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062)
中国古代文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桃源情结,其渊源有二,一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桃源(简称桃花源),二是刘义庆《幽明录》“刘晨阮肇”条中的天台山桃源(简称天台山)。这两个桃源故事都创造了一种令人向往的境界,都写了一种梦,一种追求。[1]其内涵,或是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憧憬,或是对幸福、美满爱情的憧憬,在故事的叙述人看来,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人生诉求,是值得肯定、值得捍卫的美好愿望。这种包括两层蕴涵的桃源梦,自晋至清,绵绵不绝。这里有必要进一步指出,清初文人的桃源情结有其时代特征。在这方面,孔尚任具有代表性,而他所创作的《桃花扇》也堪称表现桃源情结的一个典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桃花扇》是桃花源型故事与天台山型故事的融汇,或者说是“桃源梦”与“天台梦”的融汇。
(一)
康熙十七年(1678),孔尚任三十一岁,是年八月于济南参加乡试未中。重阳后三日,与友人游曲阜城北四十里之石门山,惊为世外桃源,其《游石门山记》开篇云:
石门山一拳石,具五岳之威仪,令游者目不给景,足不给目,直作五岳观,斯奇幻无伦矣。然去鲁城不半百,鲁人世无问津者!乃知渔人有言,人自厌听,桃源不在天上,何至迷旧路哉![2]416
孔尚任将石门山与桃源联系起来,他的理由是:古来便有隐士隐居于此。其《出山异数记》云:
相传古之晨门吏隐于兹。唐张叔明亦鲁诸生也,卜宅其麓。杜子美有《访张氏隐居诗》,又有与《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李太白亦有《鲁城东石门送杜甫诗》。 皆其处也。[2]425—426
这里提到两位隐士,一位是“古之晨门吏”,另一位是唐人张叔明,二人皆为鲁国先贤,孔尚任是引以为荣的。晨门吏典故,出于《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3]15
我们可以这样看:晨门吏本人是出世之人,但他对孔子的积极入世是理解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对孔子精神的极好概括,所以钱穆说:“晨门一言而圣心一生若揭。”[4]作为孔子的后人,孔尚任对这位晨门吏是充满崇敬之情的。在孔尚任诗集中,还有一首《石门桥仲子祠》:
晨门鲁国贤,载之高士传。为鲁守石门,遗迹在鲁甸。山幽林壑佳,隐者恣游衍。兹境大道旁,风扬尘一片。旷野斥卤乡,高士奚所恋?孔氏家于鄹,子路家于卞。负笈往来频,石门息其倦。细绎问答辞,乃是乡邻谚。一夕成千秋,芳躅天下羡。燕赵借佳名,立祠设时荐。 故山茅屋中,秋灯照宿燕。[2]217
在孔尚任看来,晨门吏既是一位隐士,也是一位智者。诗篇称晨门吏为“高士”,表现了对他的景仰。可以说,在孔尚任由隐而仕,又由仕而隐的生命跋涉中,有两位鲁国先贤的身影始终导引着他,一位是他的先祖孔子,另一位就是晨门吏。
