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从新见明册页看嘉万年间徽州士商交游
施晔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方元素荣归纪念册》为新近发现的明代万历年间册页,现藏于荷兰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高罗佩特藏室。该册页属于安徽歙县商人方元素,收录了包括汪道昆、王世懋、黎民表、朱多炡、王穉登、田艺蘅等八十余人之赠诗一百余首。从这本册页,我们可以一探嘉万年间徽州士商交游及商人文士化现象。
明册页;方元素;徽州歙县;士商交游
一、高罗佩藏明册页《方元素荣归纪念册》述略
《方元素荣归纪念册》(下文简称 《纪念册》)为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藏之明代册页,该册页封面为青黑底、黄绿花锦绫,内页所裱宣纸以白色为主,间有蓝、绿、粉诸色,部分印有暗花。《纪念册》以“左司马汪道昆跋”起首,共收录包括汪道昆、黎民表、吴国伦、潘之恒、王世懋、王穉登、朱多炡、田艺蘅等八十二人赠诗凡一百零四首,另有尺牍一份,书画清单一份。赠诗及尺牍之接受者均为方元素。该册页现存于荷兰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高罗佩特藏室。方元素何许人也?册页诸诗的创作因缘是什么?创作年代又为何时?高罗佩从何处觅得这一册页?针对这些有趣的问题,我们不妨开始一段文化探秘之旅。
对于方元素的身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智超先生在出版于2001年之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一书中已作了细致而又深入的考证。方元素,徽州歙县岩镇人,名用彬,“字元素,号黟江,国学生。生于嘉靖壬寅(1542年)八月廿六日丑时,卒于万历戊申(1608年)四月廿八日。娶汪氏、樊氏,合葬上荫山。”除黟江外,尚有别号兰皋、莲池、思玄等。促使陈先生开展这一繁琐艰巨工作的起因是一批明代手扎——现收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图书馆之 《明诸名家尺牍》,这些尺牍实为方氏收藏之亲友手札名刺,与笔者发现的册页应同为十六世纪嘉靖、万历年间徽州歙县商人方用彬之私人文书,这一点可据尺牍之“方元素识语”推断:
余昔弱冠,志在四方,盖欲纵观山水,广结英俊。间有交游文酒会,每得翰墨,辄之,永以为好也。……余自少迄今,三十余载,所游南北京省,历览名胜而交诸文士大夫,结社题咏及往来书翰,不啻盈几箧矣。久之,虑将湮没为蠹鱼残食,于是兴怀感事,遂检点分类校定。其柬牍诗词,凡字文俱妙者,装为数帙;其短刺手札,简约精绝者,亦裒成数帙;至夫礼请辞谢之贴,皆名公高士之讳,犹不可弃,亦编成集。因叹世之雅好文墨者鲜矣,余固珍袭,喜其华藻,故片楮不遗,非敢与张于堂而炫耀者相比。何则?吾且贮之笥中,异时传诸后代,使之知余生平重交谊、宝翰墨之谆切也如此。宜深念之,当保惜之。万历庚子岁腊月余日,世儒生方思玄直叙书于竹林园之清音阁中。(钤印:“五石瓠”、“思玄生”、“方元素氏”、“清音阁印”)
由此可知,方元素所编之文书应有三类:柬牍诗词、短刺手札、礼请辞谢之帖,“曾集诗文翰牍,汇成六册,以为家珍而贻后嗣。”而哈佛所藏材料经日本藏家重新编排,其中“日、月、金、木、水、火六册为柬牍,土册为短刺及礼请辞谢之贴,诗词部分已不存”,诗词部分并非陈先生所云之“不存”,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笔者确认莱顿大学发现之《方元素荣归纪念册》正是当初方氏所编文书中的诗词一类,只是怀疑此册页并非诗词类中的唯一一册,因为方元素亲友方弘静的《素园存稿》、黎民表的《瑶石山人稿》、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类稿》、李英的《历游集》、吴守淮的《吴虎臣诗集》等文集中多有赠方元素诗,然而有一部分未见于莱顿所藏之册页,故推测这并非方氏所编唯一一种诗集,应还有其他一册或诸册未知流落何处。
《方元素荣归纪念册》中八十二位赠诗者除袁景休、吴邦达、释本暘和南、吴周成、汪淮、邬宪等人外,大多可见于哈佛所藏之尺牍。批诗文翰牍康熙年间仍为方氏后人保存,后尺牍手札流落到日本,为铃木氏收藏于“乐山堂文库”,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哈佛燕京图书馆购得。而莱顿藏册页则在汪道昆跋右上侧盖有荷兰文“LEIDEN SINOLOGISCH INSTITUUT”(莱顿汉学研究院)的印章,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接收高罗佩藏书后所盖之印,又于第一页姜鸿绪赠诗右侧钤有“身无媚骨家有藏书”印一方,此应为方氏藏书印。而封底内页则钤有白文印章一枚,为“东宗一字曰正纯”,此印下方又有朱文印章一枚,曰“泽泻”。“泽泻”为中药名,明人有以中药名入印之爱好。这几枚印章说明该册页并未与尺牍一起为铃木氏所收藏,但高罗佩于何时、何地得到该册页,笔者查阅了高罗佩自建藏书目,未曾找到该册页的信息,因而有待进一步考证。
