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中旬,我上山下乡当知青时的老领导、丰镇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青昱在微信中,与我谈到丰镇市政协原主席杨鸿钧的回忆录《笑对人生》,在他们的老同事、老朋友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并特意再次向我推荐了此书。实际上,在此前,承蒙老领导嘱托我已阅读了《笑对人生》一书的大部分内容,对我启发很大。实事求是地说,自从接触了这本书,对如何探究人生这一历久弥新的问题,仍然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因而特别想从《笑对人生》中找到答案。
自收到这本书至今,虽然已有数月,但在我心里,总有一种忐忑的感觉,现在细想起来,原来正是近乡情更怯的缘故。因为笔者和杨鸿钧亦为丰镇同乡,是同一代人,有着基本相同的人生经历,只是他的人生经历尤为曲折,所以更想通过《笑对人生》这本书,对书中主人公“我”在丰川大地上的成长史,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全面了解。因此,阅读《笑对人生》,对笔者更有一层特殊的意义。
应该说,《笑对人生》一书既不是作者把书中的章节写完了才给出这么一个书名,也不是用作者自己的故事剪裁人生而得出的此书名,而是作者用自己的生活史、成长史,对其人生及其人生观、价值观作出的实事求是的描述和诠释的写照。因而书中的主人公“我”虽经苦难,终于抵达人生的佳境。但是,一个人的人生毕竟不是回答哲学问题,而是无论顺境逆境(甚至逆境多于顺境)都要面对。因此,我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就愈发感觉到作者之所以把人生作为本书探索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体现既是对自己,更是对读者的一种精神寄托。就是要把《笑对人生》中的人生经验,如同薪火相传一般,传送给更多需要它的人,这就是此部作品体现出的正能量。从杨鸿钧的《笑对人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作为沟通读者与作者心路桥梁的评论者,一篇好的文学评论,应该能够起到读者与作者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奇妙作用。从读杨鸿钧的《笑对人生》开始,我频频感受到了这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相通”。
对每一个人来说,在人生这份大考面前,都有一个如何必须回答的问题。恐怕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他的人生中体现出类似《笑对人生》中的那样一种人生观,应该都是在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在经历坎坷,柳暗花明,迎来美好结局之后,这就是《笑对人生》一书揭示出的人生真谛。诚然,《笑对人生》的题目很大。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写了整整三大卷,从篇幅体量上看,《笑对人生》不能与《人生》相比,但前者在揭示人生真理方面却并不逊色。这就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笑对人生》时,会自然联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人生,在《笑对人生》中,其实可以看见读者自己的人生影子,只是时、境不同罢了,因而《笑对人生》一书能在作者的同事、朋友和其他许多普通读者中产生共鸣,也就不足为奇了。
《笑对人生》以全书十七章中的十二章篇幅,即从《从平原到高原》到《终圆大学梦》,构成了此部作品的第一个单元,其中经历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的那种撕心裂肺般的痛楚,那种把眼泪憋在眼眶里而不让其流下来的那种心酸,那种受人欺辱等等的人生记忆和思索,这些迷茫中的求索,酿成了作品主人公“我”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人生感悟,是作者在匆匆过往的人生驿站中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破碎的大学梦》《锅台到讲台》,让读者为“我”在逆境中的坚守、不甘人后的求索精神,以及体现在“我”身上的那种坚韧不拔、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定信念唏嘘不已。《笑对人生》表现出的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我想彼时身处逆境时的“我”是笑不出来的,即使笑,也是无奈的苦笑。正是敢于与命运进行不懈的抗争,才让“我”终圆大学梦,收获了艰难人生中的第一枚果实,开启了书中主人公“我”的最重要的一段人生。如果大学梦破碎之后,书中的主人公“我”因此就一蹶不振,那他的人生道路就不是可以“笑对”的了。第二单元由《风雨彩虹》《患难夫妻》《女儿童趣》《致敬我的弟弟妹妹》四章构成,其笔调显然不同于第一单元,当然这更是作者对亲情的一种深深的人生感恩。第三单元以《天伦之乐》为全书作结,但在读完该章之后,似对全书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笑对人生》前十二章基本上都是写“我”退休前的整个人生,包括参加工作后的所经、所感、所惑。应该说,这是一本没有写完的书。因为从作者1979年自包头师专毕业后分配至丰镇县文教局工作,先后在丰镇县委宣传部、丰镇市政府、丰镇市委和丰镇市政协工作。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自分配工作后,尤其主要是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后的丰富领导工作经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描述,而是只在书中勾勒出一个担任领导工作的轮廓。而笔者认为,此后的人生经历应与之前的人生经历相互衔接。如果写出来,则可以对现在的中青年干部提供一种有价值的人生借鉴,也可以对践行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标准提供很好的范例。这也许是作者为其《笑对人生》续集所做的一个准备。
