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种类型,其创立是适应日趋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属性、建言献策的相对独立性、智库产品的育人属性、直面问题的现实针对性等基本特征。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场所,是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策源地,是资政育人、公众参与、咨询服务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加强智库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智库专家学者的参政议政能力、科学研究素养和建言献策水平。只有走整合优质资源、合作共赢的道路,才能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满足群众需要、服务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智库;现实逻辑;价值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1-862X(2022)02-0078-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关于加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结合高校优势和特色”“凝练智库建设主攻方向”,力求在“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领域取得突破[1];要“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2]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求“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3]。因此,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以下简称高校思政智库)作为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价值和地位越来越凸显。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推进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本文围绕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就高校思政智库建设的现实需要、基本特征、价值功能及加强思政智库建设的应对策略等略作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一、高校思政智库建设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政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战略研究、政策建言、舆论引导、人才培养等职责,其研究队伍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基本问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下简称思政学科)建设,以及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联的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战略、人才培养、意识形态安全等提供智力支撑。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不仅是适应日趋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客观需要,还是推动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适应日趋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也日趋复杂。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来看:一是少数青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责任担当,抗打击能力不强,心理健康问题频出;二是少数青年大学生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日趋严重,甚至为了满足奢侈的物质文化追求,逐渐迷失自我,理想信念时有动摇;三是少数青年大学生个性张扬、行为乖张,易受西方社会思潮和不良社会风气袭扰,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来看:一是在辅导员队伍层面,少数年长辅导员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知识鸿沟较大,不利于有效掌握青年大学生群体心理;少数青年辅导员则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业务不熟、心态浮躁,易受西方社会思潮与不良社会风气袭扰,其危害性也因其身份的特殊性而不断扩大。二是在高校专业课教师层面,个别理工科教师忽视甚至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时有不当言论出现,对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难免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三是少数高校重视理工科专业发展,轻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涵养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甚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以为继。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层面,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授课外,很少与青年大学生交流,无法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投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打折扣。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是适应日趋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二)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客观需要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4]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构建的主要掣肘有:一是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以各种精致包装冲击着少数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赋予青年大学生话语生产和传播权力的同时,“打破了按照垂直的学校、学院、教师科层组织构架的、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的主导地位。”[5]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受到一定挑战。三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信息传递方式逐渐多元化。意识形态信息的传递也由传统的“高校—学院—教师(辅导员)—学生”的单向线性传播走向了学生面对多种意识形态信息的直接传播。在新媒体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随时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四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使得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格局由本土走向国际,就留学生群体来说,一些高校面临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挑战。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客观需要。
(三)推动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
所谓“内涵式”发展是指注重学科理论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在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式。当前思政学科外延式发展效果明显,不仅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人数大幅度增长,而且高学历、年轻化已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新状态。[6]尽管如此,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思政学科的基础理论亟待加强。与传统学科相比,思政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学科的自我理论构建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其他学科发展的牵引与掣肘。二是思政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还需优化。从思政课教师来看,虽然数量急速增长,结构得到优化,但依然存在少数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受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影响较深的情况;从辅导员队伍看,由于近年来不断扩大招录规模,一定程度上使得辅导员在职称晋升、学历晋升等方面与专业思政课教师的“内卷化”竞争越来越激烈,长远看不利于思政学科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有的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空谈抽象理论、回避现实矛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有的辅导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功底较为薄弱,往往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实践经验作为指导,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肤浅、片面和主观的困境。[7]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境况,短时间内无法有效缓解。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是推动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高校思政智库的基本特征
(一)天然的意识形态属性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思政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一,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是高校思政智库的最本质特征。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思政智库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推进思政智库高质量发展,为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高校思政智库建设要提高政治站位,引领高校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建言献策的相对独立性
建言献策的相对独立性或中立性是高校思政智库的立身之本。独立性一直被认为是智库保持开放思维、研究公共政策、影响政府决策、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特征。高校思政智库也不例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机构,在发展目标、研究理念、方式方法、取得成果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以保证智库建设的客观、科学。高校思政智库只有保持相对独立性,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才能科学、公正、客观地提供对策建议;只有保持相对独立性,才能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彰显智库的专业性。高校思政智库虽然受到高校行政权力管辖,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但高校承担知识传授和学科建设任务,高校思政智库仍然具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因为高校注重研究人员的学术特点,通常情况下不会干涉研究所等教育科研机构的运作[8]。因此,高校思政智库的相对独立性能够得到保障。