与张叔明有关的是杜甫的《访张氏隐居诗》,即《题张氏隐居二首》,一首七律,一首五律。这两首诗,仇兆鳌《杜诗详注》题下注:
鹤注:《旧唐书·李白传》云:少与鲁中诸生张叔明等隐于徂徕山,号为竹溪六逸。又子美《杂述》云“鲁有张叔卿”,意叔明、叔卿止是一人,卿与明有一误耳。不然,亦兄弟也。是诗张氏隐居,岂其人欤。此当是开元二十四年后,与高、李游齐、赵时作。[5]8
“鹤注”是仇兆鳌转引宋人黄鹤的注释,意谓张叔明、张叔卿是否一人,尚未确定,而对“石门”亦未确指。但孔尚任自有其解,认定“石门”就是曲阜石门山,其《游石门山记》写道:
环中峰而北,入梧桐峪……峪口半亩桑麻,数家烟火,楚楚多致,问村人知是张氏隐居。张氏字叔明,竹溪之逸民,而鲁国之诸生,子美因太白订交,两度来访,俱有诗。[2]421
经过这样一番精心营造,石门山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孔尚任心目中的桃源。
桃源在孔尚任诗文中还出现过多次,如《游石门山记》:“欲看西北诸峰,当选径西折,然皆无驻足处。惟龙峰下有一小桃源,谓之跃龙峪,群峰阻绝,入之不易,昔年盛桃花,今已净尽,即不入可也。 ”[2]421《与颜修来》:“弟一室深山,虽不及扁舟渔父,棋旁烂柯人,庶几似之。”[2]499《与魏和公》:“冷馆草具,先生父子惠然肯来,遂尽一日之欢,且谈翠微峰胜境,不啻武陵桃源。桃源世外桑麻耳,翠微竟是云中鸡犬,岂不又胜桃源一倍乎?后世因无问津者,疑桃源是寓言;今翠微确确是先生之家,而桃源何足疑,且何足奇哉! ”[2]531
由上可知,孔尚任心目中始终有一个桃花源,而这个桃花源主要便是他早年隐居的石门山。对于石门山,孔尚任可以说是始终不忘,在他得康熙帝眷顾而出仕际,感恩戴德而作的 《出山异数记》结尾还写道:“书生遭际,自觉非分,犬马图报,期诸没齿。但梦寐之间,不忘故山;未卜何年,重抚松桂!石门有灵,其绝我耶?其招我耶?”[2]438
幸而“出山”,这是“异数”,是“天恩眷顾”;但“出山”之际,仍然不忘“还山”。石门山有灵,如果绝我,也许就会出现《石门山移文》;如果招我,也许就会出现 《招隐士》。孔尚任出山之后所作诗中,亦是经常流露出对石门山的怀念,如《夜集吴薗次太守种字林同王武徵、乔东湖、王汲公、朱其恭、马高陵、赵念昔、吴彤本、木华话石门山孤云草堂之胜即席分赋》:
已负逃名学道心,不堪重话旧烟林。旋开溪水曾为圃,才创书堂未挂琴。秋夜雨连窗易坏,樵人路近树难深。出山岂是迷津者,拜别孤云竟到今。[2]113
又如《和钱础日题石门学道图原韵》:
霜前归思晓悠悠,千里淮流接泗流。薜荔北窗秋自锁,蘼芜东涧梦常游。还家野鹤松巅宿,罢雨闲云石洞收。不必题诗遥健羡,桃溪旧路杳难求。[2]177—178
以上“桃源”、“桃花”、“桃溪”意象,都与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有关,也都与石门山有关,可见在孔尚任心目中,二者实为一境。
值得注意的是,孔尚任还有《赵天羽谏垣招同人饮寄园集桃花源记篇内字为诗二十韵》,这是一组集中描写桃花源的诗,也是孔尚任桃花源情结的集中展现,前四首云:
闻得桃源境,寻从晋乱初。山中无路入,秦世有人余。舟子欣随水,渔家不舍鱼。行行村忽远,地旷乐何如?