对于这本书,无論是丰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俊涛、丰镇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军的序言,还是丰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田晓芬等的评论,都给予高度评价,对帮助读者悦读本书提供了良好的导读。在对《笑对人生》一书的总体把握上,除内容及全书的结构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较重要的问题,就是该书的体裁归类问题。作者在《后记》中称该书是一本“像回忆录的东西”,当然说它是回忆录,“像回忆录”都是不错的,但笔者更愿意将这本回忆录视同一本纪实性散文集,因为就内容而言,有的章节的写作手法显然比回忆录(直书史实,客观描述)更讲究艺术性,作者在书中采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内容,比如灵活运用散文的艺术思维和手法进行状物写人,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哲理化的艺术观照,此举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许多举一反三、启迪思考的思想资料。所以作者将该书的体裁拟定为“像回忆录的东西”(其中似有“不像”的东西),是很有道理的。
一部优秀的书面文学作品,其生命力和价值不仅表现在其已展示出来的字面上的人物、情节乃至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中,而且表现在其潜藏于作品深处的思想艺术中。《笑对人生》一书,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作者在书中如何表现其主人公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全过程,回答了作者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是如何“笑对”人生的,更重要的是妙答了作者给自己设计的命题,揭示了人生本身的价值,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这就是《笑对人生》一书给读者提供的何为人生价值的答案。
比如在《终圆大学梦》这一章,本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我”,在大学几年的就读生涯中,数学学习却使“我”对数学有了一番深刻的感悟,而且经过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为他以后在工作中承担有关审计等任务,提供了展示其专业能力的机会,这何尝不是人生对作者的一种特殊恩赐和青睐?可以说,如果没有在大学学习数学的经历,或许作者的人生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1977年3月,作者能够进入包头师专成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但却未能由数学系转到其心仪的中文系(书中的主人公“我”在回乡务农期间曾是《乌兰察布日报》的一名通讯员,并不时有文章发表。在张俊涛的序言中也特别指出,杨鸿钧是丰镇市的一位笔杆子,写文章是他的强项),这也許对作者来说是冥冥命运之中的一次“巧妙”安排,由此开始,为书中的主人公“我”后来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因为,即使是在1977年3月,那时能成为一名最后一届的工农兵学员也是非常不易的。凡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对此感同身受。与众不同的是,即使命运安排“我”学了数学,“我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争强好胜的人,骨子里哪一方面也不甘人后。”正是这样的一种执着,这样一份坚守,才赋予作者在包头师专曾经学习数学的经历以不同凡响的人生价值。作者对此深有感触,而且能够上升到思维方法的高度去认识问题,顺应人生,这对当时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学生来说,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我们阅读一部作品,不仅专注于同情书中主人公的命运与遭遇,而且更应注意捕捉那些事实后面深层次的价值体现,《终圆大学梦》做到了这一点。这一章的可贵之处就是告诉了我们,其实人生的价值很可能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更在其本质之中。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根本大义之所在。作者在《终圆大学梦》中是做过一番心灵探究式的理性探讨与总结的。作者指出,“正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培根所说,数学使人周密。我虽然没能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解过多少艰深的习题。但因为学数学,使我想问题、办事情,可以多一个角度和思路,从而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一点后来用上了,在审计工作中纠正了一个单位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就是学数学带给书中主人公的益处。事实证明,作者当时咬牙坚持学数学,并在后来的工作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与他学数学的经历和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无关系,这无疑是人生赐予作者的一份宝贵礼物,让他受用终生。