册页被藏入莱顿东亚图书馆高罗佩特藏室后,因无人知晓方元素是何人以及这些诗作的来历,因而只在书卡上标注如下:“手稿。方元素友人在其致仕时所写之诗文集,前有汪道昆(1525—1593)跋。”并根据 “九华山静虚道人”余道溢题签之《奉送京元兰皋方老先生荣归》诗,将册页命名为 《方元素荣归纪念册》。这张卡片中所含信息至少有两个错误:
一,方元素一生并未出过仕,既无入仕谈何致仕?方元素只在青年时代入监为国学生,这一点从 《方氏族谱》及汪道昆 《太函集·赠方生序》中可以得到确证。因而关于方元素致仕 (departure from his governmental service)之说是错误的。事实上,余道溢本诗《奉送京元兰皋方老生重荣归》亦与致仕无关:
我亦迹游穷,君何听子规。罗浮才驻足,郁水赋离诗。送别难分首,殷勤询会期。云横遮故国,月下有余思。

从诗中提及之地名“罗浮”及“郁水”看,余道溢可能是在广东送方元素回乡。综合考察方元素的诗文翰牍,方元素至少南下广东两次,皆与黎民表有关。一次是师从黎民表学书法,有汪道昆《送方元素之岭南访黎阁老惟敬》、潘之恒《送元素之岭南谒黎中翰(中翰旧识元素都中)》、黎民表《送方元素还新安》等诗为证,又有元素族伯方弘静详述其事云:“在燕尝师事黎秘书,秘书归南海上,乃泝江湖,踰岭数千里从之。秘书为书陶诗,未毕而逝”;一次是凭吊黎氏墓,有朱多(火麗)《送元素丈之岭南吊黎秘书先生墓》、吴守淮《奉送方元素社长再游岭表二首》等诗为证。故可以肯定余道溢所云之荣归一定不是致仕而归,据其辞气,可能为首次访黎而归。
二,检点册页内容,会发现标题“方元素荣归纪念册”名不副实,涵盖不了册页所收全部赠诗之内容。册页中的一百零四首诗大致可分四类:
燕台骧首诗。研读此类赠诗,可以断定“燕台骧首”为一幅画,故为题画诗。“观其诗,知‘燕台骧首’为一画卷,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及求千里马之故事,画一天马昴首于燕台之前以自喻。由此可见方用彬青壮年时之抱负及求功名之心。用彬选择此题,尚有其特殊之原因,一为其目的地正为北京,一为其家乡岩镇西南,正有山名天马。 ”以胡应麟《燕台骧首为方元素题》为例:
赤骥画桃花,长鸣逐暮笳。
霜蹄穿大漠,电影涉流沙。
伏枥心期壮,登台意气遐。
秋风闲十二,早晩向天家。
此诗清楚地点出“燕台骧首”为一幅赤骥画,作者借题发挥以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咏竹里馆诗。“竹里馆”似亦为一幅或一组画,元素舅郑柏在赠诗《竹里馆》识语中云:“山中羽仲示竹里图并道索诗之意,聊模写一首,媿薄恶不足厕诸詠也。呈上裁之。元素贤侄大雅。”“羽仲”指元素族叔方宇。另,方元素居所因多种竹可能亦名竹里馆,其友邬佐卿在手札中有“足下日坐竹里馆操觚染翰,詠荒柴于辋川,采芙蓉于芳渚,大愉快哉”云云。 另有朱多(火爯)“方生里中开别馆,垣墙四顾青玉满”、田艺蘅“遥寻竹里馆,径造此君轩”等诗句亦可为证。竹里馆中另有一楼名“清音阁”,这一点可由上文已引之方元素识语确证,识语题署为“万历庚子岁腊月余日,世儒生方思玄直叙书于竹林园之清音阁中”,万历庚子为1600年,此时方元素年近耳顺,估计对壮游之事已有心无力,便家居整理亲友墨翰编辑成札,于清幽之竹里馆与友人神游,尽享“芳园佳丽百花明,山拥春湖片玉清。多少亭台看不尽,偏从洞口听碁声”之乐。
壮游赠别诗。方元素屡试落魄,无缘仕途,但为人豪侠,喜交名流,多有壮游。方弘静曾云:“余姪用彬好游,家故饶也,而以游贫。其游也,以成其名也,非若司马氏所谓熙熙攘攘者也。 ”元素一生曾造访过岭南、北京、豫章、南京、麻城、大梁、山阴等地,每次出游,亲友赋诗相送;每至一处,又遍访当地名人征诗,作文酒之会,因而多有赠别之诗。如方宇《送元素社姪之岭南谒黎秘书三绝句》、高维岳《方元素返宛上辱见访并贻以诗因次答之时元素将行》、曹昌先《秣陵逢元素云将游豫章谒参知黎公》、闵龄《奉送方思玄社兄入楚》、汪元功《送外兄元素词丈重游大梁》、汪乾贞《岁暮送方元素同君在之山阴》等,不胜枚举。
亲友往来、庆贺酬答诗。如元素得子,其丰干社友程本中赠诗《喜元素举子》庆贺;元素患病,其友丘坦有诗《诗问元素病》;文友雅聚,吟诗唱和,遂有汪衡《同丘长孺、方元素集潘隐玄宅共得俱字》。万历庚辰(1580)方元素新楼落成,亲友前往观赏祝贺,遂有方尚赟《元素悬壶室落成同赋》及方大汶《登元素丈悬壶阁一首》。此外还有友人答谢元素惠赠或造访诗,如释本暘和南《谢太学方兰皋先生赠八分书》、王廷极《奉训方兰皋词长惠予佛面竹杖诗一章》、赵任《泊舟金陵上河方元素过访因以笔之》;更多的是寄托亲情、友情的赠诗,如闵龄《浮玉山房对雪寄方元素》、郑柏《客星查》等。
