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香山游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24339
付爱玲

  

  周末去西郊,车行至高速公路香山路口,堵车约半小时,去香山的游客太多了,我真想去香山再看一次红叶。

  五年前游香山公园的情景浮现在眼前。一个周末的中午,孩子们提议带我去香山看看红叶,我真想去领略北京香山的景色,我的心情最迫切,非常激动。我们吃过午饭,一点半出发了,下午三点到了香山脚下。

  在公园门口,我看见好几个摊位都围着大人和小孩,其中一个摊位前围得水泄不通,人最多,我好奇极了,就从人缝中挤进去,原来是吹糖人的。只见吹糖人的老人用小木棍在盆子里挑出一些黏糊的糖液出来,然后像弄彩泥一样把糖搓成椭圆形,再轻轻拉出一小段,去掉拉出小段的一头。开始按照顾客的要求有一根小塑料管吹起来,吹好后拉扯几下,一个个动物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太神奇了!对于出生在大西北农村的我来说真的大开眼界。

  吹糖人有600年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口味,糖人是我国古代就有的民间艺术,独特的风味,更是一绝!

  除吹糖人外,还有做面人的、卖棉花糖的、卖冰糖葫芦的……

  我和两孩子,每人买了一个棉花糖,快步走进公园的门,就看见了个形状怪异的湖,名为眼镜湖。一阵阵秋风轻抚过后,眼镜湖的涟漪开始绽放,一朵朵圆盘,闪烁着火红、金黄、五颜六色的光芒,眼镜湖似是红的,还是黄色的,其实是五颜六色的,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还有中间那汉的桥,就好似弯弯的,“挂”在了湖边上,更多的是红色的树叶倒影,这迷人景色看在眼里,美在心里,我徘徊在这美丽的湖边,久久不愿离去。

  我们欣赏了眼镜湖的美景后,选择了从中路上山。

  游览香山,有北,中,南三条最佳途径。

  北路有碧云寺、眼镜湖、水帘洞、佳日亭、见心斋、昭庙、琉璃塔、隔云钟等。

  中路有勤政殿、听雪轩、知松园、芙蓉坪、玉华柚、香雾窟、西山晴雪、香炉峰、紫烟亭、重阳阁等。

  南路(红叶景区)有静翠湖、带水屏山、翠微亭、璎硌岩、知乐濠、双清别墅、欢喜园、蟾蜍峰、香山寺遗址(听法松)、白松亭、阆风亭、森玉芴(药石)、梅石等。

  我们从中路直奔香炉峰。香炉峰垂直高度200米,600个台阶,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尽管爬得很累,我紧跟在孩子们的后面,和游客们一起顺利得爬上了顶峰。

  到了峰顶,一眼望去,峰峦叠嶂,蜿蜒曲折的山峦起伏。蓝蓝的天空飘着絮状的白云,天高云淡,登高望远,曾经魂牵梦绕的香山,如今尽收眼底,枫叶的颜色,如团团燃烧的火焰,凝聚着激情,升腾着自信。期待着,从这份浪漫中追寻美好,憧憬着,在惊叹的目光中闪烁辉煌。

  在秋日里,午后的阳光更加灿烂,蓝天白云下一片美丽如画的风景展现在眼前,火红的叶子里夹杂着略带褐色的树杆和枝条,还有黄色的叶子和微量绿叶的衬托,格外的绚丽多彩,让人心潮澎湃。

  北京毕竟是天子脚下,好地方都是皇家的,香山当然也不例外,称皇家园林。的确秋日里的“香山红叶”早已闻名遐迩,但游览香山却绝不只限于秋天,香山游览四季皆宜,春品百花、夏避炎暑、秋观红叶、冬赏瑞雪。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有悠久的历史。再次感受到了,北京的厚重。

  香山公园始建于1186年(金大定元年,那时中原是宋朝,北京这片地方属于金国),金、元、明、清几代帝王都在此营造过离宫别苑。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兴土木,建造了轩斋阁,共成28景,并修围墙,赐名“静宜园”。

  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驻北京中南海之前,就驻扎在香山,香山“双清别墅”就是毛泽东的住所。

  香山的红叶散生在常绿林中,高大挺拔,如旌旗飘扬;纤细娟秀,似鲜花般柔情;灿若云霞,宛如淋不灭的火焰。我还发现红叶竟然有淡泊的清香。

  山上有几座亭子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一派“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近处竟然有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惊喜。大树小树高矮不一,层层叠叠,层林尽染的火红枫叶,在金秋十月显得格外红艳、格外喜庆。

