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版权保护、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时间:2023/11/9 作者: 江淮论坛 热度: 14794
陈能军 史占中 王晓锐

  

  

  

  摘要:版权保护、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关联性。把版权保护加入“知识-生产”两部门模型,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8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重作用机制。一方面,版权资源作为一种直接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版权保护通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中介效应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机制,且这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3.06%。文章研究表明,现阶段推动经济增长应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版权保护;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1.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1-862X(2020)05-0058-00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版权经济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版权保护作为文化产业实现市场价值的核心,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版权保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当前相关研究实证分析较少。本文利用2005—2018年中国 31个省市的数据实证检验版权保护、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的主要创新为:理论上揭示了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机制;实证上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验证了中介效应的存在,并且计算出现阶段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要大于间接作用。

  一、研究述评

  版权保护主要指政府和社会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及其作品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排他性权利的保护力度。[1]狭义来讲,版权保护主要指对文化類著作作品的保护,广义来说,版权保护的范围除了对文化类著作作品的保护外,也包括对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这些都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的人力资源要素。[2]

  版权保护或版权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中外学者关注。Chin和Grossman(1988)[3]认为,发展中国家过强的版权保护政策会阻碍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阻碍发展中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影响本国经济发展。Glass和Wu (2007)[4]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版权保护政策会影响本国可以享受的福利,弱版权保护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强版权保护可以提高产品的种类。Suzuki(2015)[5]认为,过强的版权保护有利也有弊,利体现在可以增加被保护企业的利润,鼓励被保护企业创新,弊体现在阻碍了知识在全行业的扩散,降低整个行业研发部门的生产率,对不同国家来说,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的增长要看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间,建立符合自身国情的版权保护制度非常有必要。陈凤仙、王琛伟(2015)[6]通过构建双寡头垄断模型,研究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出中国目前处于初级阶段、过渡阶段和高级阶段三个阶段中的过渡阶段,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曾鹏、赵聪(2016)[7]用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版权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版权数量虽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黄卫平、陈能军等(2014)[8]用 1998—2010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版权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版权贸易分为版权输入及输出两种类型,研究发现版权输入和输出都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正向作用。

  目前,研究版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影响机制的文章较少。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把版权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模型来研究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包括韩玉雄和李怀祖(2005)[9]、董雪兵和朱慧(2012)[10]、屈晓娟(2016)[11]等。除此之外,有少数学者也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版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如文小勇(2016)[12],但偏重于描述性分析。

  现有版权经济的文献,定性分析主要集中在检验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没有分析其作用机制,且主要考虑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忽视了版权保护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中介效应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机制。事实上,版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具有广泛的知识外溢作用。因此,本文拟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来研究版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机制,并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对版权保护、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经济增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二、效应机制与理论模型

  (一)版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机制

  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直接推动作用,从宏观的国民经济全社会经济产出与投入的角度考察,版权作为一种直接的要素投入,在促进包括文化、教育、旅游、信息、制造等多个产业的发展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文化产业的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产生价值增值,推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第二个方面的推动作用,是从技术外溢角度考察的,也是从版权的创新性角度考察的。版权在本质上就是创新的结果物,保护版权就是保护创新,通过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经济产出总量是经济增长最有效的选择路径。然而,版权又是一种特殊的创新结果物,可以通过版权交易、版权授权、版权保护等版权运行机制,达到社会创新的分享(即使是有偿性分享),降低社会创新成本和缩短创新进程,加快社会创新的分工和持续深入。

  1.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从具体产业发展的角度,版权保护对于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教育产业、信息产业以及服装、玩具、家居等相关制造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上述产业都是版权保护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中介,而文化产业因其自身产业特点,版权保护的推动效应就显得更为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版权保护是文化产业核心内容生产的基础。文化产业是个极具广泛性意义的大产业概念,但是其核心永远都是内容的生产抑或称为IP的生产,只有保障核心层的生产,通过强化IP的原创版权保护机制,以产权边界确定收益边界,才能为外围层各类衍生品的生产提供不竭的源泉。这里的版权保护对于文化产业的推动效应,是通过版权保护机制在文化产业的生产环节中,对于内容生产的产权激励而体现出来的。

  第二,版权保护是文化产品市场秩序保障的基础。市场体系是连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保障市场秩序是任何产业发展都必须面临的。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一方面随着复刻技术的发展升级文化产品更加具有可复制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文化版权的确权、维权机制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而文化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存在较大的无序性,盗版、侵权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抑制了版权所有者的生产积极性,扰乱了市场秩序。通过源头上严格的版权保护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保障文化产品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得到有序、健康发展。

