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吴地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我生在苏州,是个地道的苏州人。尤其喜欢苏州的古街小巷。
一步入陆巷古村进村口,黛山碧水掩映下的古香古色的建筑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白墙黑瓦,如墨如韵,好一幅江南水墨画。古朴悠长的小巷两侧摆放着当地的特色小吃:莲蓬、菱角、鸡头米、石榴……远处,小孩子们的嬉笑声,父母的呵斥声,以及三三两两的犬吠声,让我不禁想起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等上游船,远处传来船娘丝丝缕缕的吴侬小曲:“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水下有红菱哪,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船娘細细腻腻的嗓音,唱浓了抹不去的姑苏情,唱慢了太湖畔的美好时光!
走在小巷的青石板路上,哒哒的声响,清脆悦耳。村中间几块牌坊格外醒目,上面的“解元”“会员”“探花”述说了一代名相王鏊的历史。王鏊故居惠和堂,位于陆巷古村村中间部位,古朴大气,典雅精致。大厅,厢房,小巧的耳房,雅致的后花园、侧花园等布置完整精美。各种瓦雕、木刻、牌匾无不蕴含着浓浓的吴文化气息。
一路走来,路边的各种小吃香味扑鼻,诱惑着我们的食欲。一碗热腾腾的东吴焖肉面和滚烫的苏阿姨小云吞,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味蕾。
生活在苏州市区的我们,看惯了苏州白天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夜晚斑斓的霓虹灯,如今游走在精致静谧的古村中,感受到了别样的美好。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苏州,山水交织,人杰地灵,孕育了既有谦让天下的泰伯,又有一生正气的王鏊;缔造了一个崇尚美德,热爱和平,精致典雅的“人间天堂”。
二
最喜欢早春的虎丘湿地公园。
步入公园,举目一座座连绵起伏、形态各异的群山。在雾幔的包裹下,四面的环山便是一副水墨丹,越发显得神秘莫测。山顶轮廓宛如弯弯新月,倒挂在天边。若隐若现的六角亭,在朝阳下,琉璃瓦顶闪闪发光,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暮色破晓,天空变得清澈蔚蓝。这个时候的湿地,是鲜活的,热闹的。迎着丝丝缕缕的微风,稚童们牵着父母的手,在草坪着嬉闹,放风筝……有大雁风筝,老鹰风筝,奥特曼风筝等等,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带着孩童们遥远的欢笑声,争先恐后地飞向蓝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正应了那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入眼的湖水清凌凌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一排排的长椅面对着湖面,三三两两的游客倚栏观景。一位老爷爷随手折了一段柳枝,做成了一个小笛子吹了起来,也许他似乎回到了童年时光。远处几只顽皮的白鹭“嗖”地掠过湖面,跃上小树的绝顶,它那悠然的姿态似在应和这笛声,怪不得连郭沫若都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水榭之南画舟来去,细雨三两声,情思潆汩在岸边。
作为水乡长大的小娘鱼,最爱的还是水,尤其坐船。在码头等了二十分钟,环湖大船就过来了。船身感觉是木头做的,飞檐翘角,古香古色,精致古朴。泛舟中,偶有一叶小舟擦肩而过,热情的阿婆会用吴侬软语和游客打招呼。下了船,走在环湖步道上,那才是真的享受。湖中鸭鹅成群嬉戏,浮游。不由让我联想到那句古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晨跑的年轻人在香樟树下穿梭,热情、健康、肆意。忽而水面上漂来一阵白洋湾山歌:“正月梅花阵阵香,螳螂叫船要满村行。蜻蛉相帮来摇船,谷蜢挡篙把船撑……”
虎丘湿地公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涃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