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了一篇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妈妈,因生活所迫,决定与女儿一死了之,她打开煤气阀门,抱着女儿,小女孩望着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考了“双百”!妈妈看着聪明伶俐的女儿,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关掉了阀门。故事虽然看完了,但总感觉有什么东西让我很不舒服,多少天过去了,故事的主旨已经记不清了,但只有一句话“我考了‘双百’!”在耳畔回荡。我不禁设想,如果当时女儿对妈妈说:“我今天终于及格了!”那后果会是什么。
想到小学时,有一位文质彬彬、才华横溢的男老师在作文课上对我们侃:“我们那个年代,老爱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他似乎是想给我们来一段“痛说革命家史”,但没想到,他说这句顺口溜时,底下一多半的人都在和他“共鸣”,他张着大嘴巴,问我们:“你们也知道啊?”这对我们是小儿科了,原因只在于“100分”流毒甚广!
自开始求学以来,到处弥漫着分数,而且,永远逃不掉“100分”的束缚,这仿佛是光荣的象征,是评判标准。大到期末考,小到小测验,“100分”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我们。小学的时候,“100分”更是挂在嘴边,只要遇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总不免要问一句:“期末考了几个一百啊?”好的就会背着手,奶声奶气的报上数目,不济的,在爹妈的脸红过后,回家不免要受一顿数落。写到这儿,不禁要问,“100分”之于我们,有何意义?
为了卷面上三个鲜红的数字,底下有多少学子在书桌上埋没在一张张雪白的练习题中,多少老师在讲台上淹没在雪白的粉尘中……说到这儿,或许有不少人开始笑,为了一个“100分”,至于的吗?这还不算,在“100分”的召唤下,又有多少人在考试前一天的夜晚被一张张小纸条包围,只为了第二天能派上用场。考场之上,一个对视的眼神,一声干咳,都能让监考老师紧张半天,四处环顾,全班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想在“100分”的压力下找出点有趣耐看的“故事”来,最后弄得双方都有些精神衰弱。何苦?也是为了这三个数字,师生反目成仇,老师叫苦教了一帮“不识好人心”的家伙,“祖国的花朵”们也大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何至于此?
在我们盲目的追求“100分”的时候,是否已经迷失了自己?上学的意义是什么?呵,是为了考试,考试的意义是什么?呵,或许只是为了拿到更多的“100分”。不用规定,这已然成为了中国学生的“标准答案”。我们,在追逐人生目标与理想的时候,是不是刚一起跑就被几个一百分绊住了脚呢?而“100分”,只是在实现人生大理想的旅程中的几个小目标,为何要刻意的去追逐它,到最后要实现大理想之时,却已筋疲力尽,无力冲刺呢?这样的“100分”有何意义?最后,我们会有怎样的收获?一群只会考试的书呆子罢了!林语堂先生曾在《吾国与吾民》中批评封建社会的学府制度时写道:“他们所受的那种专应考试程式的教育,全部无所适用于任何工作,只有挟着书本子贩卖其常识而已。”由此观之,如刻意的追求“100分”,最后下来的结果无异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毫无意义可言。但是,不可否认,也是“100分”,曾为中国培养出了不少的人才,可如今,又有谁敢断定“100分”不会培养出一个个传说中的“书蠹头”呢?
其实,以上只不过是对“100分”慷慨激昂的批判罢了,在现实生活中,在“100分”面前,最主要的还是调整好我们自己的心态。中国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近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作为我们,即应试者,自然不能漠视“100分”,甚至还要拼一把,毕竟对于我们,多考几个100分也没什么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不要真的把“100分”看成命根子,毕竟,“生命”随时都可能“夭折”,但只要有“灵魂”在,就足够了。
或许看到这儿,有些“优等生”会嘲笑的说:“一个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人正在安慰一群吃不到葡萄的人”,但是,问诸位一句,如果葡萄真的是酸的呢?
2008年1月17日 于 苦追“100分”途中之台灯下
偶今年12岁,写的不好请多多包含~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