  第三,版权保护是文化消费潜能激发与升级的基础。文化消费的潜能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新的文化消费业态升级。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意味着超额利润的增加,版权保护作为文化产品质量提升和新的文化消费业态形成的关键因素,对于文化产业的消费环节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主要表现在版权保护通过产品升级,激发文化消费潜能和升级文化消费模式。

  2.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

  一方面,版权的创新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版权具有显著的创新属性,但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生产或者管理手段(形式)上的创新,版权的创新性实质上是指文化、艺术或者计算机程序、科学作品等生产领域内容上的创新,与科学理论创新一样属于内容创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本质的意义。版权保护就是对于创新的保护和激励,通过版权保护鼓励作者进行创作和创新,促进作品的传播,極大地推进科学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就生产要素理论而言,版权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的高级形态的生产要素了,它是高度的智力创新活动的结果物。通过版权保护实现创新驱动,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社会经济产出的总量,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保障经济增长具备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降低社会生产的投入成本尤其是社会创新的成本。版权在形成了一定的运行机制之后,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降低社会生产的投入成本上,尤其是社会创新的成本。版权保护与其他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致的,版权保护的最终指向不是垄断和限制,而是有序、适当和有条件地分享和传播。这种分享和传播,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版权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的,即通过版权交易、版权分割和版权保护等完善的制度体系的构建,通过版权组织机构和版权专业人才的实际运作与管理而达成。这种分享和传播,在社会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知识内容的扩散成为必然,大大降低了后发型地区和组织的社会创新成本(全社会通过交易付出的成本总是远远小于各个地区、组织分别再创新的成本之和)。并且,它使社会创新能够立刻向更宽的横向分工和更深的专业领域发展,换句话说即是它促进了全新的社会创新分工革命。通过获得版权所有者的授权或者交易获得版权所有者的分享,有利于降低各类社会创新主体的研发成本和失败几率,使他们更加聚焦于自身优势的生产和销售环节。

  (二)版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把版权资源加入“知识-生产”两部门函数,在Odedokun( 1996)[13]的模型基础上,构建一个改进的“知识-生产”两部门模型来考察版权资源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假设如下:

  (1)经济分为知识生产部门和非知识生产部门两个部门,劳动和资本依旧是两个部门的主要生产要素;(2)版权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知识生产部门的生产;(3)知识生产部门的产出作为生产要素参与非知识生产部门的生产;(4)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改进后的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YZ =f(LZ,KZ,R)(1)

  YT =h(LT,KT,YZ)(2)

  其中,YZ为知识生产部门的产出;YT为非知识生产部门的产出;R表示版权保护;LZ、KZ为知识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LT、KT为非知识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要素满足以下方程:

  Y=YZ+YT(3)

  L=LZ+LT(4)

  K=KZ+KT(5)

  对式(3)、(4)、(5)求全微分:

  dY=f ′LZ dLZ+f ′KZ dKZ+f ′R dR+h ′LT dLT+h ′KT dKT+h′YZ dYZ(6)

  dL=dLZ+dLT(7)

  dK=dKZ+dKT(8)

  鉴于知识生产部门与非知识生产部门可能存在边际生产力差异,两者的边际生产力比值可表示如下:

  f ′LZ /h ′LT =f ′KZ /h ′KT =1+δ(9)

  其中,δ表示生产力差异常数(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 constant)。 鉴于多数国家存在知识产权抑制现象,知识生产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小于非知识生产部门[14-15],δ的取值范围在-1和0之间,当δ为0时,两部门之间生产力没有差别。

  把式(7)、(8)、(9)带入式(6)可得:

  式(10)的等式两边同时除以Y可得经济增长率:

  三、版权保护、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

  实证研究

  (一)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了我国31个省份14年(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 其中,版权保护程度用自愿登记作品数量来衡量,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网站(http://www.ncac.gov.cn);全要素生产率参考余泳泽(2015)[16]的论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计算;GDP、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sts.gov.cn/),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表1。

  (二)模型的设定

  为实证考察版权保护的经济增长效应机制,本文构造了以下两个实证模型。为考察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控制劳动力、资本、教育等变量的基础上,检验版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模型如式(12)所示。

  lngdpit=α+β1lnbqbhit+β2lncontrolit+εit(12)

  其中,t代表时间,i代表各省级省份,lngdpit为t年i省份的GDP的对数,lnbqbhit为t年i省份的版权保护的对数,lncontrolit为t年i省份的控制变量的对数,β1、 β2、δ为相关变量的系数,α是不可观测的固定效应。