(三)智库产品的育人属性
高校拥有很好的学科基础和学科领军人才。高校思政智库作为高校的科研组织,具有教书育人、培养社会栋梁之材的职能,伴之而行的便是育人特性。高校思政智库产品的育人属性,主要体现为立德树人、咨政育人。高校思政智库研究人员主要是高校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是科研工作者,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可以与学生沟通交流,向学生展示其研究成果,探讨学术前沿問题。同时,他们的精神品格也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得高校思政智库提供的智库产品具有育人属性。此外,高校思政智库专家学者不仅传授知识,还帮助学生、教师开展研究、探索未知世界、拓宽知识面,其智库产品呈现出育人特征。
(四)直面问题的现实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直面现实问题,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改革勇气不断创新研究方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从国际局势到国家战略,从经济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人的现实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高校思政智库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内容丰富、纷繁复杂,但是高校思政智库建设主要关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包括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等。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只有直面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咨询服务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满足服务对象阅读智库成果的要求,前瞻性地了解世情、党情、国情和民意,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努力提升服务对象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御西方非意识形态化错误思潮的侵袭。
三、高校思政智库的价值功能
高校思政智库是依托高校设立的思政研究机构。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师生教学相长的重要场所,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是思政学科发展的重要策源地,是资政育人、公众参与、咨询服务以及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政智库的价值功能是通过探索思政协同,促进教学相长,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推进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构建资政育人、公众参与、咨询服务以及交流合作的平台来实现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思政智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它既是探索思政协同的重要抓手,又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高校教师可以通过高校思政智库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以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更深刻的把握,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有更切身的体悟,从而将自我成长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高校学生可以通过高校思政智库获得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青年后备力量开展扎实有效的决策咨询研究训练、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参与决策咨询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证研究和学术思辨中培育治学品格和方法,在研究成果的政策转化中明悟学术的现实意义。”[7]91同时,在智库实践活动中,广大师生不断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我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高校思政智库的咨政育人功能。
(二)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场所
人才培养是高校思政智库的重要职能。在高校思政智库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咨政育人作用,又要注重调动青年大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真知的积极性,使高校思政智库成为促进高校师生教学相长的重要场所。一方面,高校思政智库通过教师讲授学术前沿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传授科学的研究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涵养。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要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积极参加高校思政智库的活动,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三)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留学生纷纷涌入国内,高校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这些留學生大多来自资本主义国家,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存在必然的冲突。如何做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国家教育的国际化战略,已成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结合中国实际,讲好中国故事,向留学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吸引留学生学习优秀中华文化,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智库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高校思政智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典型的新型智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汇集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还包括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探索思政协同过程中,他们主要依托高校学科建设,不断推进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为高校思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他们的目标集中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基本问题,注重研究思政学科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战略,将高校思政智库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思政协同的政策措施,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有力推动了思政学科建设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大力推进了思政学科内涵式发展。
(五)资政育人、公众参与、咨询服务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高校思政智库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资政育人的重要使命。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主体客体和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政智库要以资政育人和政策咨询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眼于国家教育、意识形态建构、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长远发展,聚焦思政学科发展前沿问题深入开展研究,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和思政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公众参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防止出现重大舆论动荡和舆论冲突;建立思政智库信息共享和思政协同的合作机制,促进思政教学转型创新,为高校管理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咨询服务。高校思政智库作为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在服务教育重大决策、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协同是高校思政智库运行的重要保障,在高校思政智库建设过程中,智库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高校思政智库信息系统,打造高校思政智库数据管理平台,让多元思政主体协同配合、有效互动,推动不同研究力量和各种要素之间有效协同,不断深化教育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不断增强教育实效。
四、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的应对策略
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党对高校思政智库的领导,加强智库的顶层设计、队伍建设和优质资源整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要精益求精、注重科学、讲求质量,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9]
(一)加强高校思政智库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智库运行体制机制,是高校思政智库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一是坚持党管智库的原则。高校思政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智库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0]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推进智库建设的根本遵循。我们要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切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政智库的领导,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智库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紧扣群众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煽动仇恨、偏见的言论不绝于耳。个别西方大国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把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同时,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充斥中国社会各领域,不断冲击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认知,动摇着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也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迫切需要思政智库专家和相关领域学者释疑解惑,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11]高校思政智库研究必须直面现实,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切实加强决策咨询研究,不断提高战略研究和舆论引导能力。高校思政智库专家学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11],不断提高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水平。