种桃何所为?花落一林芳。美草随溪岸,鲜英乱水光。无人来问竹,有陌未垂桑。先世皆渔者,从前路乃忘。
桃林行欲尽,异境自为怡。隔岸无人问,停舟何所之?山高家远处,日下路穷时。水口开光朗,寻花步步随。
狭路通何郡?其人向未闻。日光才小小,林树忽纷纷。得道从今入,忘言还自欣。前山无尽境,皆异世间云。
以上四首,写渔人发现桃花源时情况,在桃花的导引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以下十几首,写桃花源内景象,全依《桃花源记》加以发挥。末三首云:
高人家邑中,自具寻山足。欲得田之良,不为晋所属。既闻渔子言,遂问桃源路。未往忽焉终,溪渔今尚捕。
汉秦无所余,小境山中看。犬忘随家穷,鱼知得水乐。避乱士焉如,寻源渔不若。有津问者鲜,旷世一人作。
晋世如乱秦,未有太平处。欲豁迷津人,设为惊世语。舍家不得还,出世无复与。作此桃源行,至今还叹女![2]263-266
第十八首所写,即《桃花源记》末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结局,而第十九、二十首,又回到孔尚任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石门山,抒发了出处两难、欲归桃源而不得的深沉感慨。在孔尚任看来,晋室南渡,亦如秦并六国,是人们急于寻找身体和心灵归宿的乱世,陶渊明有感于此,乃作描写避秦故事之《桃花源记》,这是对“迷津人”的“惊世语”,其用意在于警世。那么,明清易代,是否亦如晋室南渡呢,孔尚任对桃花源孜孜以求,是否也要写出什么警世之作呢?如果要写,恐怕就是他的《桃花扇》吧,孔尚任自言《桃花扇》“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6]1,正是揭示了这一点。
(二)
某些时刻,孔尚任笔下的“桃源”、“桃花”虽然可能与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有关,但更加可能与刘义庆《幽明录》“刘晨阮肇”条中的桃源(即天台山)有关,如《冒雨寻颜村桃花》:
《天晴再过颜村看桃花车上吹箫饮酒》:
花照晴空似丽人,暖烟别做一番春。红绡迎面才张扇,脂印当风未破唇。流水车轮箫并转,涌泉诗句酒同醇。行行已到天台路,只见桃花不见尘。[2]336
明确点出“天台路”,“红绡”、“脂印”等等,都是与女性有关的意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扇”。美人歌舞情事,在古人诗词中,经常与“桃花扇”意象关联,其原因恐怕不仅在于色彩,更有天台山故事构成其内在意脉。而孔尚任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运用“桃花扇”意象的,如其《元夕前一日宗定九、黄仙裳、交三、闵义行、王汉卓、秦孟岷、柳长在集予署中踏月观剧即席口号》:
箫管吹开月倍明,灯桥踏遍漏三更。今宵又见桃花扇,引起扬州杜牧情。[2]25
文人最向往的是李白高唱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杜牧又是“十年一觉扬州梦”,与此密切关联的“桃花扇”意象自然包含着天台山故事的内在意脉。
孔尚任有时对“桃花扇”一词加以改造,灵活运用,如《重三日陈健夫招同毛季莲过崇效寺松下泥饮》:
枣林古寺路迢遥,扑面晴光早赴招。桃片已如歌女扇,柳丝未减舞人腰。三声梵响尘心远,一阵松风酒气消。此地最宜参妙理,伤春忽忆旧红桥。[2]294-295
“桃片”句,亦花亦扇,亦花亦人,与“柳丝”句又互文见义。这里“红桥”为扬州一景,自康熙初年王士禛与友人在此举行“红桥唱和”而声名大著。“红桥”原名“虹桥”,自王士禛起始以“红桥”著称。王士禛《红桥游记》曰: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拏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於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7]
孔尚任延续王士禛传统,在扬州时,亦曾与友人举行“红桥唱和”,其《傍花村寻梅记》云:
维阳城西北,陵陂高下,多瓦础荒冢;唐人所咏十五桥者,已漠然莫考,行人随意指为此地云。地接城堙,富贵家园亭,一带比列,箫鼓游舫,过无虚日,溪流转处,一桥高挂如虹,谓之“虹桥”。自阮亭先生宴集后,改字曰“红桥”,而桥始传。[2]452-453
为什么“虹桥”改字曰“红桥”,而桥始传?其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王士禛等人“红桥唱和”大部分是在春季,即所谓“冶春”,王士禛本人还作过《冶春诗》二十四首,而“春”和“桃花”、“红”有着内在的联系。孔尚任后来与友人修禊红桥,亦云:“红桥之旁,游人杂沓,柳掩花映,宜于春者也。”[2]461其二,“红”使人联想起“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这就是一种女性美的审美快感在起作用了。孔尚任的眼光,恐怕亦是如此。这对于丰富他心目中的桃花、桃源意象,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桃花扇”在孔尚任诗中有时简称为“桃扇”,如《再赴俞锦泉歌筵同王大树、杜海曙、杨古存、成陟三、孙非闻酒间叠前韵》:
去船不道是归船,分手华筵只数天。薄福消完桃扇底,艳词听够药栏前。耆英旧社门盈履,樱笋新厨院满烟。今夜杯深情更重,逢君那复意萧然。[2]128
又如《庚辰人日雪霁岸堂试笔分韵》二首之一:
几片残梅满院风,寂寥书掩岸堂中。才挥桃扇春无限,更响银筝趣不同。柏酒斟来西岭翠,彩花开出上林红。十年人日题诗客,才尽江郎已老翁。[2]309
“桃花扇”有时还可以简称为“扇”,如《歌筵有赠叠前韵》:
春江久系木兰船,红袖留人近曙天。顾曲周郎围扇底,销魂杜牧坐灯前。难干老眼沧江泪,错怨重帘檀麝烟。此去淮南无限水,花飘柳舞忆嫣然。[2]124
虽然只是简称“扇”,但“桃花”底色是不会消褪的。而且“桃花扇”的底色,或曰“天台山”的底色,与“桃花源”的底色,又能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实现某种程度的融合,它将出现在传奇《桃花扇》的艺术构思之中。
(三)
对于《桃花扇》,历来的分析汗牛充栋,我们这里尝试从一个不常使用的角度来分析,即古代文人心中的桃源情结。我们认为,《桃花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桃花源型故事与天台山型故事的融汇,或者说是“桃源梦”与“天台梦”的融汇。我们且以云亭山人批语为向导,将《桃花扇》有关部分一一读来,就可以发现《桃花扇》中的正面人物始终在追寻桃源梦、天台梦,却又时时从梦中惊醒,直至最终大彻大悟。
第一出《听稗》写侯朝宗与陈定生、吴次尾同去拜访柳敬亭,请他说书:
(生)不必过谦,就求赐教。(丑)既蒙光降,老汉也不敢推辞;只怕演义盲词,难入尊耳。没奈何,且把相公们读的《论语》说一章罢!(生)这也奇了,《论语》如何说的?(丑笑介)相公说得,老汉就说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说他一回。(上坐敲鼓板说书介)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拍醒木说介)[6]7
这里引的诗是李白的 《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正是桃花源境界。云亭山人批语云:“一部《桃花扇》从此看去,总是别有天地。 ”[8]
柳敬亭说了一段《太师挚适齐》鼓词,淋漓痛快,发人警醒,侯朝宗与陈定生、吴次尾三人极为佩服:
【解三醒】(生、末、小生)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清白人会算糊涂帐。(同笑介)这笑骂风流跌宕,一声拍板温而厉,三下渔阳慨以慷!(丑)重来访,但是桃花误处,问俺渔郎。
虽然只是听了一段鼓词,但其议论,却有关全剧立意,正如云亭山人批语所云:“此《桃花扇》大旨也,细心领略,莫负渔郎指引之意。”侯朝宗、陈定生、吴次尾与柳敬亭四人下一次重逢,是在马士英、阮大铖的监狱之中,事见第三十三出《会狱》,与这一出正好遥相呼应。
第六出《眠香》写侯朝宗梳栊李香君,以宫扇一柄题赠香君云:“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这是以桃花比喻香君,众人齐赞:“好诗,好诗!”香君也格外珍惜,将扇收于袖中,因为这是她与侯朝宗“天台梦”的开始。云亭山人批语云:“桃花扇托始于此。”“此诗见《壮悔集》中,不待血染,已成桃花扇矣。”