  版权保护不仅可以鼓励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与消费,也可以通过知识溢出,提高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了进一步检验版权保护间接作用机制是否存在,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来进行检验,具体检验方程如式(13)、(14)、(15)所示。

  lngdpit=α+γlnbqbhit+μ1it(13)

  lntfpit=α+βlnbqbhit+μ2it(14)

  lngdpit=α+γ*lnbqbhit+δlntfpit+μ3it(15)

  其中,t代表时间,i代表各省级省份,lntfpit为t年i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数,εit、μ1it、μ2it、μ3it为残差,γ、β、γ*、δ为相关变量的系数,α是不可观测的固定效应。

  鉴于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比较多,且统计检验犯错误的概率和检验功效方面各有优劣,单一方法的可靠性较低。 [17]温忠麟 (2004)[18]在结合Judd和 Kenny(1981)[19]、Sobel(1982)[20]、Baron和Kenny(1986)[21]等提出的不同检验方法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综合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能在较高统计功效的基础上控制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因此,本文将采用该检验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具体检验程序参见图1。

  按照这一检验程序 ,需要对γ、β、δ、γ*等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中介效应由β×δ=γ*-γ来衡量,Sobel检验统计量为Z= β×(S2δ、S2β为β、δ估计值的方差)。

  (三)变量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总产出。该指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2.解释变量

  (1)版权保护。本文用自愿登记作品数量来衡量版权保护程度,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版权保护程度决定了版权登记方的登记意愿,由于是自愿登记,如果登记和不登记的效果一样,企业通常没有理由选择登记。第二,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企业可以做到“用脚投票”来选择登记省份,如果某地对版权的保护不够,盗版、复制猖獗,企业可以通过更换地址的方式迁移到对版权保护严格的地方,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地方对版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深,企业越有動力在该地登记作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愿登记作品数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版权局。

  (2)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参考余泳泽(2015)[16]的论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计算除港澳台外,全国31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计算过程分为5步,第一步,检验随机前沿模型的试用,也即检验无效率项是否存在。第二步,检验生产函数形式,也即检验C-D生产函数和Translog函数哪个更优。第三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技术变化。第四步,检验技术变化是否是希克斯中性。第五步,检验技术效率是否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3.控制变量

  (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是投资推动GDP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一,就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来说,作为GDP的组成部分,每增加一定量的投资,GDP总量就会相应增加,形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第二,投资具有乘数效应,对于微观个体企业来说,一家企业的一笔投资会增加其他企业的产品需求,而其他企业产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这些企业也扩大投资,如此循环传递,投资需求会不断扩大。第三,投资于新兴技术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通过提升技术水平的方式,提高未来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按照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可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即弥补消费对产出的消耗,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再生产,即增加未来时期社会财富的创造能力。

  (2)消费。消费按消费主体和消费活动,可以划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主要是指居民个人用于生活的各项支出消费,既包括居民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项物质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服务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以及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不论政府消费还是居民消费,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消费既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终点也是生产的起点。消费作为一种需求,决定了生产者的生产水平,消费增加,生产增加,消费减少,生产减少。正是人类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的愿望,才解放且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极大发展。

  (3)劳动力。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正负关系,人口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多面的影响,一方面人口的增加给经济发展带来阻碍,会影响人均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又给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人力资本给经济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人口发展带来规模经济等。总体而言,在现阶段的中国,人口也即劳动力的多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的实证检验顺序是,首先在控制投资等其他相关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版权保护对各省GDP的影响;然后利用温忠麟( 2004 )[18]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版权保护是否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施加了作用。

  表2是根据式(12)所得出的实证结果。从表2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版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四个模型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内显著。这与本文的理论分析相一致,版权保护作为一种高级生产要素,通过促进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也与张苏秋(2016)[2]等人的研究保持一致。版权保护的系数,可以表示为版权保护的经济增长弹性。在模型三中,版权保护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1068,也即版权保护所带动的版权资源每增长1%,经济增长将增加0.1068%,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内显著;在模型四中,版权保护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0111,也即版权保护所带动的版权资源每增长1%,经济增长将增加0.0111%,弹性相比较模型三来说有所降低。表2的结果说明,版权作为一种高级生产要素确实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同时表明投资、消费以及劳动力的释放同样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表3是根据式(13)、(14)、(15)所得出的实证结果。表3第一列进一步强化了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在不添加其他控制变量前提下,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3002,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内显著;由第二列可以得知,版权保护也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版权保护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弹性为0.0429,即版权保护带动的版权资源每增加1%,经济增长增加0.0429%,弹性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内显著。由表3第三列可知,版权保护和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都为正相关,且系数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内显著。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图,当β、δ、γ*系数全部显著时,中介效应显著,这说明版权保护确实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推动了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验证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水平,可以进行Z统计检验。

