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魂牵梦萦是老屋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11136
侯金玉

  “作为一个念旧的人,我还是喜欢老房子里的那些旧生活:在一天中最美好的清晨,远山的云雾正在蒸腾,村庄刚刚睡醒,屋顶的黑瓦,菜地里的蒜苗,稀稀拉拉的木栅栏,屋顶冒出的几缕炊烟,还有鸟儿清脆婉转的叫声……”秦明这段文字,击中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我也是一个念旧的人,喜欢老屋,喜欢老屋的田园生活。老屋如同一首悠远的歌,饱含沧桑又充满磁性。

  它们从历史的烟雨中走来。一砖一瓦都是故事,一檩一椽写满沧桑,一石一柱刻着记忆,一窗一门诉说衷肠。曾经傲然于世,曾经光彩照人,曾经车水马龙,曾经名震四方。

  它们从记忆的深处走来。燕子在屋檐下呢喃,彩蝶在花丛中跳舞。鸡鸣狗吠此起彼伏,炊烟袅袅飘动麦香。粉的红的白的紫的花儿,招摇在春风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儿,沐浴在阳光中。我们坐在草垛旁边,听爷爷讲故事。我们坐在院子里,偎着奶奶数星星。我们围在灶膛前,看妈妈做芝麻糖;我们坐在火塘边,听着收音机,守岁。

  然后,它们老了。风把青瓦吹瘦,雨把门楣淋伤,岁月斑驳了墙壁,窗户吱呀着淡淡忧伤。月亮掉进了枯井,野草占据了院场,只有虫还在鸣,青蛙依旧鼓噪。

  可它们,依然看着朝阳升起,目送夕阳远去,享受春雨抚摸,享受雪花拥抱。以雍雍穆穆的躯体承载着我们软绵绵的记忆,以黑砖青瓦留存着我们每一滴泪每一滴汗每一点欢歌笑语……

  他们是老屋的主人,在老屋出生,在老屋长大。

  有的从老屋出发,怀揣梦想,跋山涉水,走向远方。

  有的在老屋扎根,读书学习,结婚生子,含饴弄孙。

  远行的,是老屋放飞的风筝,老屋牵着他们的心,拽着他们的情。

  厮守的,是老屋的亲密爱人,老屋是他们的全部,收藏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他们的爱恨情仇。

  带着眷恋远游,走得再远,走得再久,走不出那份牵绊。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带着怡然守护的人,老屋是他们的根,也许很累一身狼狈,也许卑微一生无为。那是真真切切爱一回。

  爱他们,还有那幅叫《父亲》的画,那首叫《老屋》的歌,那首叫“月是故乡明”的诗,那本《假如,给你一间老房子》的书。

  老屋,是年华里一面镜子,映照出爷爷打草开荒的艰辛,映照着奶奶织布纳鞋的点滴,映照出父亲为家操劳的忙碌,映照出母亲做饭洗衣的身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让土地呈现一幅充满活力、日新又新的灵动画卷。

  或插秧,“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或犁地,穿一身褐色蓑衣,挂一顶草帽,肩上扛着一张犁,手拿一根软鞭,与老牛一起下地;或打铁,风箱拉得霍霍响,炉火烧得旺又旺,打着赤膊,流着大汗,用铁钳把烧得通红的铁块,放到铁砧子上,用铁锤反复锻打;或纳鞋底,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拿针,把针尖在额头上轻轻一抹,找准位置,用手一扎,用顶针一顶,从另一面拔出来……这些场景,都曾在老屋一幕幕上演。踩缝纫机,捶糍粑,熬糖,做芝麻饼,都是女人的基本功。木匠、漆匠、石匠、砖瓦匠、弹棉匠、篾匠,他们维系着乡村手艺的新陈代谢。

  老屋,自身展现先民的智慧,也见证了先民智慧在不同领域的展示。

  有太阳的早晨,屋顶亮瓦中投射的那束光柱里,炊烟弥漫,老屋里香气四溢。这是常常在梦中出现的场景。

  老屋长满乡愁,味蕾记住乡愁。

  食材绿色天然。稻米、小麦、玉米、红薯、土豆,黄豆,都是本地所产。白菜,萝卜,辣椒,茄子,南瓜,都是自己种植。猪,鸡,鸭,都是自家喂养,吃的是草和谷物。炊具简单实用。鼎罐,木甑,铁锅,水瓢,锅铲,看似粗苯,却很实用。方法丰富多彩,炒,煎,蒸,煮,炸,炖,焖,煲,烩,卤,腌,造就色香味俱全。

  把普通地道的材料,扔进铁锅,经油盐酱醋大火小火烹饪,配以花椒、葱姜蒜,便生出新鲜、丰富、浓烈、淋漓的味道。它们融入你的血脉,抹不去,变不了,回味起来,让你口舌生津,让游子眼角泛泪。

  离开老屋的人,也许在某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望着那轮满月,头脑中会升腾起缕缕炊烟。

  它们是那个年代的斑驳印记,是岁月的“留声机”,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它们历经风雨,渐行渐远。

  它们,或是生产工具,或是生活用具,是主家的左膀右臂。它们是老屋的血肉,老屋因它们而丰满,因它们而充满生机。

  也许你从来没有用过甚至没有见过犁、耙、锄头、背篓、连嘎、板桶、风车,从来没有用过甚至没有见过墨斗、刨子、木工钻、凿子、方尺,从来没有用过甚至没有见过缝纫机、锥子、顶针、鞋样子。见见照片也好。否则,如何能理解《一双草鞋》,怎么读懂《七根火柴》呢?如何能理解“青箬笠,绿蓑衣”,怎么读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呢?

  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记忆。它们积满岁月的灰尘,凝聚着祖辈们的汗水与智慧,闪耀着农耕文化的光泽。

  无法将它们一一挽留,能做的就是用鏡头、用文字留住它们的背影。

  有人的地方就有老屋,老屋的背后都有故事。或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遗憾,或是“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的哀怨,或是“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人燕作家”的孤寂,或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忙碌,或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际遇。

  老屋消失了,其故事或许还在。老屋荒芜的,其故事或许更茂盛。老屋长青的,其故事绝对绘声绘色。有故事的老屋才有生命。

  讲好老屋故事,就是传承记忆。读懂老屋背后的故事,就能触摸到历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