尽管“方元素荣归纪念册”名不副实,但为讨论方便,本文权用此名指称该册页。那么,《纪念册》诸诗写作于何时?通读册页,发现只有七首诗记有确切时间:一为汪乾利《对雪寄黟江渔父》落款“己巳暮冬日弟乾利具草黟江先生兄丈大雅”;二为杨一洲 《燕台骧首诗二章黟江先生大雅求正》落款前标有“万历己卯九月十日”;三为署名“方壶山人”尚赟之《元素悬壶阁落成同赋》标有“万历八年庚辰正月”;四为署名“黄南山人大汶”《登元素丈悬壶阁一首》标有 “万历庚辰孟冬既望”;五为朱多炡作于癸未仲秋晦日之赠别诗;六为元素密友闵龄《甲申春日江上寄怀 方元素时客岭南》;七为陆君弼赠别诗识语“戊子冬日白下别方元素先生”。由此可知,从己巳(1569)到戊子(1588),册页所收诗作的时间跨度至少有二十年,且按题材作了大致归类。
二、商人方元素与士人之交游
在对《纪念册》作了概览后,有必要再回到方元素这一个中心人物身上。方元素的商人身份,陈智超已从方氏族谱及其经商活动等方面作了深入详实的考证。元素本“富家翁子”,祖岩相、父尚求皆为富商,元素子承父业,又喜吟诗、作画、治印,故根据自己的爱好及晚明文化阶层盛行收藏、鉴赏的风气投资经营字画及文房四宝等文化类商品,《方氏亲友手札考释》中有多通手札尊称其店为“宝店”、“宝肆”或“宝铺”。 《纪念册》中亦有供货清单一份可用作佐证:万历七年九月十五日在南京付吴梦竹兄诸物并录于后
郭熙山水一幅 三两
唐寅题画一幅 一两
徵明茶图一幅 一两
赵年楷书一幅 五钱
收乞
郭熙为北宋著名画家,唐寅及文徵明皆名列“吴中四才子”或“吴门四家”。由此清单亦可推知,方元素壮游四方结交名士的另一重要动机为开展商业活动。
一个籍籍无名的文物商人,一生最大的荣誉便是“国学生”,尽管“迹其生平,博学能文”,如果缺少了闳儒大僚的引领及推荐,方元素仍无缘得遇如此多的名流巨卿乃至皇族宗室,也就不会有数量庞大的手札、名刺、赠诗流传至今。那么,这个闳儒大僚是谁?汪道昆是也。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高阳生,别署太函、南溟等,徽州歙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福建按察使、湖广巡抚、兵部右侍郎等职,仕终兵部左侍郎。汪道昆富于文韬武略,诗才超群,精通音律,有《太函集》、《大雅堂乐府》等作品集传世。那么方元素何以得识汪道昆?这可由汪道昆《赠方生序》首句“郡中诸少年介二仲来谒,乃从里社得方生”句找到答案,二仲指其亲弟汪道贯(字仲淹)及汪道会(字仲嘉)。道昆年长元素十七岁,从此两人开始了近四十年的交往。
为提携同乡后学方元素,汪道昆做了至关重要的三件事:一是鼓励其业儒,二是将其推荐给自己的文友同年,三是吸纳其入诗社。
汪道昆首先鼓励方元素业儒,“余尝语生‘翩翩者也,与其从里俗为富家翁子,无宁折节为儒。’生闻余言,洒然有慨于中矣……元年冬,生入太学。”当元素屡试不第,沮丧哀叹“余小子驽下,将焉用之,安事宾矣”时,道昆又多有激励,由此,元素倾心向学并拜于道昆门下为徒。尽管方元素最终并未通过举业入仕,然而游学燕台、师从道昆的这段经历也为其交游士林奠定了文学及人脉基础。
其次,汪道昆极尽提携奖掖之能事,对方元素寄以厚望,并将其推荐给当时的名公巨卿。方元素与黎民表、黎邦琰父子二代的交往始于道昆之玉成,这一点可由汪道昆题于《纪念册》首页之跋为证:
元素经余籍司马门因交秘书,书法文氏,世以八分取重,其后则皆推毂秘书。秘书谢归,元素挟筴而请綦南海。于时秘书仙仙乎务行乐,仅得陶诗四章,委蜕而归,鸿濛遂为绝笔。 ……
此跋虽未具时间,但因提及黎民表仙逝,故必定题于万历十年(1582)之后。由此可知元素早年就经汪道昆介绍师事黎公,交往颇频。当元素南下广东从师黎元素习书法时,汪赋七律《送方元素之岭南访黎阁老惟敬》相赠:
结客当年国士风,黄金散尽任途穷。关河暑雨千山外,驿路梅花五岭东。岂谓骊珠探象冈,将因雀跃问鸿濛。殷勤为报渝洲处,草土余生涕泪中。
可惜黎公早逝,不然这对师生还可能演绎更多佳话。黎公去世后,元素与黎家之情谊并未中断,册页中多有诗提及元素游豫章拜会黎邦琰。如曹昌先《秣陵逢元素云将游豫章谒参政黎公》、程道南《送方元素游匡庐兼访黎大参用韵》等等。黎邦琰,字君华,号岱舆,广东从化人,黎民表长子,嘉靖四十年举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江西右参政。

汪道昆跋中提及黎民表为元素书陶诗四章,民表所书之陶诗又为元素结交文坛泰斗王世贞及其弟王世懋创造了因缘,《方氏亲友手札考释》收有王世贞致元素函:
黎少参书久已题讫,检出奉上。方杜门谢客,不一一。乡生王世贞顿首。太素方先生足下。
