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每一尊秦俑都不是摆设

时间:2023/11/9 作者: 翠苑 热度: 18209
拦路俑

  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过“时光隧道”,去目睹72万人历时38年才完工的轰动世界的奇观。这条路,厚实厚重,尘土迷漫,有浓郁的土腥味。

  一尊秦俑,拦住了我的去路。不是我没有证,我有军官证,还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我绕不开。

  拦路的秦俑——

  智慧,不动声色,像个历练的说书人,沉默,于无声处,一种内在的声音叩击着人的心灵。

  我走近他,他不语。

  我伫立沉思,却又分明听到他在说:“你是来看热闹还是看门道?整个秦始皇陵头枕骊山,脚踩渭水,非常辽阔,相当于整个新加坡面积。一位外国学者在临潼,晚上看星空,竟泪流满面,他说:这就是秦始皇的天空。这就是大秦文化!”

  我无语。

  无名俑

  可以肯定,是一尊俑牵引我走进西安临潼境内的。

  这是一尊什么样的俑呢?名流?英雄?我说不清楚。

  这尊俑姓甚名啥?是男是女?官人还是百姓?我还是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他的身份,也说不清楚他的籍贯。

  这是一尊无名俑,我好像在哪位作家的诗文里读过,又好像在哪位画家的笔墨里见过。

  我唯一能说清楚的,是他的表情。

  他的表情,刚毅,骨感,无私,无畏,无欲,有一种极强的穿透力。有一些人,碰不得这种穿透力。

  我喜欢这种穿透力,我敬仰这种穿透力,因为我也是无形战线的无名一兵。

  我崇尚无名!

  将军俑

  一个身材魁伟的汉子安静地站着,气定神闲,从容地看着远方。他穿着铠甲,两手放在腹前,脸上露着岁月的沧桑。

  圣洁的空气,使这尊秦俑舒展着非凡的神态和慑人的魅力。

  路过他身边的人,浮躁变成了淡定。

  作家灵感的饥渴,有了壮观的风度。

  由人变成俑,对一个生命来说,是一个残酷的过程,聪明的诗人省略了这一过程。

  我不想省略,他,可能是秦帝国军队中最为优秀的骁勇,他,驰骋疆场,许是想以战功改变命运,也或许是有一个统一六国的梦想。我不知道他已经离家几载,从军几年,家中父母可还健在,妻儿是否安好?他历经战阵几场,生死几回?我不想省略,但又无法说清楚。

  人需要意志,有意志就能完成另一种意义上的珍藏。而心的宁静造就着意志,心,不容易宁静,一个人在宁静之中存在的意志最为强大。有力量的人无须更多的修饰,良弓热望镞矢,镞矢渴望其准星。历经风雨洗礼的将军,气宇不凡,巍然不动,愈静愈动,深浅难测。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丈量,将军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是一道深刻的风景。

  这一尊是工匠

  是他,与千千万万和他同生死,共命运的人,用心血创造了气势恢宏的兵马俑,用累累白骨筑起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数十年的血和泪,浓缩成了一处不朽的丰碑,劳动人民的智与慧,孕育了一片轰动世界的奇迹,工匠的一撇一捺,穿越了历史,尘埃无法把他掩埋。

  兵马俑被践踏于蹄脚之下,弥漫于剑戟之间,融浸于骨髓之中的 千般苦痛在历史的记忆里轰然作响。

  一生劳作,起伏在千年之后的荣耀中,遥远的情感从空旷之地汹涌而来,风在不停地述说着,要准确地写好一撇一捺。所有的劳苦,在斑驳的黄土上,顽强地妖娆成历史精湛的艺术。

  苏醒的秦代兵团,千人千面,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这些精雕细刻里,我看到了工匠,看到了工匠的影子,他们挥舞着工具,最终在一滴泪里,完成了灵魂的涅槃。

  工匠有灵,他在看活着的人,如何写一撇一捺。

  作者简介:

  罗光辉,现为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军号与玫瑰》《秋色之旅》《令人眷恋的风花雪月》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