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的父母其人其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部散文选刊 热度: 10595
刘杰

  捡拾那段金色的岁月,许多事从脑海里瞬间扑来。视线里仿若出现了一幕又一幕清晰的画面,它们清晰地倒映在我的心壁。

  我的父亲刘兴平,于1923年3月13日出生于陕西神木县,1969年年底开始担任鄂托克旗早稍五队副队长,2001年10月12日病故于东胜,享年79岁。

  父亲早年不幸丧偶,生活陷入巨大的阴霾之中,从此只能当长工,打短工维持生计。后来迫于生活压力,孑然一身从神木来到早稍五队。多少年无论是对待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还是自留地里起早贪黑的干农活儿,他总是以超常的吃苦精神和耐力领先于他人。通过父亲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全家人感到唯一的欣慰就是能填饱肚子,然后便是有了我们这一群儿女快乐成长。他虽然目不识丁,但却十分关心我们的教育,在学习上,父亲多用鼓励的方法激励我们。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队里算账时有三百元公款,父亲领走却说不清去向。我们全家都陷入一种焦急的状态之中,父亲却一身轻松,坦然的说:“肉烂了在锅里了”。思来想去,几天后依然找不出去向,社员们也很替他着急。郁有祥大哥调侃说:“刘叔,肉怕烂在人家的锅里,就麻烦了”。幸亏后来在保管员孟怀玉的笔记本里找到了三百元的使用记录,父亲才得证明清白。通过此事,父亲对生产队集体财产的爱护使我们从小受到良好的启示。这便是做人做事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贪恋别人和公家的物什。父亲虽然不识字,但特别重视我们子女的学习。他方法很是独到。有一次问完我的成绩,又问李四福儿子成绩是多少。在听到四福儿子比我多了两分后,父亲说:“你连李二仓的小子也考不过?”当时对我的鞭策很大,我内心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在将来有所作为。

  父亲虽然文化浅薄,但散溢在他身上吃苦耐劳、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的品德,对我们子女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且关键的作用。

  我的母亲祈桂兰1927年6月29日出生,今年已92岁,身体尚好,心情也很欢愉。生活在早稍五队的人都知悉,我的母亲若用一个高标准的农村妇女衡量,她老人家就差了一些。地里的农活儿她干不利索,家里的针线和茶饭,她还能过得去。但她老人家有四大闪光点,一直照耀着我们。首先,不管住到哪里,母亲和邻居处得非常融洽。处好的主要做法是常吃亏从不占便宜,向邻居借粮食的升子总是平升子借回来,堆起升子还给人家;第二是推的好豆腐。每年过年前拂晓时分,鸡一叫,母亲就钻出被窩用小石磨推豆腐,经过长时间的打磨,豆子推得细润光滑;第三大特点是母亲黄酒做的炉火纯青,甚是鲜美;第四特点是蒸的好米窝窝,虚软适中,只一口就叫人甜到心坎里。母亲更重要的本领是在那个困难年代,在她的维持下,我们家那么多孩子,从没人穿过露肉的衣服和露指头的鞋,衣服缝缝补补,着实不易。

  作为五队社员,父母带领我们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生活瘠薄的年代,艰难的走过了几十年。做事,他们总是不畏艰苦,砥砺前行。做人,他们总是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他们朴实但不朴素的品德,是留给我们儿女最大的财富。

  春色散溢,姹紫嫣红,倚在窗前,我的脸颊一颗颗滚烫的泪水簌簌滑落。时光荏苒,岁月如水。此刻,我又一次坠入记忆深深的时空里,无法自拔。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