方元素得请王世贞题字,最大可能亦是经由汪道昆的介绍。汪道昆与王世贞为同年进士,两人名位相当,过从甚密,且有“两司马”之称,“海内之山人词客,望走噉名者,不东之娄东,则西之谼中。”故汪道昆向王世贞举荐方元素的可能较大。很可能经由王世贞,方元素又结识王世懋,世懋有五言诗《燕台骧首为元素先生赋》相赠,署“王世懋”,钤“讬意玄珠”、“礼官章”印。
嘉靖四十五年六月,汪道昆自福建巡抚任罢官回乡,家居有闲,遂“窃称诗谼中”,组建丰干诗社。“丰干即今西溪南”,是个依山傍水的秀美村落,“吾家丰水上,秋色绣林皋”,故被采用为社名。作为盟主,汪道昆遴选包括方元素在内的里中才士,“遂盟七君子,为会丰干。七君子则孝廉陈仲鱼,文学方献成、方羽仲、方君在、方元素、谢少廉、程子虚。会吴虎臣将游江淮,愿以布衣来会。”这七君子皆出自徽州本地,除陈仲鱼(陈筌)中过举外,其余六人汪称其为“文学”,也即国学生或府县学生员。献成、君在分别为元素族兄方策、方简,羽仲为元素族叔方宇,“谢少廉为歙县人谢陛,万历《歙志》篡修者。程子虚为程本中,吴虎臣为吴守淮。”这批人集中在汪道昆麾下受学,“诸君子孳孳本业,徒以其余力称诗。才人人殊,要皆不淈于法”,而汪“以归省入谼中,诸君子介二仲以诗为贽,余受而卒业,盖洋洋乐之。 ”
汪道昆因在嘉万年间政坛、文坛具有重要地位,且其丰干诗社前有王寅“天都社”为先导,后有吴可封、罗远游等为后劲,故对徽州人才之盛、文治之昌功不可没,更对方元素等数代邑中学子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里中文士在道昆麾下结社谈诗论道,已蔚然成风,浸淫在这种时风中的方元素即便以商为业,然其文人情怀始终一以贯之。

除汪道昆、王世贞昆仲、黎民表父子外,如以《纪念册》为考察对象,方元素结交的名士大致可分以下五类:
一为皇族宗室。《纪念册》收录署名“六书生朱多(火爯)”、“南州朱多炡”及“友弟朱多(火麗)”诗各一首,朱多(火爯)赠诗首联为“方生里中开别馆,垣墙四顾青玉满”,一看而知是咏元素竹里馆的;朱多炡赠诗名为“方元素度领就黎秘书学书诗以送行”;朱多(火麗)题诗名曰“送元素丈之岭南吊黎秘书先生墓”。三首诗主题各异,但皆为元素出游途经豫章索诗而题赠的应酬之作。
除诸王孙外,《纪念册》还收有署名“秀岩李言恭”及“东夏李言恭”之五律各一首。李言恭,字惟寅,号秀岩,盱眙人,岐阳武靖王李文忠(明太祖外甥)之裔孙,袭封临淮侯。“国朝武臣希习文事,独李临淮惟寅,崛起勋胄中,恂恂折节,海内人士,宗附如归。 ”以武臣而喜文事,故方元素等文士得与李言恭游,李《青莲阁集》中另有一诗《胡茂承、陆伯生、俞公临、张英甫、方元素过集苍玉馆得春字》亦提及方元素。
二为士大夫。除上文已提及之汪道昆、王世贞兄弟、黎民表父子外,方元素尚结交各个层次的士大夫多人。其中不仅有任职徽州的地方官,更有以才学称世的士林名流。
元素监生、儒商的身份及其与汪道昆的特殊关系,再加上方氏家族在歙县的影响力,皆为他结交徽州地方官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以彭好古为例,彭曾任歙县知县,累官至山西道御史。据陈智超考证,万历十六、十七年彭好古执政歙县期间,当地连遭天灾,好古殚精竭虑组织百姓生产自救,度过饥荒。因当时歙县出现过一茎五穗或七穗的麦子,方元素曾以《瑞麦颂》为题,向王寅、佘翔、程懋功等人征诗,编《瑞麦诗集》以颂好古美政。由此可见方、彭关系之密切,因而《纪念册》亦有彭好古题赠元素七律一首,吟咏“旁香斜连渭水涔,万竿摇玉郁繁阴”的竹里馆,落款 “彭好古伯篯甫”,钤“彭好古印”。全椒知县佘翔亦有《燕台骧首题赠方元素》七绝及咏竹里馆五律赠元素,“谁家多种竹,一望尽苍絪。别馆开丰水,幽人入辋川”等句,点明了元素别馆位于丰水之畔并种竹之特征。该诗下署“凤巢佘翔”,钤“居巢令印”及“百里侯印”。因元素为国学生,故与歙县分管文教之官员田艺蘅接触更多。田艺蘅既为负责歙县文教之训导,“性又好客,自邑中衿绅以至韦布之士,稍有文名者,日招至之。”可以想见元素等辈乡邑才俊与田艺蘅切磋诗文、共商歙县文教事业之情景。田亦有五律咏竹里馆诗收于《纪念册》中,署名“香宇田艺蘅”,钤“田子艺氏”及“世儒堂印”。

除以上这些地方官,方元素在游历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结交了许多士林名流。方元素结识吴国伦当经由其族叔方尚贇的介绍。吴国伦与李攀友、王世贞等并称 “七子”,有《甔甀洞稿》等著传世。方尚贇为云游四方之山人,与吴国伦割席分粒近十余年,并为吴校点《甔甀洞稿》等著作。 由此推断元素结识吴国伦当经尚贇牵线。《纪念册》收有国伦诗《燕台骧首赠方元素》一首,署名“国伦”,钤“吴明卿印”、“大方伯章”。元素结识丘坦估计经由汪道昆之引荐。丘坦豪侠多才,善书工诗,与公安三袁、李贽、汪道昆兄弟都有交往。方元素存有丘坦五律《答元素诸作》及七律《诗问元素病》。观其诗义,可知元素与丘坦多有诗文、书信往来。方元素与张尧文之交往缘于张起死回生的传奇经历,时人如朱孟震、潘之恒对此事多有叙写,元素惊叹此事之奇,向王世贞、徐桂、曹昌先等多人征诗以记此回生传奇。张尧文因而亦题七绝咏竹里馆诗一首赠方,钤“文防之印”、“太守之章”。