  Baron and Kenny (1986)[21],Sobel (1982)[20],Goodman (1960)[22],以及MacKinnon,Warsi,and Dwyer (1995)[23]等各自提出过检验中介效应显著性水平的方法,如表4所示,P值都为0,Z统计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内显著,也即中介效应显著。

  为了验证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哪一个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本文尝试计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按照Mackinnon等(1995)[23]提出的方法,通过计算方式计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计算结果为33.06%,表明版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当中,有33.06%是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版权保护对于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版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版权作为一种高级生产要素不仅可以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也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中介变量间接推动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8年的全国31省(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版权保护、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经济增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版权保护确实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推动了经济发展,且这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3.06%。本文拓展了我国版权经济传导机制的研究文献,对我国摆脱经济发展的要素依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二)政策建议

  1.重视版权理论研究。版权产业作为新型文化业态的一个呈现,要想取得可持续长远发展,离不开理论的不断研究探索。因此,建议以学术研究机构为主体,结合政府、版权相关行业、企业、金融机构平台等多方联合参与模式,共同对版权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此外,也应该注重版权人才的培养。基础版权产业的深度发展以及融合,核心要素还是人才,目前既懂版权又深谙产业思维的专业人才尤为匮乏。因此,建议各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同时也希望社会上加强对版权专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版权领域的综合类、复合型人才素质。

  2.加大版权保护力度。版权保护对经济发展不仅有直接推动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因此,需要加大力度提高我国版权保护水平。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版权运营的宣传力度。版权部门可以利用相关资助政策鼓励原创企业积极将作品的版权进行保护,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常规化的版权知识宣传和不定期的版权讲座和培训结合起来,将强制性学习和自愿性选修结合起来,普及社会大众版权意识。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好原创文化企业的合法利益。要彻底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恶性循环,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对于侵犯版权事件的执法和查处力度,要进一步净化文化产业市场,实现文化产业的优化发展。

  3.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党的十九大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现阶段,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债务规模的积累,我国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逐步减弱,必须通过增长动力转换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创新驱动的根本。为此,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保护各种市场主体的合法财产权利,从传统的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扩展到包括計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元对象,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参考文献:

  [1]钟庆财.版权经济学:构建与框架[J].广东社会科学,2016,(4):5-14.

  [2]张苏秋.版权资源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作用路径——基于版权经济解释的定量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1):60-69.

  [3]Chin J C,Grossman G M.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North-South Trade[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88,13:87-92.

  [4]Glass A J,Wu X.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82(2):393-415.

  [5]Suzuki K.Economic Growth under Two Form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Patents and Trade Secrets[J].Journal of Economics,2015,115(1):49-71.

  [6]陈凤仙,王琛伟.从模仿到创新——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J].财贸经济,2015,36(1):143-156.

  [7]曾鹏,赵聪.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专利和版权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4):58-66.

  [8]黄卫平,陈能军,钟表.版权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98—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121-125.

  [9]韩玉雄,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23(3):377-382.

  [10]董雪兵,朱慧,康继军,等.转型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2,(8):4-17.

  [11]屈晓娟.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与后发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10):50-56.

  [12]文小勇.版权经济:版权产业发展的一个解释框架——基于2014年广东省版权产业调查统计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6,(4):25-36.

  [13]Odedokun M O.Alternative Econometric Approaches for Analysing the Role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Economic Growth:Time-series Evidence from LDC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50(1):119-146.

  [14]Horii R,Iwaisako T.Economic Growth with Imperfect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Journal of Economics,2007,90(1):45-85.

  [15]Furukawa Y.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Endogenous Growth:Is Stronger always Better?[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2007,31(11):3644-3670.

  [16]余泳泽.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空间收敛性研究[J].世界经济,2015,38(10):30-55.

  [17]Mackinnon D P,Lockwood C M,Hoffman J M,et al.A Comparison of Methods to Test Mediation and other Intervening Variable Effects[J].Psychol Methods,2002,7(1):83-104.

  [18]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9]Judd C M,Kenny D A.Process Analysis[J].Evaluation Review,1981,5(5):602-619.

  [20]Sobel M E.Asymptotic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Indirect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Sociological Methodology,1982,13(13):290-312.

  [21]Baron R M,Kenny D A.Baron , Kenny.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173-1182 .

  [22]Goodman L A.On the Exact Variance of Products[J].Publications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60,55(292):708-713.

  [23]Mackinnon D P,Warsi G,Dwyer J H.A Simulation Study of Mediated Effect Measures[J].Multivariate Behav Res,1995,30(1):41.

  (責任编辑 吴晓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