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老屋的灯光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13680
李凤桂

  犹记得孩童时,夜晚与同伴们奔跑在长长的胡同里,总能听到母亲悠长的呼唤。未进家门,在浓稠的夜色中,就看到老屋里那盏油灯透过窗户,发出橘黄色暖暖的光。数年来,这束光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扉,不论年龄几何,不论远隔千里万里,都阻挡不了我思念的脚步。

  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母亲担负起了家庭的重任。童年时,母亲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做出花样繁多的美食,让我们感受到贫寒生活里的温馨。母亲会做筋道爽滑、白白嫩嫩的凉粉;母亲会擀出层层叠叠、香味扑鼻的葱油饼;母亲会蒸出圆圆满满、碧绿鲜香的奇溜。尤其是每年秋天,母亲都要施展她的手艺,酿造出一坛够全家人食用一年的豆酱。

  每到秋天,母亲都会用簸箕甄选出一些饱满完整的黄豆,然后让我和姐姐去村西的河坝上掐上一篮翠绿的麻叶,黄豆煮熟晾透后摊开在麻叶上。待黄豆发酵后生出长长的白毛,加入切碎的脆瓜,然后放上花椒、茴香、生姜等佐料,盛进圆圆的坛子里,用黄泥封上坛口。待到一个多月,揭开坛口,豆瓣发出红彤彤的酱色,一股浓浓的酱香扑面而来。母亲切上细碎的葱花,拌在上面,作为我们的主菜。有亲戚来我家,母亲也会把酱装在罐头瓶里,让他们品尝。

  母亲幼时家贫,从未进过校门,但母亲的聪明颖悟,总令乡邻们异常佩服!母亲能把小九九背得滚瓜烂熟,每当赶集上店买卖粮食蔬菜,母亲总能把几斤几两的款项很快算出,令好多读书多年的人汗颜。村里或家庭中发生的大事,母亲总是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母亲没有文化,但自有做人的道理和风范。母亲孝顺爷爷奶奶,伺候老人多年,与奶奶亲如母女,从未有一句怨言。母亲待人和善,不论与什么人相处,都能尊重对方。“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母親经常告诫我们的话语。母亲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更多的道理,母亲的一生就是对丈夫的支持顺从和对孩子的呵护、疼爱,母亲的爱应当算得上溺爱了。尤其是对我,小时候,已经四五岁的我,还赖在娘的怀里吃奶,从外地回来的父亲对我的行为非常不满,用哄骗、强硬的手段才给我断了奶……

  从小到大,不论小时候多么缠人,不论遇到多么烦恼的事情,母亲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我们一下,家里的活计母亲也只愿自己一个人受累……

  母亲的爱源源不断地给了我们。我明白:她对孩子的溺爱源于她心中浓浓的爱意流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温暖着我、感染着我,也养育了我,我知道了“孝子爱日”,我理解了“乌鸦反哺”。上小学时,有时老师发给每人两个苹果,看着旁边的同学拿着红彤彤的苹果大口大口地吞咽,虽然馋涎欲滴,但我一直舍不得咬上一口,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地拿回家让母亲先尝……高中毕业那年,我从母亲的手里抢过了面盆,学会了和面、蒸馒头。以至以后到外地上学、工作以后,每次回家,我都会让母亲闲着,看我给她做饭、炒菜、刷锅洗碗、洗衣服。满足的母亲总是对邻居们说:“从小看大,三生知老,俺的孩子俺心里有数,啥时候都错不了!”

  母亲的离去是我无法言说的痛:那年夏天,母亲在洗完家里的一堆衣服,又打扫庭院时,突然摔倒。

  夜深忽梦年少事,山水万重音断绝!去年的清明节,我回到了故乡,在苍老斑驳的老屋前,我久久地伫立徘徊,寻觅母亲的足迹,感受母亲的温暖。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这里即将拆迁规划,昔日的老屋将彻底与我们别离……

  今天,我在细雨纷飞中泪眼迷蒙,多想再听一声母亲悠长的呼唤,多想在浓稠的夜色中看到老屋橘黄色的灯光。可是朦胧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再也没有母亲的等候,我只有把这束温暖的灯光珍藏于心,在漫漫的人生之路照亮我的路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