”之感。起始虽然一次次的投稿都石沉大海,但是他毫不气馁,他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知道自己书读得少,底子薄,写作基础差些,于是在其间的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在外游山玩水,有的只是自费购买的上千册图书,静心研读,潜心练笔。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的学习与提炼,他那只有71个字的小“豆腐块”处女作诞生了。《“爬格子”,我的至爱》记录:看着纸页上斟酌再三的字句变成一行行铅字,看着自己精心编织的梦境变为现实,就仿佛看见十月怀胎的婴儿呱呱坠地,看见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灿烂的辉煌未来。我陶醉了……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苦尽甘来,至他的处女作新闻报道于1984年12月在《人民军队报》发表后,从此,他就正儿八经地走上了军人作家的道路。数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稿件先后被20多家报刊、电台刊播,以及各类报刊上发表的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报告文学、杂文言论、经验做法、研究文章、精美散文300多篇。他能从小“豆腐块”的短文,到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大块头”,都离不开他对写作的热爱与梦想的坚守。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欢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奋斗。我相信,在他几十年艰辛刻苦的军营生活里,他是欢乐的,幸福的。
郝卡厚先生的文学属于军营,但也是军营成就了郝卡厚。军队里纪律严明,两三年才有一次探家机会。思乡之情念亲之切,亦在《母亲》与《隔世的疼痛》等文的字里行间闪现:我要上路了,母亲蹒跚着步履来到我面前,用她那枯瘦的手抚慰着我的面颊……天地相连,雪雾遮住了我的视线。但在我模糊的视线里,母亲弱小的身影分明伫立在风雨中,似雪雕一般。此刻,我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大潮,久违的热泪即刻汹涌滚落。作者以雪为背景,用饱满的感情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幅母子情深之依依惜别图。读后让人泪目。
世人皆知作为军人的你满腔热血铁骨铮铮,唯《寻梦》中现你琴心剑胆侠骨柔情:“连阴雨天你也拿去,让我绝对绝对的空虚。无色的窗口,宛如一本发黄了的台历,任风儿轻轻地翻来覆去……而留给我的,只是积攒了四个季节的梦!”这如诗似梦的句子涓涓而来,如清风细雨般润泽着军营里那颗苦涩坚强而又柔情似水的心。在《雪的记忆》里:“雪依然无声地飘落着。我站在这银色的世界,思绪如潮,尽情地享受着这精美绝伦的人间胜景。虽然风裹着雪花无情地拍打着我的面颊,但我仍不愿放弃这一场特有的静谧,这一场超然的静美,这一场凉爽的情思,这一场温馨的回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你文字中父母年迈的背影,看到那洁白无瑕的人间胜景,看到雪花覆盖下大山深处那熟悉的村落。一股股不尽的思念伴着一股股浓重的黄土气息,随着雪花飘向家乡的故土,飘向父母的身旁,飘向孕育你童年梦想的地方……
人生有了梦想,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就有了动力和希望,生命就有了支撑。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梦想终将绽放。郝卡厚先生,你有逐梦的权力!
——选自西部散文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