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品读姜夔文化,追寻其足迹三十余年,今以系列词述怀。
清玉案·品读姜夔三十余年有感
夔公评介多时误,
宋末至清威誉。
回顾年年谁伴舞,
雅诗词院,
热心情路,
惟有书知苦。
冰山藏匿吟虬虎。
彩笔开张唱新谱。
敦厚温柔含蓄语。
志安潇洒,
意喻飘逸,
念国忧民注。
贺新郎·读姜夔
大宋飘零客。
意深沉,诗词婉丽,尽文人责。
芳草香花能说话,顽石高楼抱魄。
诉心事、殷忧添色。
树叶分离喻败北,有谁知、艺术真风格。
逢乱世,半江国。
英雄项羽言难得。
警天廷,寻消问息,屈原歌笛。
月落胡沙伤恨久,泪洒红笺谩忆。
怕误解,西风争席。
子晋护民遭贬废,见空台、灵运腰悲极。
遗字眼,赛魔力。
忆王孙·鄱阳
姜夔,南宋饶州人,出生在鄱阳县城东流水桥边,鄱阳是千年古县,地处鄱阳湖东岸。古饶州是一个人杰地灵、俊彦代出,历史神韵与现代文明和谐交融的地方,不仅进士众多,在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赫然大家。如柴中行、饶鲁、洪迈、洪适、姜夔、马廷鸾、赵汝愚、马端临、董应声,一个个都声名满天下,震古烁今。饶州在学风上,达到了“饶州冠带诗书甲于江南,民风好学重教,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的境界。姜夔是在這种人文环境与地域环境中,筑就了他“刚柔如水”的艺术风格与文化精神。如他在鄱阳创作的《忆王孙》词就体现了这种风格,“零落江南不自由”句,在说大宋南渡“不自由”,以树与叶的分离喻南渡的大宋和淮北遗民。我出生于斯,生长于斯,中暮年投身学习姜夔文化,涉猎本地文化,认为姜夔文化之魂,仍然是鄱阳湖流域文化的,其他大湖高山、俊杰文化如南岳、长江、太湖、合肥、洞庭湖、京都等地区文化,以及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朱熹、潘德久、叶适、辛弃疾等人艺术风格,对姜夔文化有些影响,可以认为都是姜夔兼容并蓄他人所长,并没有改变姜夔文化一贯坚持的“温柔敦厚”“含蓄蕴藉”“刚柔相济”的基本风骨。
文章霸主尽才贤,
俊杰鄱阳数几天。
白石诗词能问鼎,
向峰巅,
一朵梅花唱万年。
蝶恋花·姜夔公园
2009年5月11日鄱阳湖新闻报特稿以《二十四年孜孜不倦的一番探索》为题,用整个第三版版面报道了我学习、研究姜夔文化的事实,当时的县委书记于当月13日召开紧急会议,是日瓢泼大雨,又是我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领导通过检察院检察长与我电话,让我立即赶到县委四楼会议室。我到后见有关局室负责人在场,请我介绍一下姜夔情况,书记听完介绍,马上说“鄱阳还有这么一个震古烁今的文人,怎么没有很好利用,城西有姜家坝,那里的公园叫什么‘明珠公园,干脆改称‘姜夔公园怎么样?”在场者叫好声一遍,于是“姜夔公园”就有了位置。“姜夔纪念馆”应园而生,后来城西有了一个环城大道,也就名定“姜夔大道”。
古县鄱阳贤达广。
大宋饶人,
都把巅峰上。
音乐诗词谁最响,
姜郎曲调登金榜。
零落他乡悲境象
史册垂青,
尽是心忧荡。
定位飘摇情懊怅,
封神故里名清朗。
