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习惯了灯火通明的夜晚,电带给人们的便利早已习以为常,偶尔停点,生活中诸多不便立马显现出来。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人们难免牢骚满腹,尤其是当今伴随人们日常闲暇时间不可缺少的电视、电脑一停止运转,许多人顿觉饭后茶余的时间不知如何打发,怅然若失、焦躁不安。
晚自习辅导后回到家,摸黑找到一小手电筒,借着小手点筒的微弱之光、翻遍了家中所有的抽屉和角落,终于找到一截不知被冷落多久的白色蜡烛,划着火柴、点燃蜡烛,顷刻间整个客厅充满暖融融的烛光。沐浴在烛光中的一切呈现出古色古香的朦胧美。没有了现代喧嚣和节目的吵闹,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祥和,重温烛光下的一幕,随触发许多尘封的记忆。
现如今的孩子偶尔接触蜡烛,已不再是为了照明,五颜六色的蜡烛,常常是为了营造某种特定氛围偶尔出现在舞台或生日晚会,许多孩子更是把它当成满足好奇心的玩具。记得儿子曾经说过经常停电才好,原因是觉得在烛光下学习好玩儿而已。他们怎么知道小小的蜡烛曾伴随他们的父辈走过了中学苦读寒窗的艰苦岁月。
那还是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活条件虽然得到改善,但农村多数家庭供应孩子上学仍较困难。许多孩子苦苦拼搏,就是为了改变现状,跳出农家门。那时的一中条件较好,教室中早已用上了电灯,熄灯后许多学生还想再加班加点,此时小小的蜡烛变成了应急的必备品。那时的钱人们论分计算着花,虽然蜡烛的价格很便宜,几毛钱一只,常见的颜色有白色和红色,可那时的学生仍很在乎蜡烛是否耐燃,比较之下得知白色的蜡烛更耐燃,因此大家更青睐白色的蜡烛。小小的蜡烛头都舍不得扔掉,收集起来化在一小管子中,放一根麻线,继续使用,直到全部燃尽,有时甚至火头一大就赶紧剪一截,只求能照亮眼前小小的书本就行,生怕太浪费。寒来暑往,多少个日日夜夜,许多孩子伴着烛光凭着自己执著的奋斗,终于跳出农家门,拿到梦寐以求的铁饭碗,从此改变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也有许多孩子在摇曳的烛光下将眼睛熬坏,从此戴上了度数不断加深的近视镜,失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成为终身难以离开的桎梏。
那时的烛光是莘莘学子学海奋斗的艰辛和踏实,是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是不辜负父母艰辛劳动的信念,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无声誓言。
难忘那烛光下一个个专心苦读的身影,难忘那一支支伴我们风雨兼程的蜡烛,那暖暖的、橘黄的烛光,那滴滴流淌的行行烛泪,见证了那个时代青年学生奋斗的足迹,成为我们那一代人独享的一份特殊记忆。
07.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