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肌理中隐藏着历史的痕迹,长河的浪花里折射出文明的印记。我们涉足在浙江省松阳县,翻阅着建县1800多年历史的厚重史书,可以看到松阳的先民们,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县域里,用心血汗水演奏着山石水土木的交响曲,开发出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古村落,特别是78座国家级传统村落,营造起数不清的风格各异的乡土民居建筑。无疑中这也成就了近年松阳建设全县域生态博物馆的深厚底蕴。从2014年开始,屈指八年倏忽而过,采用“中心馆”“专题馆”“展示点”组成的框架结构,打造“永不闭馆的生态博物馆”,覆盖全县。
非遗弦歌: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的松阳县明清古街,一眼千年,触目皆是老房子。在它的核心区域有一幢高大轩昂的“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它是丽水市第一家非遗馆。该建筑始建于明代道教的万寿宫,建国后又先后为工商联旧址,老电影院。如今天下游客在这儿解读着,松阳大地上137项国字、省、市、县非遗项目的奥秘。在前半幢的展示区里:随着唐代诗佛王维“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的动人描摹,松阳传统戏曲,音乐,文学与方言的鼎盛是由来已久,松阴溪的涛声里,和鸣着松阳方言里的先秦古音,唐代道教宗师叶法善留传的《月宫调》,畲族三月三歌会……采撷着竹溪摆祭,佛像泥塑,月光佛画,驱邪巫画,迎神赛会,端午茶等等家喻户晓的民俗与信仰,似乎闻吸到了“百善孝為先”“慎终追远”的中华美德,正丝丝缕缕,化作“松州古风”绵延至今……在山水形胜,物产丰饶的“山水家园”里,门类众多的木雕、陶艺、晒红烟、火腿、特色小吃等生产,生活,商贸习俗与技艺里,渗透出先民今人的智慧和美学……每逢喜庆年节,玉岩船灯,文武彩灯,山边马灯,淡竹板龙,小吉草狮等等,十余种传统灯彩与舞蹈齐聚县城,营造出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的“灯舞太平”……在后半幢的展演区里,十余支民间艺术团队,正在“每周剧场”里轮番上演着国遗项目“松阳高腔”,道教音乐月宫调,木偶戏,婺剧及其他综合性演出。广大观众深深地感受到,这里到处是岁月流转的影子,光阴轮回的足音……
石堡契约:步入松阳石仓这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循着绿飘带似的石仓溪转悠,您时时能感受到“江南客乡,水墨石仓”的风味,依稀可觅的闽西民俗,浓郁的汀州话音,数十座连绵不断的清朝民国古建筑……2017年5月,牵手石仓清溪,背倚山体梯田,崛起了一座石仓契约博物馆,远观颇有石头城堡之态势。因为建筑墙体全部采用当地石材砌筑,室内空间参照当地古民居之天井形态,顺着水渠线性展开,形成三个展览区间。尤为精妙的设计是,烟雨缥缈时水渠上方屋顶排水沟中之水,会如水帘洞似的直落下方水渠,如遇正中午阳光直射,可见隐隐彩虹。馆内展厅分为三个区域,分别展示契约与土地,账本与工业,家书与生活,泛黄的契约文书,放置在大型的木刻古画的展柜里,古色古香拂面而来。一万余份清朝民国的契约文书体量庞大,展示了石仓阙氏从福建迁徙,买田置地,淘沙炼铁,开枝散叶的风雨历程,堪称古代农村社会形态的“活标本”,足可与名闻天下的邻省“安徽文书”相媲美。馆周石墙屹立无语,但它隐喻着三百多年来的契约精神,坚实厚重根植于大地……
