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父母的杏园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作家 热度: 21608
宫兆宙

  周末,父亲打电话,让回去把地里的杏树修剪一下。老家还有近一亩的山地,种植有大大小小十几棵杏树,树龄都已二十年以上,一直由父母进行管理。我们家地处山区,不适合种植其他作物, 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那些比较泼实、耐旱、适合沙土地生长的杏树、樱桃、梨树就得到普遍的种植。尤其是杏树,春天可以看花、夏天可以吃果,秋天可以赏叶,即便是死后,树干也是制作面板、菜板的上好原料,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俱佳。近几年,村里的土地逐渐减少,更好的杏树品种不断增多,加之父母年事已高,已经无力照管那些剩余的老树,而我也难得有闲暇过去打理,那些树就那样有一搭无一搭地生长着。遇上收成好,就多收几个,亲戚朋友们也就分着吃了。收成不好,也就随它去,反正也不指望它卖钱。但地总是那样撂荒着,父母一是舍不得,二是也怕别人笑话,所以有空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收拾一下。

  上午回到村里的时候,父亲已经先下地去了。各处山头上, 语词激昂地播放着山林防火的广播,各家的地里, 不时传出村民们剪枝、聊天的声音,也有高低想和、动静相应的感觉。树上, 杏花已经绽放初蕊。地里远看还是一片枯黄, 仔细看时,各种野菜、野草已经悄悄地生长起来, 充溢着新春的鲜绿和生命的蓬勃, 借以时日, 它们便会把自己的基因蔓延到整个田野。熬过一个冬天, 万物复苏, 所有的物种都在向世界展現自己最美好的颜色, 他们是在用生命和世界对话。即便是一些行将枯萎的老树, 也在仅有的几根嫩枝上聚集起最后的一丝气力, 努力在春天里做出最后一次地绽放。今年雨水充足, 泥土松软、湿润, 常年堆积的枯枝、烂叶使土地看上去十分肥沃。初春的阳光温和、平静, 照耀大地如同母亲抚摸着自己的孩子。季节恰到好处, 天气不冷不热, 十分适合干活。剪枝、锄草、平地, 虽说全是体力活,但我还是从中体味到劳动的愉悦。

  曾经,地里这些树是我家一笔重要的经济收入,一年下来,杂七杂八,大约也有几千元的进账。村里全是山地,没有其他的产出, 只出产一些杏、桃、梨、葡萄等水果,是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在那些贫穷的日子,这笔钱的确帮我们家度过很多难关。虽然,这些果树比较容易管理,但要真正得到好的收成,施肥、浇水、除草、打药、剪枝、刮皮等各个环节一样不可缺少。即便到了收获的季节,如果采摘不及时,熟透的杏子会在一夜之间全落到地上,一年的辛苦全打了水漂。为卖一个好价钱,村里人要凌晨起床,骑着自行车跑几十里路程到市里销售自家的水果。很小的时候,我就混迹于引车卖浆者的队伍,跑遍了市内大大小小的各个农贸市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羞涩地蜷缩于市场的一角,怯生生地叫卖脚下的货物, 遭受旁边商贩的排挤和冷眼,体味着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好在, 不论贵贱, 货总能卖出去, 很少有卖不了带回家的时候。所以,在那样的日子,我确实没有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对报纸上、电视里那些捧着丰收的果实露出幸福笑脸的画面, 我总怀疑那是在作假。“只有相同的经历才会产生相同的感受” ,尽管种树、摆摊的时间不长, 但我依然能够体会那些底层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土地曾经带给我们辛酸,但也给予我们欢乐和眷念。对那方水土、那些树,已经和我的生命和记忆融汇在一起。前些日子,盛传村子要拆迁,同时失去的还有土地和那些老树。对于拆迁,包括我和父母在内的人都是渴望的,毕竟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但与此同时, 我还是隐隐的有些伤感——或许其中还会失去些什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