好事近·余干
姜夔在1185年冬之前,到余干作了《琵琶洲》《干越亭》两诗,一是赞美大好河山似瑰宝。二是愤发怨恨“胡马窥江”事,惆怅大宋南渡无法复国。我多次去邻县,专程为姜夔两诗而去也有两次,并有鄱阳文友陪往,余干法医同行。登东山,谒书院,拜山长,寻亭探洲,证实东山南侧腰间立的是干越亭,而非于越亭,且唐宋不少文人涉足此处,留下了诸多好诗。琵琶洲已经建成公园,供游人观赏。
夜暗月阑珊,
暖阁风摇寒袭。
惆怅江妃琴断,
苦心吟诗客。
河山秀美半边存,
英雄尽无术。
唤醒春光鸣久,
静凝时空失。
好事近·南岳
乙亥年、癸巳年、乙末年三次上衡山,均是为追寻姜夔足迹而去。对姜夔在南岳事如:大庙乐失、祝融文化、麻姑神话、禹溪风光、云密峰景、山涧遇仙等做访,以释怀之,不畏艰难攀登阶梯,不惧孤独徒步溪涧,当青苔滑脚险情顿生、梵音悦耳心旷神怡,胸怀豁然获展,知夔公不仅爱壮丽河山,更怕国家失礼乐,文坛诗词无章法,百姓生活丧秩序,于是:诗词立法之作《诗说》横空出世,又用毕生心血致力于礼乐研究,以至多种古代礼乐在其歌曲集中得以整理遗存,而且具有国歌意义的《铙歌鼓吹曲十四首》创作成功。
南岳矗天端,
三访追踪寻迹。
上祝融峰参拜,
祭麻姑神德。
禹功高在岭芬芳,
古庙笑迎客。
云密路长人静,
梵音忧愁释。
误佳期·杭州
吾五次到杭州寻找夔公墓、故居、作诗实景地,遍访杭州城内,西湖周边,如孤山、断桥、苏堤、岳王墓、林逋坟前均无果。山石仍矗立,梅树依稀在,断桥还未断,苏堤被踏薄,岳王墓风光续,林逋坟有继修,可夔公像被人抢,垄墓上已盖房,故居地翻新,若除去文史几笔记载,只剩他自己几本残存著述留世,叹之,故在其故乡修夔公灵魂墓一座,以安圣贤之灵,愿还原他震古烁今的功勋与名誉。
寻遍杭州村落,
未见夔公墓阁。
孤山鹤子旧坟茔,
失伴梅妻错。
追悟断桥诗,
踏得苏堤薄。
故乡安放圣贤魂,
建好新城廓。
声声慢·汉阳
汉阳是姜夔的父亲为官与任上亡故之地,又是姜夔的姐姐嫁人之乡,更是姜夔幼年随父移居和在姐家躲避家乡大灾之所。姐嫁汉阳或汉川成学者们的困惑、九真湖、韭菜湖的“同一湖”是否讹传,以及姜夔在汉阳生活,荆楚文化,如“高山流水”知音文化、楚辞、屈原、黄鹤楼等文化,受到了那些影响,对他的艺术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都需要弄明白,如他暮年仍不忘屈原的《远游》篇。三次进汉阳,收获颇丰,论证了姜夔的姐姐嫁汉阳,而非汉川,九真湖在汉阳境内九真山南,與鄱阳韭菜湖无关。同时,汉阳之行,对姜夔的音乐启蒙、书法的进入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来来往往,
认认真真,
辛辛苦苦爽爽。
韭菜九真湖窜,
水扬波浪。
文章乱方向错,
姐嫁那汉阳山傍。
学者困,
正疑心、
南北高山屏障。
本地居民浩唱。
姜白石,
一曲女郎歌响。
赋客魂留,
永载志书宗仰。
春花放风光美,
见红霞、升升降降。
好景况,
是得有、公论刻榜。
鹧鸪天·合肥
姜夔于1176年冬到扬州,见城破烂不堪,作《扬州慢》词以解心头忧愤,可词作好,心情更糟,策马濠梁,大雪似瓦,饮酒拒寒,体力不支,昏昏欲睡,不知不觉到达合肥,赤栏桥上与王家姐妹相遇,成就了宋词作者与唱者的一段美好知音邂逅,演出了一场凄美的恋歌。我三次在合肥,均受到现代姜夔知音群们的热情接待,如张若平、盛树仪夫妇、吴金华、王琤夫妇、侯露、吴莺莺、许有为、张以永、王军等名家的欢迎。