《纪念册》还收有范涞、潘之恒、汪元功、高维岳、凌琯、方万山、余孟麟、赵任、管稚圭、胡汝焕、周良寅、彭翼、濮渐、吴希周、倪章、吴文龙等多位士大夫之赠诗,兹不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的是胡岳松之《方元素太学赴戚大将军幕府》诗,诗中“从来逄掖贵,何事却从戎。耻学诸生态,长怀国士风。驰驱冲朔雪,结束佩吴鸿。阔视天山小,高谈幕府空。田畴趋塞上,王粲在军中”等句反映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方元素与抗倭名將戚继光不仅有交往,甚至还可能短期在其幕府当过幕僚。
三为盛行于晚明的山人及布衣诗人。
山人本为高卧林泉或躬耕山野之隐士,然而到了明代,山人与隐士之本义渐行渐远,甚至逐渐成为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伪君子的代称。沈德符因而感叹:“山人之名本重,如李邺侯仅得此称,不意数十年出游无籍辈,以诗卷遍贽达官,亦谓之山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明代山人并非都是奔走于将门相府、依附于达官显贵之辈,其中亦有 “殊奇逸迈,不可驾驭,犹之千里之马,自任驱驰,不猥猥为人役趋”的高士。
如文徵明后吴门山人中最负盛名的王穉登,工诗善书好交游,以诗名接交士大夫,万历十四年(1586)曾与汪道昆、王世贞、屠隆、汪道贯等在杭州共举“南屏社”,曾有《南有堂诗集》、《吴郡丹青志》等著传世。王穉登又善书法,钱谦益《列朝诗集》曾云:“穉登妙于书与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估计方元素亦慕其大名前往乞诗,穉登因有五律《竹里馆诗为元素先生赋》赠方。《纪念册》尚有王寅、郑九夏、康从理、方大汶等山人赠元素诗。

布衣诗人皆为不愿入仕、以布衣终老的文人。如婺源沱川人余养元,与其弟余羡元皆布衣以诗文鸣江南,世称“星江二其”。元素慕其诗名而索诗,养元有《送方元素之岭表访黎惟敬五言排律一首》相赠。另如沈明臣,一生作诗七千余首,与王叔承、王穉登同称为万历三大“布衣诗人”,有《丰对楼诗选》、《越草》等著传世。 沈明臣亦有五律一首赠元素。
四为画家、书法家。方元素经营书画笔砚等文化类商品,因而不可避免地要与诸多知名画家、书法家交往,进行艺术品的鉴赏或交易等活动。
如《纪念册》中《燕台骧首二章》的作者杨一洲,“字伯海,江都人,为诸生有声,山水小幅绝佳。性喜游,足迹遍五岳。故笔锋具灵秀之气”,谢茂秦因称其“画逼辋川工,王维信可同”,元素与其有较密切的交往。又如吴县人姚俊,工诗善画,所画山水苍润入格,与袁宏道、王穉登等人皆有交往。姚亦有七言绝句赠方元素。属于这一类的友人还有吴万春、程道南等。
五为与元素同病相怜的不得志之诸生。因方元素本人科举失利,壮志难酬,故其与不得志之诸生的交往最为频繁。吴守淮、闵龄及程本中皆具文才而失意终生,他们与元素既为比邻之友,又是丰干同人,故交往颇多。守淮有七律《奉送方元素社长再游岭表二首》,署“南邨社弟吴守淮顿首具草”。闵龄有《题方元素竹里馆》、《甲申春日江上寄怀方元素》等五首诗题赠元素,落为“社弟闵龄”或“友弟闵龄”。程本中与元素同为太学生,因屡试不第遂放纵声色。本中有《喜元素举子》赠方,署名“社弟程本中具草”。此外,还有梅守箕、盛时泰、王廷极、胡宗儒、张正蒙、陆弼、胡岳松、梅台祚等多人之赠诗收于 《纪念册》,或咏竹里馆,或题燕台骧首画,或酬谢留别,不一而足。
除以上五类文人外,方氏家族内亦多文士大夫。对方元素交游士林影响最大的亲属无疑是其族伯方颐静、方弘静兄弟及族叔方尚贇。方颐静曾任江西建昌府学训导及赣州府石城县教谕,故对元素结交豫章名士必有引荐、推动之力。《纪念册》录有颐静赠诗 《送元素姪游岭南用汪司马韵》,署名“敬之”。方弘静为颐静弟,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弘静为方氏家族中唯一的进士,且官职最高,寿享期颐,因而在族邑具有极大影响力,对元素的期望也颇高:“知汝能轻万里游,炎方今不异中州。三年纫铗弹关塞,十月梅花度岭头。问字向依黄客老,题诗因忆紫薇楼。海珠白射时堪雇,为听潮声绕槛流。”方尚贇则促成了元素与后七子吴国伦等辈诗人的交往。
三、明嘉万间士商交游的社会、文化因缘