民俗密码:松阳县箬寮原始林景区,因其山体高峻,奇峰耸拔,花繁林茂,生物多样,飞瀑流泉,云雾缭绕而著称于世,其山麓下有一大潘坑村,从明朝万历年间建村至今已400余年,该村有家民俗馆,是新晋的省级乡村博物馆,因其藏品丰富,远近闻名,风闻而至者,络绎不绝。进得馆来,二百多件馆藏文物氤氲的纯朴民风,令人陶醉新奇。农耕文化,祭祀文化,婚嫁文化,节气文化等赫然入目,“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勺,特别是焖饭用的铜罐,盛饭用的饭罇,孩童用的摇篮,站桶,称粮的米斗,储放种子罐,夜间照明灯具,出行用具提箩,食箩,篰篮等,这些陌生的字眼和稀见的用具,如今在都市圈里已难觅其迹,然而在这里尚可大饱眼福。传统农耕用具,犁、耖、耙、碌碡、浪筛等,还有瓦匠、木匠、铁匠、铜壶匠、草席匠的工具,捕鱼工具,饲养工具等等,都在这儿静待八方游客赏览。特别震撼的是“镇馆之宝”——銮驾,包括龙头,凤凰,关公青龙偃月刀,岳云铜锤,程咬金板斧,吕布方天画戟,八仙法器等共35件。目睹亲见此类文物,恍如历史倒溯,时光定格……
宋韵才女:随处可见古址古迹的松阳县城一角,官塘路55号,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一个三角形的场地,耸立着一座钢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四层艺术建筑,这便是近年建造的张玉娘诗文馆。张玉娘,出生在宋韵氤氲的南宋松阳县,字若琼,号一贞居士,官宦之女。工书善画,尤擅诗词,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家”之一。著有《兰雪集》二卷,共辑录诗117首,词16阕,被称为是李清照《漱玉集》后的第一词集。玻璃围墙的四周外侧,白色石材基座上,悄立着88块竖向白色石板,那上面镌刻有张玉娘的诗词,宛如一张张洁白的书页,向浩浩长天展示着她的兰心蕙质,向芸芸众生映现着她的绝代芳华。楼上展馆,透过那诗词作品,生活用具,文房四宝,后世对她的评价及研究材料,还原了一代女诗人悲情忧患的生命际遇,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俯瞰楼下的追思园,四周透明度渐变的玻璃围墙,铺展的白色砂石地面上,突兀着兰雪古井,鹦鹉冢遗址,一股浓郁的纪念氛围扑面而来。那窸窸窣窣的风吹红枫叶声,隐隐中似乎能闻及当年女诗人的莺声燕语:“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木雕殿堂:在沧桑变迁的岁月中,中国三晋大地的山西,形成了大院文化,诸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有口皆碑,名噪华夏。而在秀丽温婉的“最后的江南秘境”松阳,也有一座黄家大院,名闻遐迩,人称“木雕艺术的殿堂”。其占地面积6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2平方米,是清末民初松阳首富黄中和,黄绍桂,黄秋光祖孙三代,历时60余年苦心经营,投放巨资建造而成的大型宅院。前院百寿厅,建于民国初年,系黄中和的孙子黄秋光所建,是黄家大院的精华所在,为三进七开间,面阔27.6米,进深33.8米,柱子172根。前院的牛腿和雀替上共有204个篆体寿字,且写法无一雷同,故称百寿厅。中院武技楼为一进五开间的三合院,建于清道光年间,为黄秋光的爷爷黄中和所建,也是黄家大院中最早的建筑。后院是并排的“梅兰轩”和“竹菊轩”,建于淸光绪年间,为一进三开间的三合院,俗称“三间”,为黄秋光的父亲黄绍桂所建。刻刀所至,细致入微,牛腿雀替,窗棂轩榥,题材芸芸,昆虫动物,四季花果,祈福祝祥,孩童戏耍,文房四宝,琴棋书画,洋洋大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细观这幢格局繁复的浙南传统民居的典范,绘画、书法,诗文集于一院,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堂……
下篇:工坊和驿站,凝固的音乐