如果说《笑对人生》前十二章写的主要是作者的人生遭际和受到过诸多的不公平对待,那么第十三章《风雨彩虹》则集中而概括地书写了作者的职场生涯。从这一章,我们看到了作者是如何面对新的人生并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作者自1979年包头师专毕业之际,正是我们的时代即将拉开改革开放大幕之时。这也反映在书中主人公“我”的工作分配问题上。“我”当时希望留在县城,教一所新成立的中学,最好从初一教起。然而事与愿违,“我”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却是丰镇县文教局函授站,任务是给全县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业务辅导,提高他们的学历,达到国家要求的合格标准。在这一时期,书中的主人公既有迷茫,又在懵懂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更有对一年试用期的“恐惧”。但是,“丰镇也不相信眼泪,看不起懦夫!”。笔者为什么如此看重书中主人公的这一段经历?就是因为书中的“我”自包头师专毕业后,也迎来了他的人生第一个转折点,而且对以后“我”的成长以及长达35年的从政生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完全可以说,书中主人公的志向就是在那个时候奠定并延伸至事业远方的。好在一度准备实施的“社来社去”政策后来并未执行,但它却既是当时萦绕于书中主人公心间的“阴影”,又成为动力,由此而“时刻警醒我,工作来之不易,必须加倍珍惜!时刻鞭策我要努力、要勤奋、要吃苦。”书中更有一句话用语十分精彩给力,精准地表达了书中主人公心中的底气和豪气,那就是“我不努力,谁替我飞翔!”本书中主人公所表达的价值观,正好与20世纪80年代由潘晓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的一篇文章引发的全国大学生关于人生价值讨论的主导精神如出一辙,这就是:人生是在搏中进!
随着“我”被正式分配到丰镇县文教局函授站,由于查证土塘小学校办工厂财务问题而被领导重视,调往县文教局担任秘书工作。从此以后,“我”用自己的一系列出色表现和能力,书写了一连串闪光的履历,要知道,这对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青年学生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能在当时青年人仰慕的县直机关工作,更是非同一般(20世纪70年代,笔者下乡当知青时初次到县团委办事,看到县委县政府大院一排排整洁漂亮的平房和门窗被油漆成碧绿色的办公室,十分羡慕,曾感慨,我要是能坐在这里办公就太好了)。这岂止是羡慕,纯粹是崇拜。之后,书中的主人公先后于1987年调入县委宣传部任宣传组组长,1988年调入县政府办公室任领导秘书,直至2000年任丰镇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2004年任市政协主席,达到了人生的高峰。这对于一个回乡知识青年来说是很大的成功。书中“我”这一路走来,昭示的不仅仅是个人职务的不断升迁,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廉洁,贡献突出,口碑良好,更重要的是昭示了从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到市县级主要领导的人生价值,这里除了昭示其工作业绩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昭示了“我”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对后者来说殊为不易。因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做出成绩的固然不少,但在此过程中出问题的也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十分值得我们注意。这从根本上说明,一个人的职务升迁并不能代表他的成功的全部,只有实现了“忠诚、干净、担当”的从政价值,才是这名干部的全面成功。值得庆幸和欣慰的是,《笑对人生》的主人公做到了这一点,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十分坦然地晒出自己的人生账本,才受到干部群众和读者的肯定。这也更好地证明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个口碑是为政者的道德标尺,是为政者人生的价值标尺。我以为这一问题更值得中青年干部去领悟、借鉴,同时也警示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名从政者来说至关重要。我想这也许是《笑对人生》一书给予我们的最好启发和教益。
三、《笑对人生》的几点启示
大家熟知的李白的唐代乐府诗《将进酒》是这样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态度的,诗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在他的诗中喜欢用酒来作比赋,酒在诗人的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将进酒》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即以饮酒来比赋人生,抒发他的人生态度。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地享受快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李白这首诗就是从人与酒的关系上,或借用诗人最熟悉的酒或饮酒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浪漫情怀。李白除了给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篇之外,同時在其大量作品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参悟。