策马濠梁到合肥,
肚空身冷雪花飞。
无人懂得幽情苦,
怪罪东流水自私。
人美好,美人姿,
赤栏桥上遇姜夔。
王家姐妹留生客,
唱响文坛爱恋诗。
扬州慢·扬州
扬州是姜夔入世的胜地,一曲《扬州慢》名满天下。我到扬州看到旧迹无存,新貌无限。古城不见,遗迹没有,高楼林立,街道整洁。“二十四桥”文化名片成商业灵魂,游人如织,甚感欣慰。
白石名篇,扬州大作,青年热血初心。
爱河山灿烂,却杂草成林。
怪胡马、窥江剑劈,半边宋室,满目严阴。
在唐朝,十里春风,佳景怡琳。
姜郎憾怆,到今天,胜似仙临。
彩笔肯生花,高楼矗立,辞赋先吟。
二十四桥新建,游人织,老月扶琴。
有桥边红药,时时旧友追寻。
生查子·?苏州
苏州是姜夔施展艺术才华的人脉转换地,其人生舞台借助范成大的背景,骤然提升,有了“秀才诗人”之名,“白石道人”之号,从此名公巨儒成为良师益友,也为他兼容并蓄多家之长,提供了巨大的平台。苏州虽然石湖宅院没遗留,可梅花、荷塘、流水依然在,另外,明清园林遗址或样本仍有保留,“苏杭、天堂”两词,脑海浮出,感受到了夔公“心忧家国”情怀产生的环境美,足也。
暗香疏影词,
成大苏州喜。
重整宋朝容,
急待梅魂抵。
黎民悲苦日,
乐曲忧愁寄。
老友懂幽情,
赠小红欺醉。
人月圆·长沙
姜夔自1185年秋入潇湘,得萧德藻赏识,特别是前辈老乡陶侃背井离乡为“安邦”的行为,对他进入京城从事雅乐研究有促进作用,这里也是他研究雅乐的起点,更是他有“家国一体”思想的原始点,为其后来“心忧家国”核心内涵注入了催生原液。潇湘与洞庭湖流域文化,对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斑竹的文化意象,使他在情词上的用辞变化和感情深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前后曾五次去潇湘,历长沙三次、上南岳三次,还到过洞庭湖、岳阳、君山、汨罗市、湘阴、武陵、常德、沅江等地。
长沙别驾垂青顾,华丽转身行。
潇湘泪竹,杨幺起义,陶侃从征。
天涯故事,长篇历史,浩荡仙惊。
潜心雅乐,京城月冷,石友深情。
踏莎行·湖州
姜夔到湖州生活十年之久,在这里再婚萧氏,并生有儿女,只可惜此三子均在杭州大火时,葬身火海。湖州的人文与地理环境,对姜夔有很大影响,如弁山、苕溪、沈氏园等,特别是水晶宫的荷花与项羽的故事,在他诗词中用得得心应手。在这里遇见了不少高朋益友,如项安世、葛无怀、潘德久、俞商卿、田几道、张平甫等。我是1996年到湖州的,白石洞天未找到,沈氏园也不见。“春风故里”有二层意思,一是说姜夔正式游历江湖从这里发端,他的才华真正得到展示,也是在这里开始。《大乐议》《琴瑟考古图》等著述是在湖州完稿并送献朝廷的。二是夏禹活动区域,古时湖州又属扬州。另外,此地有大汉岭。
绿色江山,春风故里,十年项羽英名沁。
才华卓绝咏荷花,梅开二度清香醉。
彩笔飞芳,真情展翅,平民敢玩京城水。
天空冷月续无声,痴心不改忠初始。
卜算子·温州