巧工筑灵台,其惟贤者乃能乐此。近年来,在松阳的山水间,崛起了一批共富工坊,水边驿站,公共空间的先锋建筑,无论在协调与对称,韵律与节奏,均衡与统一,比例与线条,色彩与风格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这得益于哈佛,清华,港大的建筑设计师们的奇思妙想。音乐是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而建筑则是在空间中固定的物体,建构之妙,存乎一心,更是造成美学上的冲击和震撼。松阴溪畔,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和鸣着清澈澄莹,叮咚奏乐的溪水;青山翠岭,檐角廊柱,高墙围屋伴随着烟云飘渺,天籁喧闹的林海。那工坊,那驿站,那空间,既是农村生产劳作的天地,又为民众休闲活动的场所,所过之处无不欢声笑语,赏心悦目,其乐融融……
古法红糖:古人的一首《咏甘蔗》诗,写尽了甘蔗的风采。“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玉露含青紫,泌彻哲人心”。松阳县樟溪乡的兴村,毗邻松阴溪,四周的田野上长满了高大粗茎,青紫茂密的甘蔗,在冬风中摇曳点头,排排行行,疏密有致。兴村运用古法制糖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其精心制作出的原生态,无污染,无公害的红糖早已货畅其流,因此被人称为“红糖之乡”。有感于要改善原本传统小作坊生产,走向产业化加工,近年一座高大的红糖工坊,突兀在绿色的原野上。挑高的轻钢,寻常的红砖,苍翠的竹子,有机地组合成休闲体验区,甘蔗堆放区,六个灶台三十六口锅的传统红糖加工区,传承了村庄内核的文化传统元素。通透明朗,视野开放的空间设计,让整个红糖制作现场一览无遗,变成活态展示的博物馆,让游客放心的“阳光工坊”,乡村生活和诗意田园叠加的舞台,呈现一种剧场的艺术效果。尤其值得玩味的是玻璃幕墙上的手工白描,《山水风景》,《田园农耕》,《甘蔗种植》,《甘蔗运输》,《古法红糖》五个篇章的画面,艺术地展示了红糖制作流程,勾勒出一幅动态的乡村悠长画卷,别有趣味。近来,针对该工坊的微改造精提升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国首家乡村米其林快闪餐厅”将在这儿入驻,乡村工坊也具“国际范”……
液体山珍: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横樟村,坐落在一块封闭的谷地中,村周九座山脉,成“九龙抢珠”之势,将村落团团围裹,二条清清溪涧汇聚在此,村口庙旁古老大樟树,枝干横伸路外,遂有其横樟村名。村中第一大姓是包姓,有“中国第一清官”之称的包拯后裔,就择地在这儿聚居,开枝散叶已800余年。村口溪边的下沉场地,有个百多年历史的油茶工坊,传统的木结构和夯土墙建造,内有一个水碓子和两套木质的榨油机。那漫山生长的油茶树,多少年来都在这儿经过剥壳去杂,烘焙碾末,蒸粉包饼,装膛榨油的传统古法工艺成为茶油,供村民食用和市场销售。但因年代久远,老旧破小,已闲置荒废多年。近几年在传统村落的改造中,得益于建筑针灸的策略,一个面貌焕然一新的油茶工坊,在旧址上起死回生。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依旧保留,空间向外扩张,在侧面形成厨房和产品包装空间,室外的休闲凉亭提供了面向山涧的观景平台。外圈扩建部分包裹围绕老工坊,外墙直接使用溪涧卵石,和周边梯田及溪水浑然一体,油茶工坊成为村民和游客共享的体验休闲空间。吱吱呀呀的榨油声,仿佛一曲古老的歌谣,飘散在远黛近烟的山水间……