正因为执着于“天台梦”,所以香君宁愿血溅宫扇,也不愿嫁给田仰。第二十三出《寄扇》,香君托师父苏昆生把用自己的血迹点染而成的桃花扇带给侯朝宗,心中充满重温“天台梦”的憧憬:
【鸳鸯煞】莺喉歇了南北套,冰弦住了陈隋调;唇底罢吹箫,笛儿丢,笙儿坏,板儿掠。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云亭山人批语云:“结末数句不离桃花,为神龙弄珠法。”关于“神龙弄珠法”,《桃花扇凡例》亦云:“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 ”[6]11可见“桃花”或者“桃花扇”,就是“龙睛龙爪”须臾不离的那颗“珠”。
香君此心,侯朝宗亦与同。第二十八出《题画》,侯朝宗收到香君寄来的桃花扇,急忙从黄河前线赶回南京,到媚香楼寻找香君:
【刷子序犯】只见黄莺乱啭,人踪悄悄,芳草芊芊。粉坏楼墙,苔痕绿上花砖。应有娇羞人面,映着他桃树红妍;重来浑似阮刘仙,借东风引入洞中天。
此曲云亭山人批语云:“人面桃花,侯郎心中景也,不觉口吻道出。”侯朝宗满心希望重温“天台梦”,谁知听借住媚香楼的画家蓝瑛说,香君已经被强征入宫,再看媚香楼,只见一片寥落,面目全非:
想起小生定情之日,桃花盛开,映着簇新新一座妆楼;不料美人一去,零落至此。今日小生重来,又值桃花盛开,对景触情,怎能忍住一双眼泪。(掩泪坐介)
【玉芙蓉】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不免取开画扇,对着桃花赏玩一番。(取扇看介)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这都是为着小生来。携上妆楼展,对遗迹宛然,为桃花结下了死生冤。
侯朝宗、李香君二人,可以说是历尽磨难、生死不渝的“生死冤家”,而他们爱情的见证,不仅有这枝头的桃花,更有这扇面的桃花,故对以上曲白,云亭山人批语云:“两度桃花盛开,为桃花扇十分衬贴。”“对桃花而展扇,又生出异样文心。”
《题画》这一出,出现了“天台梦”与“桃源梦”的交集。“天台梦”映现于桃花扇上,而“桃源梦”映现于蓝瑛所绘的《桃源图》中。大锦衣张瑶星,在南京城南山中新修三间松风阁,准备日后归隐之用,请蓝瑛作《桃源图》,侯朝宗应蓝瑛之请题诗:“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渔郎诳指空山路,留取桃源自避秦。”这就将两个桃源绾合起来了,侯朝宗的一段唱词亦是此意:
【鲍老催】这流水溪堪羡,落红英千千片。抹云烟,绿树浓,青峰远。仍是春风旧境不曾变,没个人儿将咱系恋。是一座空桃源,趁着未斜阳将棹转。
画《桃源图》这一情节,是孔尚任精心设置的,正如云亭山人所评:“画《桃源图》有深意存焉。”“又点出张瑶星,为审狱伏脉。”【鲍老催】曲下,云亭山人评曰:“满眼苦境,借画发挥。”结末二句更评曰:“‘是一座空桃源’,千古绝调。”
天台山不见,桃花源难寻,侯朝宗只得空手而返了。这一出的下场诗末二句“美人公子飘零尽,一树桃花似往年”,流露出一种凄婉的情调。
这一出写蓝瑛绘《桃源图》,其构思是有依据的,孔尚任本人就收藏有蓝瑛的《渔乐图》、《秋山访友图》、《菊竹秋兰图》,并分别写有题跋[2]600-601。从艺术上来说,这一出围绕桃源,描写了多种情感,多种境界,正如云亭山人所评:“对血迹看扇,此桃花扇之根也;对桃花看扇,此桃花扇之影也。偏于此时写桃源图,题桃源诗,此桃花扇之月痕灯晕也。情无尽,境亦无尽。”
第三十出《归山》写大锦衣张瑶星到松风阁隐居,刚开始满心愉悦,说“且喜已到松风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但紧接下来便发现两点不协调,一是冠带未脱,与环境大大不协调:
(忽笑介)来的慌了,冠带袍靴全未脱却;如此打扮,岂是桃源中人。可笑,可笑!(唤介)家僮开了竹箱,把我买下的箬笠、芒鞋、萝绦、鹤氅,替俺换了。(换衣带介)
“如此打扮,岂是桃源中人。可笑,可笑”几句之下,云亭山人评曰:“趣极,韵极,令人失笑。”可见从桃源外人到桃源中人,少不了一个身份转换的过程。
二是校尉捉拿了与复社文人交好的书坊主人蔡益所,径直送到松风阁,绑在松树上,这更与环境大大不协调,张瑶星哭笑不得,只得支走校尉:
(外跌足介)坏了,坏了!衙役走入花丛,犯人锁在松树,还成一个什么桃源哩。不如下楼去罢!