三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智库产品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青年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建立健全高校思政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校思政智库不同于社会智库、党政智库和其他的政策咨询机构,具有其自身特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首先,建立健全高校思政智库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治理体系。高校思政智库要打造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保障体系,推进高校思政智库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其次,加强跨学科智库人才培养,搭建统一的研究成果传播平台,拓展服务决策渠道,构建高校思政智库高效运行的机制;再次,建立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推进高校思政智库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将监督职责贯穿于高校思政智库建设全过程,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将党内监督与各种监督有效贯通,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二)加强智库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智库人才的综合研发能力
加强高校思政智库队伍建设,必须注重从战略高度谋划高校思政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以领军人才为先导、以基础人才为主体、以外围人才为延伸的高校思政智库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12]高校思政智库是一种专业化、精准化的新型智库类型,要科学确定智库人才培养规模,推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大力培养造就一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高端智库人才,着力提高高校思政智库人才的综合研发能力。
智库要出高质量的思政研究产品,必须实施高端智库人才计划。一是以领军人才为先导,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名师。领军人才要主动识变求变应变,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13],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二是以基础人才为主体,大力培养思政课教师和实务工作者。鼓励他们主动承担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等任务。三是以外围人才为延伸,大力培养思政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高校思政智库队伍建设,必须帮助智库人才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手段,不断提高智库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研发能力。
高校思政智库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智库队伍年轻化道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高校思政智库队伍。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14]高校思政智库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因此,培养高校思政智库年轻人才,不仅要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之外吸收、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年轻化的优秀思政智库人才,还需要在高校思政智库队伍中培养造就一批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思政青年才俊。
建立智库咨政研究人才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旋转门”制度。所谓“旋转门”制度就是要在人才流动上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之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加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既需要具有从事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又需要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背景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旋转门”制度,邀请党政部门的领导者和高校学者退休后到高校思政智庫发挥余热,壮大高校思政智库队伍,推动中国特色思政智库建设和发展。
(三)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15]高校思政智库建设毫无疑问也要走“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合作共赢”的道路。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16]。跨学科研究旨在超越以往针对某一个问题的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从而实现整合性的研究。[17]高校思政智库研究应与时俱进,推动思政学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传统人文社会科学融入到思政学科之中。此外,还要适应新工科发展需要,将新兴学科诸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与思政学科交叉融合,以课程思政的方式实现思政学科外延的扩大化、内涵的厚实化。
着力整合优质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壮大高校思政智库研究队伍,拓宽高校思政智库服务对象,丰富高校思政智库产品类型,深入挖掘高校思政智库产品服务功能。鼓励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参与高校思政智库建设,以便将相关社会资源为高校思政智库建设所用。这不仅能提升高校思政智库产品的质量,增强高校思政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建设,还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智库产品的效用。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通过学术群体、智库和媒体炮制“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针对性话语,采用“污名化”手段图谋遏制我国和平崛起。[18]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中西方意识形态冲突之外,缺乏交流与合作也是重要原因。高校思政智库作为衔接学术界、政界、商界和媒体的桥梁,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话语权,充分发挥思政智库在维护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议题设置、研究、交流与合作,广泛传播中国经验和政策主张,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不断增强智库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切实维护国家形象。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智库研究人员还需要多与其他类型智库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就相近议题展开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实现共赢,不断扩大高校思政智库的影响力,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智库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智库的综合研发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
参考文献:
[1]宗河.教育部发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 选200名专家建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库[N].中国教育报,2014-02-28(01).
[2]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N].人民日报,2015-01-21(0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42.
[4]闻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17-10-16(07).
[5]徐晓美.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嬗变及重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5):163-170.
[6]闫伊乔.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12.7万人[N].人民日报,2021-12-13(13).
[7]黄昊,吕雅,辛艳艳.将高校智库打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路径研究[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1,(4):88.
[8]全守杰.教育智库的理论研究与建设策略[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21:31.
[9]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新华每日电讯,2020-02-15(01).
[1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11]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N].新华每日电讯,2019-03-05(01).
[12]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N].人民日报,2022-03-01(01).
[13]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N].人民日报,2021-02-20(01).
[1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15]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01).
[1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29(02).
[17]韦岚,全守杰.中国6家高校智庫的组织要素与运行机制[J].社会科学文摘,2017,(10):7-9.
[18]朱旭峰.国家品牌建构中的智库角色[J].对外传播,2020,(2):46-47.
(责任编辑 许小华)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www.jhlt.net.cn
基金项目: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G2021-857);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项目(21GJZD08);西南科技大学素质类教改(青年发展研究)项目(21szjg18)
作者简介:陈君锋(1986—),浙江缙云人,博士,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崔一楠(1983—),辽宁锦州人,博士,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改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