竹林剧场:国家级传统村落松阳县横坑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中,村前一条环村而过的小溪涧“横坑”就是村名的由来。村口长满数十株珍贵参天古木,触目所及,全村皆是黄墙黑瓦的农宅,沿着山势呈阶梯状而建,俯拾皆是的石头,构成了曲里拐弯的台阶巷弄,全村格局是爱心形状。这是个建于明朝的小村,距今有400多年历史,19栋历史文化建筑仿佛炫耀着它的沧桑厚重。站在高处纵目一览,村庄四周漫山遍野皆是茂密苍翠的竹海,钻进去一如迷宫。一片毛竹林由同一根横走茎萌发,因此毛竹的根系具有特异的整体性,且毛竹韧性很强,竹子下弯一定程度,依旧能保持完好的生长状态。有聪敏智慧的建筑设计师,就利用毛竹的天然属性,在竹林深处觅一平坦开阔之处,把四周的毛竹有秩序地下拉,围合出类似穹顶的状态,再铺上木板舞台,“竹林剧场”就诞生了。竹子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每年把老竹子砍去,把新竹子重新编织进来,竹林剧场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新陈代谢体。松阳高腔等艺术团体闻绿而来,外地游客竹林休闲露营乘翠而至,“乘风破浪的姐姐”,知名舞蹈藝术家,央视春晚领舞者,朱洁静拍品牌代言片来了,苍翠竹林,高竿劲节,清风习习,竹叶沙沙,一袭白裙,亭亭玉立,曼妙舞姿,雅乐悠悠……
水文白沙:曾记否?300多年前,一曲《平沙落雁》,天籁般的琴音在琴弦上流岀,抚琴者心怀天地,胸有丘壑,与自然万物对话。“万物有灵且美”,在天高云淡的秋冬之交,暮色苍茫,烟波浩淼,悠扬的琴音与起落湖泊平沙上的雁群共鸣,凸现古人天人合一,超凡脱俗的奇妙意境……由此把镜头拉回到近些年,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松阴溪白沙段的湿地上,也常现成百上千只白鹭的身影,飞翔时似白云飘动,嬉戏时如流风回雪。这些大长腿的白色灵禽们,也许发现了昔日的荒滩上,如今冒出了个水文化公园,这在省内也是名列前茅的。柔韧弯弓弧形体,刚直棱角长形体,构成一组浮在水面上的美筑——水利博物馆,屋顶上种满各种绿植,称之为“会呼吸的建筑”。信步馆内,松阳水系,先人治水,全民兴水,水利遗存,水运桥渡,水事文化,六部曲的文字图片实物,道尽母亲河松阴溪的前世今生。长长线性或弯弯弧形步道交错水面,堰湖荷园,清香醉客,花娇欲语,翠盖游鱼。白沙水利翻板闸横卧溪面,激流跌宕,漩涡翻滚,鹭影翩翩,清韵声声;科普景观电站,碧水滔滔,光电源源。一帧兼具旅游,休闲,运动,文化,研学,科普的“鹭栖白沙图”正在徐徐展开……
独山螺旋:北宋年间最后一位状元沈晦在游玩松阳独山时,负手而立山顶朗声赋诗:“一峰独秀横溪阴,青林倒影千丈深”。独山孤峰耸立松古平原,因山高百仞,故又名百仞山,是松阳地标山,又是松阳古时十景之一——百仞云峰。独山三面环田,东南崖陡,远观状如孤蟾蹲坐,多少年来孤独地目睹着松阴溪水浩浩东流,孤峦翠山倒影碧水怅然无语……而今独山再也不孤独了,山麓下的一块大洼地上,崛起了独山驿站,定位为松阳的游客服务中心和水上运动中心。独山驿站是整体矗立在水面之上的木装配结构。从空中俯瞰,它俨然如艺术螺旋恣意地向天光云影致敬,与远近毗邻的水岸陆界构成起伏有致的水墨曲线,清风拂水时,又似波光潋滟的写意漩涡,霏霏雨天时,又像飘渺荡漾的灵动水滴。每个步入驿站内的游客,随着弧线空间的导引,玻璃墙面透明度的渐变,每移步子,细察玻璃外面的山水景观,形成变幻不定的光影视觉效果。二层的多功能圆形空间,那屋顶上的孔状开口,不同时间的阳光可以在地面上形成不同的光斑,以黄铜片标注,记录着二十四节气的轮回痕迹……
蓝天渺渺,白云悠悠,山川历历,芳草萋萋。田园纵横,阡陌交错,古建新筑,和谐共存。秘境松阳:吟啸青山翠岭,踏歌碧水淸溪,流连生态博物馆,万物有灵且美,千年唐风宋韵。桃源松阳:穿行百态千姿古村落,瞩目马头青瓦夯土墙,倘佯新潮共富工坊,笑览时尚文体驿站,闻吸非遗开花之飘香,欢赏琴棋书画蜜酒糖。古典松阳:漫步闾阎扑地古城区,徘徊烟火浓郁明清街,打铁声,弹棉音,百仙面,煨盐鸡,巷芷茶,元朴宿……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