姜夔在晚年有过一次温州行程,作有《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词,此词中因有“悠哉”一辞,一向被误读为“乐游”,无人理解词中意。其实古文“悠”忧也,更不知词者用典故事,屈原爱国魂随“杯”而记怀莫忘,王羲之书法是最爱可“不问”,但是王子晋“为民请命”遇贬、谢灵运“抱复国志”遭斩,是该敬该学的,“空台”“颇忆”两辞,仍然体现的是一个“忧”。词人在告诫读者,大宋文臣缺“为民请命”的节操,武官失“复国意志”的雄心。此词是姜夔艺术风格与艺术水平最高最好的词,误读千年,真是不该。
情烈撼河山,
念执摇天地。
伟岸长城热血书,
谁解词中意。
顺路有舟来,
逆境依车至。
呼唤朝廷复国春,
警惕西风势。
临江仙·绍兴
姜夔到绍兴有过三次记录,时间最长的是庆元党禁前的1193年,近一年时间,应该是为传纪性文学《张循王遗事》一書搜集资料,这一次中途去了一次苏州吊范成大。在1204年,他因辛弃疾盛邀又去了一次,辛弃疾带了乐队去欢迎姜夔,两人欢畅唱酬。
雾罩卧龙山上阁,
兰亭墨迹惊奇。
越王台址写愁诗。
浣纱人不见,
明月坠天姿。
大宋何时收失土,
城头鸟叫丰熙。
英雄缺席静无师。
心怀装故国,
淮北弟兄饥。
一斛珠·镇江
姜夔到镇江停留至少有过两次,一是遇同乡同窗张思顺,张此时任中监,后升潭州通判,再任连江太守。二是因辛弃疾之邀在北固楼唱酬。多景楼在甘露寺的背后,位于北固山后峰顶上,是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古名北固楼,亦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它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镇江北固山,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我上得北固山,惊叹山高水长,历史悠久,英雄远去,游人如织,却无人知姜夔与辛弃疾的唱酬故事,更不知姜夔与张思顺在这里通宵诉说往事。
镇江古老,
他乡故友相逢巧。
同窗往事通宵抱,
主客欣欢,
忘却更寒恼。
北固楼迷仙子笑,
畿皋水映诗人貌。
真情激将豪言倒,
几度高歌,
尽把苍天告。
一剪梅·无锡
姜夔是在1196年冬季与张平甫同到无锡,1197年春送献《大乐议》。这时的姜夔《张循王遗事》一书已经完成,张平甫若赠田产或捐官给姜夔,遭姜夔拒之。我到无锡两次,大学实习三个月都在宜兴,到了梅园,上了惠山,拜了泰伯,游了影视城,最大的收获是为姜夔拒赠找到了“道德”根源,认为他秉持着“无功不受禄”儒学思想,是圣人泰伯德化之功。
无锡梅花怒放时。
愁上繁枝,
思入新诗,
勾吴泰伯庙驰晖。
品德滋熙,
正义芳菲。
拒赠温情卸载悲。
银子充饥,
志趣丰姿,
流光最好检仁慈。
万古清规,
永久琦魁。
醉吟商小品·南京
姜夔在1191到南京谒杨万里,作《醉吟商小品》一词,此曲《醉吟商小品》是唐代乐曲,经姜夔整理而流传。姜夔希望百废待兴的大宋好起来,他多次在词中表达了这种愿望,如“一帘秋霁”“唤起桃花”“千岩月落”等等。我到南京四次,谒中山陵,送儿上学,看大桥景,走孝陵道等,觉大宋古迹荡然无存,只留有姜夔琵琶余音缠绕心情。
梦想见春归,
柳暗燕莺安乐,
草生鱼跃。
怎奈梅魂落。
大宋风云挥霍。
鸾弦沉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