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文、开放、贴近——论都市报新闻评论的特色定位

时间:2004/11/18 作者: dingqiaojie 热度: 84384

                    

 近年来,新闻评论正悄然走下话语神坛,呈现出从严肃报纸向都市报下移的态势:首先,一些都市报新闻评论的成功引发众报群起仿效;其次,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的媒体评论专栏转载的精彩评论,更是对纸质媒体新闻评论的传播产生了放大效应。勿庸置疑,随着新闻源同化现象的日益加剧,独家新闻这张媒体竞争的昔日王牌已经风光不再,观点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言论已成为继新闻以后都市报竞相发掘的下一个富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都市报在定位、目标读者群和整体风格上迥异于党报、精英报,其评论显然不能简单沿用大报的评论策

略。都市报该如何办好新闻评论因此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人文性、开放性、贴近性是都市报言论特色定位的必然选择。

 

    一、人文性

较长时期以来,新闻评论一直作为主流话语和精英话语而存在。首先,党报评论以传播主流价值观为其天然使命,其特征表现为强烈的政治性和导向性。一方面,党报评论具有权威、严谨的优势,另一方面,枯燥、呆板、可读性差等通病却妨碍了它与大众话语的有效融合。其次,以《南方周末》的《视点》为代表的精英报纸的评论版往往成为知识精英纵论天下大事的沙龙,在选题上热衷于制度拷问,在论理上表现为复杂的逻辑推演和繁琐思辨,精英评论因此仅局限于精英与精英的小圈子对话,同样无法实现和大众话语的融合。概言之,传统的新闻评论因可读性差而曲高和寡,新闻评论因此难以发挥作为公众意见广场的现代功能。

都市报是典型的市场化的报纸,是否为读者所接受直接关系到报纸的生死存亡,因此包括新闻评论在内的一切传播产品的编码都应该真诚地坚持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鲍尔在《固执的受众》中提出了受众本位的思想,他指出,不是讯息影响受众,而是受众驾驭信息。 使用与满足论也认为,受众使用媒介都是基于自己的需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更是作了个巧妙的比喻: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某些品种,某些数量的食物。所以,都市报的新闻评论应该自觉坚持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选择一种公共利益立场,而不仅仅是官方立场,考虑到当下媒介重官轻民的传播现实,都市报的新闻评论更需要从老百姓的视角切入评论,少一点官话、大话、套话、空话,多一点真诚的交流和人性的光辉。

所谓新闻评论的人文性,即新闻评论在选题、立论上要凸显人文关怀,要更加注重从人性、人文的角度关注热点人物、评说热点话题,聚焦转型期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内心情感和人性挣扎,多选取与他们的生活、利益相关的问题加以评论,在法律与道德允许的框架内,多关注弱势群体,以情动人,来引起广大读者的心灵共鸣。以《南方都市报》为例,非典时期,该报的眼光不仅仅放在政府的行为上,而是更多地关注了普通市民的感受与心声。时评版的《提倡关爱 反对污名》的署名文章,从一个侧面自我检讨了非典报道中使用毒王一词,给患者带来精神伤害的失误行为,表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精神气质。

    二、 开放性

受众对传播活动的参与权已成为现代民主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播学中的社会参与论认为,受众作为社会成员,作为国家公民,不仅有的权利,即有权按照个人所能选择的方式获取或寻求所希望得到的消息,有权知道他所属的政府、社会的情况,以及一切有利于正当活动的信息;而且有的权利,即有权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充分、自由地表达意见,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使社会生活沿着更加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而在今日中国,拓宽评论作者的范围,坚持新闻评论的开放性,更可以看作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推进的背景下对新闻话语权的再分配。

就我国当下的传播实践来看,如果说党报要侧重发挥好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功能,那么都市报则应该侧重于建构一个公共意见广场,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言论空间。只有当草根阶层的声音拥有了释放的渠道,舆论的宣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大众传媒才能真正成为连接党、政府和人民的桥梁,大众传媒才能真正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作出切实的贡献。事实上,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历来要求新闻评论工作要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其要点就在于上下结合、点面结合、内外结合,即评论的写作队伍应该实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报社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相结合。

坚持新闻评论的开放性就要求在评论的作者队伍上突破专业作者的范围,吸纳广大读者参与评论。这既是都市报提高公信力,打造强势媒体形象的有效途径,也是吸引受众,开发潜在读者的手段。与专业作者的评论相比,老百姓自己写的新闻评论在读者中间更能引起关注,也更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产生互动效应。广大读者可以就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进行思想交锋和理性争辩。光是看一些评论的标题就足以吸引读者眼球。比如《专家还需要为一夜情呐喊吗?》《对一夜情也需要一分为二?》《马大娘当街尿裤,谁该为此羞愧?》。在评论队伍的开放性方面,《南方都市报》的来论版经常刊登来自北京、广东、四川、山东、河南等各省市的评论,作者身份更有职员、教师、交警、工人等,实践证明,开放的言论空间极大地提高了该报在读者中的影响力。

 

    三、贴近性

都市报新闻评论的目标读者群主要为当地的城市居民,属于典型的区域传播。因此在评论的定位上应该突出贴近性,多务实,少务虚。概言之,新闻评论的贴近性主要体现在选题、立意和论证几个方面:

题好一半文,选题对于评论的成功至关重要。首先,都市报新闻评论的文化表情不应该是高谈阔论的专家或道德权威,而应该是和老百姓娓娓谈心的朋友。所以都市报的新闻评论在选题上应该力避盲目模仿精英报评论的定位。如果都市报的新闻评论也东施效颦,热衷于制度拷问等精英话题,其传播效果将无异于对牛弹琴,至多只能是一种文人的自恋。其次,要多针对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困惑和问题进行评论,抓他们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各种问题进行评论。第三,因为都市报的评论要追求务实性,所以评论的选题要尽量选取域内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展开评论,以免流于空谈,即使要选取域外的事件加以评论,也要寻找其与本地公众在利益或心理上的相关性。

    说理论述的贴近性可以概括为短、活、真三个要点,指的是评论的篇幅要短小,一般应该控制在千字以内,这是由市民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看报习惯决定的,在快餐文化时代,都市报的大多数读者都是以一种休闲和消费的心理来看报的,而非以研究的态度来读报,因此篇幅太长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控制篇幅,评论的形式应该尽可能灵活,多一些就事论事的、纯粹观点性的微型评论,不必强求每一篇评论都借题发挥,追求思辨性;指的是语言要鲜活,摒弃大词写作。评论的语言要尽可能与读者的生活语言贴近,追求俗语化和口语化,多一些老百姓自己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指的是立意、文风的真诚、朴实,不夸夸其谈,不无限拔高,不讲大而无当的大道理,而尽量追求朴实、平易,惟其如此,新闻评论才能打动人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