张瑶星同情复社文人,也同情蔡益所,急忙带着他避入深山:
(外指介)我们今夜定要宿在那苍苍翠翠之中。(丑)老爷要去看山,须差人早安公馆。那山寺荒凉,如何住宿?(外)你怎晓得,舍了那顶破纱帽,何处岩穴着不的这个穷道人。(丑背介)这是那里说起?(外)不要迟疑,一直走去便了。
【解三醒】眼望着白云缥缈,顾不得石径迢遥。渐渐的松林日落空山杳,但相逢几个渔樵。翠微深处人家少,万岭千峰路一条。开怀抱,尽着俺山游寺宿,不问何朝。
境隔仙凡几树桃,才知容易谢尘嚣。清晨检点白云署,行到深山日尚高。
“我们今夜定要宿在那苍苍翠翠之中”句下,云亭山人评曰:“何等兴致。”“何处岩穴着不的这个穷道人”句下,云亭山人评曰:“何等识见。”【解三醒】曲下,云亭山人评曰:“一曲写尽佳山水,写尽踊跃归去之兴。”对于整个这一出,云亭山人评曰:“此折稍长,缘审狱、归山是一日事。早为刑官,晚为高隐,朝野之隔,不能以寸,提醒热客最切也。此折最难结构,而能脱脱洒洒,游刃有余。”我们认为,究其成功原因,乃是因为抓住了“桃源”这一关键。张瑶星本来以为到松风阁就是到了桃源,后来发现事情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痛下决心,把冠带袍靴和代步官马等身外之物统统抛弃,避入深山更深之处,这才完成了从“大锦衣”向“穷道人”的转变,实际上也就向自己心目中的桃源跨近了一步。
第三十三出《会狱》写侯朝宗、陈定生、吴次尾被阮大铖投入监狱,后来柳敬亭也被抓了进来,四人狱中相见,感慨万千:
【豆叶黄】(合)便他乡遇故,不算奇缘。这墙隔着万重深山,撞见旧时亲眷。浑忘身累,笑看月圆。却也似武陵桃洞,却也似武陵桃洞;有避乱秦人,同话渔船。
此曲之下,云亭山人评曰:“说的高兴,似见道者。”在侯朝宗等四人看来,“他乡遇故知”,不算奇缘;偶遇于高墙之内,叙旧于囹圄之中,才是奇缘。高墙囹圄成了世外桃源,真是动乱世界一道奇景。
第三十六出《逃难》写清兵渡江,南京城大乱,李香君与苏昆生、蓝瑛结伴,往南京东南山中寻找侯朝宗:
【香柳娘】(旦)便天涯海崖,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只要寻着侯郎,俺才住脚也。(小生)西北一带俱是兵马,料他不能渡江;若要找寻,除非东南山路。(旦)就去何妨。望荒山野道,望荒山野道,仙境似天台,三生旧缘在。
此曲云亭山人评曰:“《牡丹亭》死者可以复生,《桃花扇》离者可以复合,皆是如定情根。”这里香君心系的还是“天台梦”,而这一出下场诗末二句“桃源洞里无征战,可有莲华并蒂开”,又将两个桃源绾合起来了。
第三十九出《栖真》,暂住卞玉京葆真庵中的李香君上场唱:
【醉扶归】一丝幽恨嵌心缝,山高水远会相逢;拿住情根死不松,赚他也做游仙梦。看这万叠云白罩青松,原是俺天台洞。
不巧的是,当侯朝宗、柳敬亭来到葆真庵叩门时,却被卞玉京误认为生人而拒之门外。后来偶遇也已出家的丁继之,侯朝宗与他有一番对话:
(副净)正是。且问香君入宫之后,可有消息么?(生)那得消息来。(取扇指介)这柄桃花扇,还是我们订盟之物,小生时刻在手。
【好姐姐】把他桃花扇拥,又想起青楼旧梦;地老天荒,此情无尽穷。分飞猛,杳杳万山隔鸾凤,美满良缘半月同。
这里李香君“拿住情根死不松,赚他也做游仙梦”,侯朝宗“地老天荒,此情无尽穷”,可见他们双双执着于 “天台梦”。 云亭山人评曰:“桃花扇时刻在手,着眼勿忽。”直到第四十出《入道》,二人不约而同来到张瑶星主持的白云庵里,蓦然相见:
〔生遮扇看旦,惊介〕那边站的是俺香君,如何来到此处?〔急上前拉介〕〔旦惊见介〕你是侯郎,想杀奴也。
【南鲍老催】想当日猛然舍抛,银河渺渺谁架桥,墙高更比天际高。书难捎,梦空劳,情无了,出来路儿越迢遥。〔生指扇介〕看这扇上桃花,叫小生如何报你。看鲜血满扇开红桃,正说法天花落。
