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怎样去克服偏见,因为,如此一来我们仅仅是在寻求替代品罢了,而在于去认识偏见产生的整个过程,懂得偏见的含义是什么,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的口头层面,而是从根本上去认识,深刻地认识,而后就能够挣脱偏见的羁绊了。
但倘若你努力去克服某个偏见或者是某些偏见,那么你不过是希望去克服某种被你称作是偏见的痛苦、障碍。
偏见是怎样形成的?被有意培养起来的无知,通过教育、环境等影响制造出偏见。我们的渴望是在自己的信仰中排他,受到保护。很明显,偏见便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还喜欢从种族或国家的层面去思考,因为这需要付出的努力要比把人们视为单独的个体去对待少得多。当你抱持偏见的时候,应对人们会容易得多,当你把他们称作是德国人、印度人、黑人或是其他什么名称的时候,你认为自己已经将问题给解决了。
然而,审视每一个个体则需要展开大量的思索,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由于我们不想这么做,因此便说道:“嗯,我们用某个名称来称呼他们吧。”于是,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认识了他们。
因此,我们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偏见,我们是怎样出于自我保护而将它们给制造出来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隔离的过程。仇恨、抱持偏见、局限,要容易得多,我们大部分人便是这样的,我们从属于这个或那个团体,这便是一种形式的偏见。
你相信自己的经验要优越于我的,或者跟我的一样好,结果你便被困在了自己的经验里头。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了各种各样的偏见,各种各样的排他以及你如此小心翼翼培养起来的自我保护,难道不是吗?
你如何能够克服它们呢?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会找到它们的替代品,因为,假如你不抱持任何偏见的话,你就会是完全不设防的,就会格外的敏锐,就会遭受更多的痛苦。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我们竖起了高墙,要么是自我制造的,要么是由别人为我们建造的,而我们则接受这一切。
努力去克服偏见,便是找到其他更让人愉悦、更有益、更有涵养的保护物。所以,挣脱偏见,便是活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里,活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里——合理的身体上的安全是必需的,否则就根本无法生活于世。可是当你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时,就会把身体上的安全挡在门外,这便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只有当心灵摆脱了自我保护的反应,才能挣脱偏见的束缚。
(摘自《觉知的智慧》,作者:克里希那穆提,九州出版社出版,2015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