方元素一生交游极广,除《纪念册》中八十余人外,如结合《方氏亲友手札考释》中涉及诸人一并考察,会惊诧于其精力的旺盛及人脉的众多。方颐静曾叹其“尔本耽奇慕侠风,囊倾知复为诗穷”,因而成为名动一时的儒商。然而是什么动力促使其游走于士林甚至以游而贫亦在所不惜呢?这一问题须从提升地位、创造商机、文化熏染诸方面加以综合考察。由科举而入仕求取功名以遂治国平天下之志者,自古便是中国文人心目中享有崇高社会地位的帝国栋梁。徽州自唐宋始便文风昌盛、崇尚科举,明代更是私塾遍地,书院林立,才俊辈出。然而科举毕竟只垂青于少数幸运者,方弘静曾云:“世际休明,邑之应试者几三千人,其与进于庠者七十人耳,而有力者求之且数倍,窭人子幸遇者,间亦什一,非卓尔不群,神明所助,不可冀也。”此言形象反映了科举之难及徽人对举业的热衷。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方元素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汇入科举洪流。据陈智超考证,方元素“直至四十七岁(万历十六年)时,尚未放弃举子之业。 ”举业是个漫长而又艰苦的事业,除寒窗苦读外,寻求士林名流的指点与举荐亦为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元素经由汪道昆推荐,北上太学,拜师黎民表,多与海内名士唱和当亦有这方面的动因。然而久试不售的窘境使方元素最终不甘心地选择了经商作为谋生之道。尽管徽州具有浓厚的经商氛围,但商人四民之末的社会地位已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种定势。从方元素识语自署“世儒生”之举看,他显然始终以文人自许,并不情愿侧身于商人之列。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知名度,元素肆力诗文,结社里中,周游四方,攀结宗藩世子、高士名臣,用崇学明道的形象来弥补自己在举业上的缺憾,以达到“交游半海内,声誉满长安,操觚士咸喁喁向风争趋附”的境界,同时亦希望以邹鲁之风传承子孙。可惜元素二子并未圆乃父之梦,长子彭龄只止步于邑庠生。
寻找并创造商机是元素交游士林的另一重要动因。业贾所获商业利润的回输使徽人有余钱及余闲收藏鉴赏古书文物。“今徽歙在江以南号为名郡,民以富相矜,转毂天下,家有金穴,至比千户侯,而上者比落附郭,不可枚数。”而徽州自宋始便多有私家藏书,如南宋绩溪人胡仔藏书极富,其采撷各家诗作而编撰之《苕溪渔隐丛话》就达百卷之巨;明初歙县方富祯、方銮、方大治一族,累世积书,乡里称“万卷方家”。徽州独特的文物鉴藏传统在晚明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方元素本人就藏有多种古籍善本、法帖诗章,其友吴守淮“负绝异之资,父故饶,虽少孽,犹分钜万,即挟资豪游江淮吴越间,斥买重器,珍藏法书名画,橐垂罄矣。……又斥买经子史集千余卷以归,橐若洗矣。”另有清人吴其贞在《书画记》中亦记曰:“忆昔我徽之盛,莫如休、歙二县。而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故不惜重值,争而收入。时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因此所得甚多。其风始开于汪司马兄弟,行于溪南吴氏。”这一时风是方元素选择经营文物商品的主要原因,而收藏鉴赏古书字画文房四宝者多为文士大夫及贾而好儒者,故元素奔走了大江南北广交士林名流的另一重要动因是搜求商品、寻找商机及开展贸易。元素每次出游必随身携带文物古书、字帖笔墨等物,其友朱宗吉在给元素的尺牍中提到:“近日闻足下小试陶朱,玩弄造化,其所得墨迹画帖,日益富矣。”另有赵敦夫尺牍中“原墨四斤已发去一斤,白金四钱谨送上”云云亦可为证。此外,元素广求名人公卿世子题诗作画鉴章,这种艺术品因此而平添了浓厚的人文意蕴,自然能获得高额利润。
徽州以诗会友、崇文重教,文会诗社盛行的文化氛围亦是方元素广结士缘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南宋始,作为“朱子阙里”的徽州,儒风昌盛,成为人文渊薮之地,彬彬乎多肩圣贤而躬实践之文士。元未明初,徽州“新安自南迁后,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当其时,自井邑田野,以至于远山深谷民居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故四方谓东南邹鲁。其成德达才之出为当世用者,代有人焉。”徽州浓郁的文化氛围主要体现在多私塾书院、多诗社文会、多文士学者、多书史之藏上,这四多实有内在因果关系,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对方元素等辈邑中才俊起到了示范、鞭策作用,也为他们结社题咏、广交文士大夫创造了极好的契机,提供了最好的平台。此外,以诗会友、舞文弄墨亦是方元素辈文士型商贾自娱、娱人的方式,元素友吴良梓曾云:“余适有管鲍之遇,往来吴越齐鲁燕赵之都,出入布帛盐策之场,十有五年。信于言,俭于己,以故长揖而归。年五十九,菲衣薄食,咸子之养。雅好小诗,虽不能追名流取声当世,亦足以畅幽情、涤烦襟也。”而元素以“竹里馆”、“燕台骧首”、“瑞麦颂”等为题四处征诗,编成诗集,不仅“得观名贤琰翰”,亦“足以发公之壮节之虚心”,何乐而不为?
