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传统文化现代化:何谓、为何与何为

时间:2023/11/9 作者: 江淮论坛 热度: 14821
李双套

  摘要: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题中之义。文化转型即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交织。要在这种交织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首先就要消解传统文化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也就是要超越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避免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弊端叠加。在消解挑战的基础上,审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需要避免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肯定其中的精华部分,以面向中国问题为核心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会通,在占有资本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和资本文明的优势叠加。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现代化;文化弊端叠加;文化优势叠加

  中圖分类号:B21;B262 ? ? ?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1-862X(2019)04-0077-005

  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期。社会转型也就是社会未定型,既有传统和对既有传统的超越都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既要强调传统的连续性,又要强调超越传统的创新性。强调传统不仅仅是为了“厚古”,更重要的是为了“鉴今”。但是,何谓传统,如何从传统中寻求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现实境遇和未来走向,以建立传统和现代的关联,这都是需要重新审视的。

  一、传统文化的方位: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

  社会转型是20世纪中国的主题,伴随着经济、政治的现代化,传统文化也有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的文化建设面对的主要思想资源除了传统文化以外,还有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有现代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则有一个中国化的问题,两者相互交织。

  现代化即化为现代,也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动开启的,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延续了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国家。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制度与传统,长期处于超稳定结构中。人类社会发展受历史惯性影响,传统作为历史惯性会以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习俗和社会心理等形式影响人们,荣格将之称为集体无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一个生物学术语“基因”来说明历史惯性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170马克思也说过类似的话:“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470-471何谓传统?通俗地说,传统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表征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关系的概念。过去相对于现在而言是传统,现在相对于未来而言也会成为传统。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说,传统是与现代相对而言的。

  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进程以后,就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面对传统,有两种不同主张:一种主张是传统主义,认为传统优于现代,当现代化进程中遇到问题时,追溯到传统,就会发现传统社会并没有这些问题,故此主张回到传统社会,从传统中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但问题与社会进步并非水火不容,社会发展之所以出现问题,恰恰是因为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发展还不足。回归传统不是回避问题,而是解决问题。更有极端者,不对传统进行甄别,而认为传统都是好的,走向复古主义。另一种主张是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优于传统,社会问题的出现、民族危机的加深均源于传统文化,否认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事实上,人类进入现代化进程以后,现代化就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相对于传统,现代具有与生俱来的“话语优势”。但如果单纯强调现代,并以此彻底否定传统,就可能走向历史虚无主义,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断裂性认知。第三种主张是扬弃,即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积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有利于当下中国发展的积极因素,对这些积极因素进行创造性转化,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避免将传统文化视为“旧文化”而陷入文化虚无主义,也要避免因为对传统文化的过分强调而陷入复古主义。应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优质成分,发挥精华和优质成分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避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劣质部分对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同时,文化也有转型的问题。文化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包括形式现代化和实质现代化两方面。在形式上,西方哲学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更为理性化,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主要是采用西方的术语、逻辑分析方法来解释中国哲学的概念、原理(如用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来说明中国哲学中的“道”),使之更精准,更理性。冯友兰说:“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3]200在实质上,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就是从现代化的角度汲取传统文化的资源,使传统文化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以应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张岱年说:“中国现在所需要的哲学,乃是一种有力量的哲学,能给中华民族以勇气的哲学。”[4]239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存在现代化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中国化的问题。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这种危机表现为农业文明相较于工业文明的落后性,实现文明转型才是解决此危机的根本之道。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理论恰恰回答了文明转型的原因、途径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契合了中国人对中国问题的求索,但马克思主义有一个中国化的问题,也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中国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所以,不管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都是基于“问题导向”,通过整合各种理论资源来解决中国问题的。两者的目的是共同的,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同一个过程,其结果就是形成能够有效指导中国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