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会在我的小屋旁放慢脚步,太阳升起来,月亮落下去,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每一天的故事,自然界的风景会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朗。我知道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匆匆走过,他们想要去向远方,而我哪里也不去,就待在我的小屋旁。
这真是一个奢侈的梦想。在乡间找一间小屋并非难事,难的是你得真正通过劳作打理好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地里不会凭空长出新鲜的蔬菜,花朵也不会自顾自地长得鲜艳可人。没有新鲜的蔬菜,就无法和邻人换米煮粥;没有清澈的花香,小屋也会黯然失色。所以我又想,庄稼人的生活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悠闲和诗意,躬耕是每一个依附于土地的人必须去做的事情,在土地的逻辑里,严谨和认真似乎显得更为重要。
庄稼人从来不怕吃苦,他们知道苦尽甘来的含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庄稼人的快乐,也是文人的快乐。当文人把这种快乐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时,他就成了纸上的庄稼人。
纸上的庄稼人用笔作犁、用墨浇灌。作家冯骥才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说:“笔作用于纸,无论轻重缓急;墨作用于纸,无论浓淡湿枯——都是心情使然。”在纸上开荒和耕作,就是归去来辞在自家篱笆墙外化作的一株茶树,用好的心境去浇灌,在蓦然回首时品味一壶茶的余香。
纸和庄稼人一样,都信奉清清白白的人生,都散发出植物的味道。面对一张纸,我愿意弯下腰来,在细密的土壤上犁出我的田垄。薄薄的纸,像天空,也像水面,一眼就能看透,但它又包容了太多我看不透的东西,我只有放下杂念,安静地摩挲它的纹理,在孤独中聆听它讲述乡间的往事。
在纸上侍弄庄稼,也一样要顺应季节的变化,这个季节就是你的心绪和世间万物对你的影响。风调雨顺时,文字会自个儿破土而出,你去闻一闻,每一个字都带着露水和泥土的香味。春耕秋收的规律也同样出现在纸上,读书、行走、思考,這是耕作,积攒得满心欢喜时,妙笔才会生花。所以在纸页上,我会像农民一样,有时候看着蔫枯的秧苗发愁,有时候咧嘴笑得无比畅快。
侍弄庄稼要有恒心和耐心,一块地,想好了种什么,就要脚踏实地做下去。从松土到播种、浇水、施肥、除虫,再到收获,中间需要经历漫长的时光,风霜雪雨不时会来光顾,少不得腰酸背痛的无奈和遥遥无期的等待。这时候的乡村,如果用色彩来形容,应该是灰与蓝糅合在一起的颜色。灰色是基调,蓝色是一闪而过的梦想。是呵,再艰辛和寂寞也是需要有梦想的,哪怕只是在生活的缝隙里谋求阳光。
纸上的庄稼人也是这样的寂寞,他们在贫瘠的白纸上写呀画呀,旁人看不懂他们的孤独,他们也看不懂旁人的热闹。只有收获的时候,人们才会对那些果实评头论足。庄稼人心里清楚果实的分量,也明白有的饱满,有的欠些火候。可所有的果实他都喜爱,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些果实就是他的孩子。
其实,不论是在书斋里阅读书写,还是在田野上点瓜种豆,生活压在肩膀上的重量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放下纸和笔,走到真正的乡间,去寻找蹲在地里劳作的庄稼人就会发现,他们的脊梁上有力透纸背的硬朗。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或散淡或痴迷、或随意或专注、或遗憾或满足的庄稼人的神情时,我们会触摸到空气中的酸甜苦辣。有滋味,哪怕微微的苦,也充满了几经辛劳后终于可以一醉方休的惬意。
会心之处就在脚下,春华秋实的变迁中,庄稼人读懂了生活里的美学意义。
这就是庄稼人的幸福,不论是在书斋里,还是在原野上。
宋羽:中国民盟文化艺术专委会委员,著有散文集《南京城事》《笔墨江湖》、小说集《对影·惊鸿》等。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