  枫叶,为秋时最美,香山的枫叶,她,以饱经风霜的磨砺,装点了整个香山秋色的瑰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片片枫叶片片情怀,这纯洁的枫叶的颜色,犹如玲珑透明的游子之心。倾听着,叶与秋风的酬唱,那一尘不染的明镜般游子的心事,那行吟如歌的温婉的游子的思乡情怀,诉说着秋光的美景,宣泄着游子的赤诚。

  香山不仅满山是红叶,还有卖红叶的小商贩,一元钱10张,是用各种形状的枫叶由透明塑料抽成真空做成枫叶塑封卡片,真的好看极了,很漂亮,我和其他游客一样爱不释手,买了许多至今还保存着。

  我们返回时,从南路(红叶景区)下山的,而更多的黄栌树叶,也是红的,渲染了半边香山。对我来说,香山之游大饱眼福,如愿以偿。

  媒体报道的香山红叶正是十月至十一月觀赏的最佳季节,也恰巧是香山红叶文化节。文化节只是一种文化传承,但是真的要看到你所希望的红叶,需要最佳的季节和最佳的时间。返回的路上,枫叶像一只只美丽的红蝴蝶,翩翩起舞,看他们的舞姿,浪漫悠闲,自由的飘散,似一幅美丽的画卷,生机勃勃。

  当我们回到半山腰时,有一位上山的游客高声喊:“啊!满山的绿叶啊!”

  这时,我孩子问我:“妈妈:这人是不是色盲,把红色看成绿色了?”

  我看了看孩子,我笑了,没有回答,我真不知道这位游客的心情。他是被这满山的红叶看傻了,还是用呐喊来吸引游客?《皇帝的新装》的故事突然回荡在我的脑海……人间百态,什么样的人都有。

  但香山红叶肯定是著名的,也就是香山公园主页说的红叶指数。还有个季节的问题,也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去的时段不合适,是看不到满山红叶的。

  游香山的人真不少,导游领着游人一波又一波。我们五点返回来到了山脚下,还有旅游团才上山,夕阳要西下,山上已经暗谈了些许,他们能看到落日余晖里的香山是什么模样?正如宋朝范成大的《香山》:

  采香径里木兰舟,嚼蕊吹芳烂熳游。

  落日青山都好在,桑问荞麦满芳洲。

  说明一千多年前的香山已经很引人注目。

  也许夜幕下的香山更有别样的情景,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前特别喜欢香山,(号香山居士)久住香山,逝世后葬于香山,描写香山脍炙人口的古诗十多首,其中有《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

  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

  反照转楼台,辉辉似图画。

  冰浮水明灭,雪压松偃亚。

  石阁僧上来,云汀雁飞下。

  西京闹于市,东洛闲如社。

  曾忆旧游无,香山明月夜。

  还有文史资料记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曹雪芹在香山写的。我猜想,当年曹雪芹曾经爬上过香山观赏过红叶,纳兰性德也上去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也上去过。周作人在那附近的庙里住过很长时间,写出的文章里秋气弥漫,还有一股子树叶的淡香味道。民国初年的才女林徽因在香山养过病。香山成了文人墨客的修身雅兴之地。

  我在北京这五年里再没去过香山。但似乎对那个地方一到秋天实在令人向往,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依旧存在着。

  游走香山对我来说,收获满满。仰望,一株株挺拔峭立的枫树树冠,恣意地向上舒展着。一束束火红色,和瓦蓝色的天幕交融着,构成了一幅幅以火红和湛蓝为主调的绝美画卷。我认为我欣赏到秋天最美的风景,看到了最红枫叶。还见识了民间艺人。

  最为惊奇的是在紫烟亭前,有位艺人,在大米上写字,吸引了众多游客,一粒大米上正反两面最多能写八个字,大家想想这人的艺技有多高超,寫好字的米粒,做成各式各样的很漂亮的坠子。

  还有那些吹糖人的,做面人的,卖棉花糖的,蘸冰糖葫芦的,都是现做现卖,应有尽有……在这里不仅仅是包览了到香山的美景,还欣赏到了民间艺术的展现。

  眼前再现红叶,那是香山公园门口红叶文化节悬挂在空中的宣传图片,那彩色的红叶子不仅飘在公园的上空,永远飘在我的心中。

  ——选自西部散文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