诗人在表达“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一心中所愿、所好之后,紧接着就写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千古佳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表现的是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然也有莫负美好时光,甚至不无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一丝颓废。但诗人强调乐观人生是肯定无疑的,这也可以视为唐诗中最为具体地表达人生态度的诗句。难能可贵的是《将进酒》中的第三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这是诗人对自己也是对广义的人才群体的一种激励,表达了诗人极富远见和哲理的人生观,至今仍可视为现时代的励志诗篇,而继续发挥着它的正能量作用。至于第四句诗所言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宁可将其理解为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充满坎坷荆棘,充满失败,但经过奋斗仍可抵达人生的彼岸,至少也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之所以用一点篇幅来点评李白的《将进酒》,就是因为我感到《笑对人生》一书,与其有着一定意义上的相互关联,但后者在人生历练的表现上则更为多侧面多角度,因而将对现时代的人们及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人生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每个人都要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地表现自己,而且在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都折射出明显的时代特征、社会特征和个性特征。《笑对人生》一书显示,其主人公自1971年在内蒙古武川县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开始踏上人生之旅,他的磨砺和成才,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启发意义。
一是人在年轻时的人生磨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它可以陶冶人的品格和情操,是成功者宝贵的人生财富。可以说,笔者是以非常压抑的心情读完《笑对人生》前十一章的(即从《从平原到高原》到《锅台到讲台》),在笔者熟悉的同事亲朋中,还没有或极少有像书中的“我”所经历过的痛楚或无法言说的藏在心底的卑微。仅仅从该书《酸楚况味》《同病相怜的父母》《命运多舛的哥哥》《锅台到讲台》等章,就让我们忘不了书中诸如主人公姐姐所受过的磨难,以及外来户处处受人欺辱的情节。这些都是书中主人公奋起在“迷茫中求索”的动力源泉,是书中主人公最初的人生底色。不了解这一点,就不会深入理解《笑对人生》的深邃含义。
二是从“终圆大学梦”到步入职场后的一系列人生转变,说明了一个真理,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和能力能够成就人才。《笑对人生》的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其中有很多经过作者精心提炼过的警句,这些警言妙句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格局,可谓风雨过后的彩虹将更加绚丽。但这一过程显然没有人们一般认为的那么简单,因为每一次成功之后,都是书中主人公走向新“我”的开始。诸如“丰镇也不相信眼泪,看不起懦夫!”“我不努力,谁替我飞翔!”等等,我相信这些警句定会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三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不限于成功者的成功,还有做人处事的真谛也包含其中。在人的一生中,难的不是一时的成功,也不是某几个阶段上的成功,而是长久的成功,乃至保持一名职场人的永久清廉和美好晚节,这是更为需要倍加珍惜的人生荣耀。从《笑对人生》中展示的主人公“我”的成长与进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始终对职场、对工作对纪律法律怀有深深敬畏之心的公职人员形象,他给人们的印象是润物无声、于无声处的。我相信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可惜书中未展开对“我”2000年到2014年在一个县市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主要领导职务的撰述,相信作者的这一段经历也有很好的口碑,也一定十分精彩,一定不会辜负广大干部群众和读者。作为读者,我认为,书中主人公自2000年至2008年担任丰镇市重要职务的这八年很值得一写,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其中一定有很丰富的履职体会和经验,相信这些都很值得现任的中青年干部借鉴,对当前深入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标准,都很有启发意义。因此特别期待作者能在《笑对人生》的续篇,或以其他形式反映出这八年的从政经历来,以飨读者。
总之,作为一本回忆录,《笑对人生》是成功的。作者勇于将自己几十年人生中的所经、所思、所作所为交给读者去品头论足,本身就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实践证明,作者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我们要深深地感谢作者的。
——选自西部散文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