直到张瑶星撕裂桃花扇,并大喝一声:“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二人这才如梦忽醒,分头入道,至此,“天台梦”、“桃源梦”同归幻灭。
在侯朝宗、李香君的“天台梦”发展过程中,最为可歌可泣的是李香君血溅宫扇、以死殉情,正如吴陈琰《桃花扇题辞》所云:“冰纨溅血不须嗟,染出天台洞口花。人面依稀筵上见,不知真迹落谁家。”等到天台洞口也成了剩水残山,则“天台梦”、“桃源梦”同归幻灭,亦如吴陈琰《桃花扇题辞》云:“遥想吾乡老画师,借居香阁墨淋漓。残山剩水何堪写,枉写桃源避世诗。”
续四十出《余韵》写老赞礼、柳敬亭、苏昆生三人唱《问苍天》、《秣陵秋》、《哀江南》三曲已罢,却遇到亡明魏国公嫡亲公子、现充清朝皂隶的徐青君前来访拿山林隐逸:
(副末)老哥差矣,山林隐逸乃文人名士,不肯出山的。老夫原是假斯文的一个老赞礼,那里去得。(丑、净)我两个是说书唱曲的朋友,而今做了渔翁樵子,益发不中了。(副净)你们不晓得,那些文人名士,都是识时务的俊杰,从三年前俱已出山了。目下正要访拿你辈哩。(副末)啐,征求隐逸,乃朝廷盛典,公祖父母俱当以礼相聘,怎么要拿起来。定是你这衙役们奉行不善。(副净)不干我事,有本县签票在此,取出你看。(取看签票欲拿介)(净)果有此事哩。(丑)我们竟走开如何?(副末)有理,避祸今何晚,入山昔未深。(各分走下)(副净赶不上介)你看他登崖涉涧,竟各逃走无踪。
对此结局,云亭山人评曰:“天空地阔,放意喊唱,偏有红帽皂隶嚇之而逃,谱《桃花扇》之笔,即记桃花源之笔也,可胜慨叹!”这可以说是“桃源梦”留下的袅袅余音。
综上所述,孔尚任的桃源情结既得益于桃花源、天台山传统的滋养,又得益于本身“入山”、“出山”又复“归山”的经历。他的凝聚心血之作《桃花扇》,以明清易代的历史巨变作为背景,细致描绘了以侯朝宗、李香君为代表的一代人追求桃源梦想的心路历程。细读《桃花扇》,可以发现其中的正面人物始终在追寻桃源梦、天台梦,却又时时从梦中惊醒,渡尽劫波,大彻大悟,直至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不尽之意于花光扇影之中。在挥洒生花妙笔艺术地表现桃源情结的过程中,孔尚任是浪漫的,又是清醒的,既有迷惘,也有发现,种种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桃源情结,这是一个深入剖析孔尚任心态的新视角,也是一个透彻理解《桃花扇》的新路径。
[1]赵山林.古代文人的桃源情结[J].文艺理论研究,2000,(5).
[2]汪蔚林,编.孔尚任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416.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57.
[4]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414.
[5]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8.
[6]孔尚任.桃花扇[M].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合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7]孙默,编.国朝名家诗余·衍波词(附录)[G].清康熙留松阁刻本.
[8]云亭山人.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G].李保民,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