综而言之,提升社会地位、开展商业活动及徽州东南邹鲁的独特文化氛围是促成儒商方元素与士人展开广泛交往的内外因。而从士林名流一方面来讲,他们中的许多人如申时行、汪道昆、许国等本为商人子弟,与商贾具备血脉亲缘;即便没有这层关系,由于明代后期商人地位的提升,士商相互渗透、交融现象的普遍,他们也非常乐意与方元素这类具有士魂商才的文化商人作文酒之会,馈赠仪礼,互留诗章,同鉴宝物。以商治生、以文为魂的方元素仅是明嘉万年间士商交游潮流中的一朵浪花,然而以一斑而窥全豹,这一个案折射了晚明徽州士商互动、对流乃至合流现象的普遍,方元素也是以商养文、以文促商、贾而好儒的新型文化商人或商贾文人的最好范例。
注释:
(1)《明诸名家尺牍》凡 7册,分别标有日、月、金、木、水、火、土字样。共有书信733封,名刺190张,账单一份。据陈智超统计,这批手札最早写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最迟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历时长达34年。参见该书导言。
(2)陈智超综合考察方氏所藏之手札,认为其在从事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从事商业活动,拥有店铺,主要经营砚墨、书画、古玩等文化商品,因而将其定性为“儒商”。参见《考释》“方用彬及其亲友”,第8-11页。
(3)参见方元素外曾孙吴期祚识语:“厥后余扆臣二舅父暨诸侄辈家移海陵,故里旧物,忽被贼散,余二舅父概不之惜,独寤寐不忘者,此元素公遗册耳。阅丁巳冬,余母代检贼剩残书,附鸿函出,他俱乌有而遗册仅全,余二舅父不啻百朋之锡。”后署“康熙戊午花朝日澄溪愚外孙吴期祚拜识于南梁之萍舟”。 转引自《考释》“导言”,第3页。
(4)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印中记录收藏时间为1955年12月3日。
(5)据《方氏族谱》记载,方用彬“字元素,号黟江,国学生”。参见《考释》“导言”。未见提及其有出仕经历。而汪道昆《赠方生序》亦只有“元年冬,生入太学”之记载,据陈智超考证,此“元年”应指神宗万历元年,也即1573年,当时方元素三十二岁。参见《考释》“导言”,第 3页。
(6)黎民表(1515—1582),字惟敬,号瑶石、罗浮山樵、瑶石山人等,广东从化人。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累官河南布政参议。万历七年(1579)致仕。隶书师文徵明,行草俱入妙品。善画,写米家云山,景象深远。尝纂修广东、从化、罗浮诸志,与欧大任、梁有誉、李时行、吴旦称“南园后五子”。
(7)方弘静(1517—1611),字定之,号采山,歙县人,嘉靖二十五年举人,二十九年进士,历官南京户部右侍郎。方元素族伯。
(8)谢陛致方元素手札有云:“且屡试落魂,一时知交乍离乍合,与足下何异?”《考释》火册,第932页。谢陛(1547—1615),字少连或少廉,歙县人。
(9)此处之黎公为黎民表之子黎邦琰。黎邦琰,字君华,号岱舆,嘉靖四十年举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江西右参政。
(10)诗社名,由汪道昆发起组建。
(11)程本中(1547—1584),字子虚,安徽歙县人。
(12)与方元素来往的文坛名宿有王士贞、汪道昆、胡应麟、黎民表、吴国伦、王穉登等,明宗室成员有朱多炡、朱多(火麗)、朱多(火爯)等。
(13)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累官南京刑部尚书。与李攀龙并为“后七子”领袖,攀龙死后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弇州山人四部稿》等传世。
(14)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号麟洲,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有《王奉常集》传世。(15)《考释》日册,页17。此处上款为“太素”而非“元素”,陈智超疑为王世贞笔误。
(16)丰干组社时间有三说,徐朔方《汪道昆年谱》有“隆庆四年(1570)”说,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有“隆庆三、四年”说,陈智超、何宗美则持隆庆初年或元年说。本文采信隆庆元年(1567)说。
(17)陈筌(1535—1576),休宁县人,隆庆四年(1570)举人。(18)王寅(1506—1588),字亮卿、仲房,号十岳山人,歙县王村人。能诗善画,精通古文辞,曾与方弘静、陈有守等组天都诗社,还曾游胡宗宪、戚继光幕发挥其文韬武略。有《十岳山人诗集》传世,曾赠元素七绝一首,落款为“十岳山人寅为绍湖王将军书拟黟江大雅一笑”。
(19)《歙事闲谭》卷十三记载:“《黄山志》王寅传:嘉靖壬寅重九,倡社天都峰下。践约者,为程自邑诰、程汝南应轸……合王仲房寅为十六人。乃效谢灵运邺中七子、颜延年五君咏,为十六子诗。”页421。
(20)《民国歙县志》卷十《人物志·诗林》:“吴可封,字唐叔,丰南人,守淮从子。工诗,与罗远游、程松圆交好。吴孔嘉、吴日宣为序其集,称为丰干社后劲。”《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1·民国歙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页404。
(21)朱多(火爯),字君霖,号六书居士,为宁王权七世孙,世居豫章。
(22)该诗署“六书生朱多(火爯)草”,钤“朱氏巍父”印,《纪念册》。
(23)朱多炡(1541—1589),字贞吉,号瀑泉。明宗室,弋阳王孙,爵奉国将军,封地豫章,善诗工绘,尝变名“来相如”,尝与李维桢、彭翼等组南州社,并与汪道昆交往密切。
(24)朱多(火麗)亦宁王权七世孙。
(25)该诗署“友弟朱多(火麗)具草”,《纪念册》。
(26)李言恭前诗钤“军曲侯印”,后诗有上款“赠方君元素”,钤“允谦”、“大棘山樵”印,《纪念册》。
(27)彭好古(1551—?),字伯篯,号熙阳,湖广麻城人,万历十四年进士。
(28)佘翔,字宗汉,号凤巢或凤台,福建莆田人。嘉靖三十七年举人,曾任全椒(今属安徽)知县,有《薜荔园集》传世。
(29)田艺蘅(1524—?),字子艺,钱塘人,著名古文家田汝成之子。曾任歙县训导。博学多闻,有《留青日札》、《大明同文集》等传世。
