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目睹的淄博一中
8月14日是儿子开学的日子,带着几分兴奋、怀着些许忐忑,起早赶往淄博一中送儿子上学。天气一改往日的晴热,半路还下起了毛毛雨,恰好杀杀“秋老虎”的威风”,打开车窗,阵阵凉风吹来,倍加舒爽,竟然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没晕车。
儿子将离家独立在外学习和生活,有几分兴奋,更多了几分对未知环境的担忧,一路并未多讲话,面对许多未知数和高中学习的激烈竞争,可能心情很复杂,我特意与他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身为父母再多的牵挂和难以割舍都必须将那份心绪深藏心中,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新的学习与生活,只有离开父母,独自在风雨中摔打,才会练就明天奋飞的翅膀。谁也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谁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人必须学会独自面对现实中的一切。遐想间很快顺利到达淄博一中。
西校门前停有许多接送学生的车辆,门口站有两位佩戴红绶带的引导员,正忙着向新生家长散发报道须知和红红的喜报。按照说明很快便找到南校区新生分班张榜处。二十五个班一字排开,好长的一段墙壁上贴满了新生的信息及分班情况,还有一张班主任明细资料,姓名、所教科目、联系方式等一应俱全,外区县的学生单列一栏,查找起来非常方便,足见学校考虑之周到和工作之细致。
很快便找到了儿子的名字和班级,23班,班主任是教化学的马老师。我们按着说明抓紧找教室,我这才注意到冲着南校门的马路上方大大的红条幅,上书:“今天送来一学子,明天还您一栋梁”。好亲切的话语,一切的关爱、决心及丰富的内涵尽在不言中。路旁醒目地张贴着两份报纸和淄博一中近年来的升学成绩,一串串可喜的数字印证着一中人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汗水,更无声诉说着那汗水赢得丰收的喜悦,一中人用心血和汗水赢得了一个个令人欣慰的秋实。
沿原路西行寻找教学楼,路旁一棵棵石榴树特别抢眼,颗颗硕大的石榴挂满枝头,压弯了枝条,那红红的石榴仿佛张张学子的笑脸,喜迎着八方来客,在向人展示着一中人的远见卓识,这满树的石榴保存如此之完好恰恰展现着一中师生的高素质,更充分显示了一中学生管理之到位。这岂止是一棵棵石榴树,这正是一中人对学生教育的试金石,是一中人别具一格的育人方式,更是一中古老校园中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
绕过草坪,爬上一道小坡便是教学楼,小小的起伏反倒使校园显得更加错落有致。楼与楼之间虽然空间不大,但给人一种层次分明的美感,尤其是三座楼包围的小小空间,竟然也生长着一排丰收在望的石榴树。试想:当数以千计的学子,徜徉知识海洋的间隙,从高处俯视这红红的石榴会作何感想,是否会想到用汗水浇灌知识的田园,用辛勤的劳动去赢得象石榴般丰硕的果实,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辛苦、耐得住挫折,苦练搏击知识海洋的本领,将来吐露的一份甘醇的芬芳。由此可见一中建校时栽种石榴树的良苦用心。那艰苦创业、勇于开拓进取的一中教师群体不恰恰象一位位呵护石榴树的园丁,莘莘学子又多么象那一颗颗贮满甘汁的红石榴,将来回报社会和家长的将是一颗颗甜美的石榴子,象晶莹的珍珠散布祖国的四面八方,别具匠心的一中人营造了好一处催人奋进、令人遐思的学习乐园。
步入教学楼,很快找到23班,已经有二十多位报道的同学,多在小声交谈着,马老师三十多岁,和蔼可亲,热情的告诉我们如何办理住宿,耐心回答着我们的问话,教室内古色古香的四个电扇优雅地飞转着,门口的饮水机擦拭得一尘不染,已经换好储满水的新桶,从这些小小的细节足以见淄博一中工作之细致,令人有种宾至如归的家的温馨感。
很快便领好生活用品,找到公寓楼,秋实楼、博雅楼,多富内涵的寓所名称。公寓内很干净,10人一间,每生一橱柜,有卫生间,条件比我们上学时好百倍。常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儿子已长成一米八的小伙子,可对从未长时间离开父母的他,我仍不免有许多担心。待安顿好已快十一点,赶紧催促儿子回教室参加班会。本打算及早返回,可同行的女同学的家长忘了给孩子留生活费,要求再回教学楼一趟。等绕回教学楼,我才发现楼东的广场上有一尊负重的铜牛雕像,身上背负着重重的书卷,正努力地向前奔走,这多象教书育人的教师,背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正是有象那负重的老牛那样拼搏、奉献的教师群体,才会有一中今天的辉煌。
放下儿子,放下一份沉甸甸的希望,放下一份悠悠的牵挂,放下一份默默的祝福,放下一份热切的期盼。
正是那红红的石榴、早已备好的纯净水、明细的入学说明、热心地引导员、热情的老师,还有那“今天送来一学子,明天还你一栋梁”的铮铮誓言,勾勒出我所目睹的淄博一中。
祝愿历史悠久的淄博一中,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赢得一个个象那火红石榴般的秋实。
2006.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