(30)方尚贇,字仲美,号方壶,歙县岩镇人,元素族叔。
(31)方尚赟长年在吴国伦处游幕,并为国伦校点诗文集。
(32)吴国伦(1524—1593),字明卿,嘉靖二十八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河南左参政等职。
(33)丘坦,字长孺,麻城人,官至海州参将。
(34)丘坦诗署“丘坦具草”,钤“丘坦之印”、“字长儒”二印。
(35)张尧文(1544—?),字福吾,新淦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泾县知县、南兵部主事、池州知府等职。
(36)朱孟震《朱中丞全集》说部《河上楮》卷一《回生传》、潘之恒《亘史》外编卷二《回生传》、施笃臣小说《张侯回生传》对此均有叙写描述。
(37)胡岳松:《方元素太学赴戚大将军幕府》,署“友弟胡岳松顿首具”,《纪念册》。
(38)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登州人,曾任蓟镇总兵、广东镇守等职,明代抗倭名将及军事家。
(39)王穉登(1535—1612),字百谷,长洲人。
(40)该诗署名“王穉登”,钤“清时白士”及“游方之外”印,《纪念册》。
(41)沈明臣 (1518—1596),字嘉则,号句章山人,晚号栎社长,鄞县(宁波)人。
(42)姚俊,字叔义,号玄散道人,吴县人。袁宏道有诗《姚叔义》,参见《袁中郎全集·袁中郎诗集》,第19页。
(43)吴守淮,字虎臣,号怀隐,歙县溪南人。富商之后,极具诗才,曾入丰干社,然失意终生。
(44)闵龄,又名伯龄,字寿卿,歙县岩镇人,有诗才,广结交,身世坎坷。
(45)程本中(1547—1584),字子虚,歙县人。
(46)方颐静(1515—1589),字敬之,号环山,歙县人。
(47)胡仔(1110—1170),字元任,自号苕溪渔隐,安徽绩溪人。
(48)《考释》中的许多书信透露出元素友人向其借阅《白雪楼诗》、《黄庭经帖》等古书,说明其藏书之丰。
(49)吴良梓(1522—?),字长公,歙县丰南人。有五言排律《方黟江先生西游豫章访黎使君赋此相赠》录赠元素,署“吴良梓拜稿”。
参考文献:
[1]陈智超.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后文简称《考释》.
[2]v.Gulik [方 元 素 荣 归 纪 念 册 ]Fang YS:Manuscripts.An album of poetry and essays handwritten by friends of Fang Yuan-su on the occasion of his departure from his governmental service.With a preface by Wang Tao-k’un(1525-1593).
[3]方弘静.《素园存稿》卷十八《题黎秘书书陶诗册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21册,齐鲁书社1997:323.
[4]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卷三六)[M]//四库全书“集部”第129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页226.
[5]方用彬.题坐隐园//《坐隐先生订谱》竹部//汪廷纳《坐隐先生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188册,647.
[6]汪道昆.《太函集》卷三 《赠方生序》,黄山书社2004:72.
[7]《太函集》卷三《赠方生序》,黄山书社2004:73.
[8]汪道昆.左司马汪道昆跋.纪念册.
[9]汪道昆.送方元素之岭南访黎阁老惟敬.纪念册.
[10]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汪侍郎道昆”,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441.
[11]汪道昆.《太函集》卷七十二《丰干社记》,1481.
[12]许承尧.歙事闲谭(卷五)“丰干社”,黄山书社2001:159.
[13]《太函集》卷一0九《寄丰干社诸君子》,2332.
[14]《太函集》卷七十二《丰干社记》,1481.
[15]《太函集》卷七十二《丰干社记》,1481.
[16]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二 《国朝》,中华书局1958:358.
[17]参见李言恭.《清莲阁集》卷八,《四库未收书辑刊》伍辑二十三册,北京出版社2000.
[18]万历《歙志》传卷一《令宰》.
[19]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中华书局1959:585.
[20]方承训.方鄈邺复初集(卷三二)《詹山人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188:197.
[21]《丛书集成新编》五三,新文丰出版公,1985:398.
[22]参见杜诚、朱万曙主编:《徽学百题》,28.
[23]万历《歙志》卷五《文苑》,40.
[24]吴其贞.书画记[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62.
[25]参见许敏.试析明代后期江南商贾及其子弟的文人现象——从方用彬谈起 [J].明清史,2005,(6):27.
[26]赵汸.商山书院学田记//全元文(第五四册),卷一六六九,凤凰出版社,2004:515.
[27]《丰南志》第九册“附自序”,转引自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M].黄山书社1985:447.
(责任编辑 焦德武)
K207
:A
:1001-862X(2013)04-0138-010
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规划项目及上海市人文社科项目“高罗佩与士大夫文化”
施晔(1965—),女,江苏南通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近代城市文学、荷兰汉学史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