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9686
□聂宇婧/文

  在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中国文化的讲解和应用,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教学中的文化导向、教师的认知与教学方法、教材与授课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中国文化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增加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应占据更大比重。

  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特点,适当增加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占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意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交流中正确且流利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1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指的是在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过度强调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现象,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目标语言及其文化的输入,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出,导致许多中国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目标语言表达能力,仍然难以正确、自然地使用目标语言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过程中阐述、解释中国文化。

  近年来,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诸多专家的重视。从丛(2000)率先提出,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大英语国家的文化量,却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作为交际主体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输入[2]。郭敏(2014)认为,英语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既能应用英语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能应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后者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明显缺失[3]。周岐晖、陈刚(2015)通过调查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发现,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缺失,高校英语教学几乎变成了西方文化的单向输入,而非交际双方文化的交互过程[4]。

  乔文静(2020)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中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学生面对较为专业、生僻的中国文化时明显感觉比较陌生,较难使用英语对中国文化进行表达[5]。尤其是自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中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后,学生在完成翻译、写作等项目时,普遍感受到一定的困难。

2 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

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主导

由于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较高,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一般更注重西方文化和英语语言的教学,强调西方文化价值观、历史、文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土文化和本土语言的教学。例如,在教授《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的第四单元课文Where Computers Defeat Humans, and Where They Can't(计算机的过人与不足之处)时,教师会在阅读开始前为学生补充AlphaGo(谷歌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程序)的相关信息,而不会专门介绍课文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关键词——围棋,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只知道能够在围棋领域战胜人类的人工智能具备了强大的运算能力,而不知围棋这一中国传统棋类竞赛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之深厚。这种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导向,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对西方价值理念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度不足,从而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2.2 英语教师的认知与教学方法

一些英语教师可能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或者将中国文化视为次要的知识点,因而没有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譬如,少数英语教师在讲授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翻译时,不对节日习俗进行讲解,简单地把一些关键词的译文列出来让学生记忆,学生只知其身不知其意,翻译出来的内容也只是将关键词拼凑成句子,既不匹配中文原文的含义,也不符合英文的表达方式。此外,一些独立学院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较为传统的翻译教学法,没有要求学生直接使用英语表达,而是采取将中文翻译为英文的方式,导致学生习惯于使用中文的思维方式进行英语的表达,学生会输出生硬且不自然的英语语句、段落,无法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由于无法准确、顺畅地表达出中国文化,学生往往选择回避相关话题,这进一步加剧了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2.3 英语教材和课程设计

许多英语教材和课程设计更注重西方文化和英语语言的学习,而忽略了本土文化和本土语言的学习。刘艳红(2015)等学者指出,大学英语教材中存在西方文化主导、中国文化边缘化以及文化国别不清的现象[6]。例如,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中,每个单元有三篇阅读材料,其中的精读材料和泛读材料均是以西方文化为主的文章,中国文化为主导的只有一篇补充阅读材料。英语教师基于此类教材进行课程设计,这样的课程设计也会出现过度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和忽视中国文化的情况,授课过程中较少针对补充阅读材料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从而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此外,少数英语教师虽然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但没有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没有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解释和讲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4 学生的学习态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媒体对西方文化进行过度包装与美化,对中国文化只说其糟粕不见其精华,提起西方文化便是浪漫与自由,言说中国文化便是陈腐与封闭。学生受到此类媒体的影响会逐渐产生西方文化更加先进、更加优秀的想法,导致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这样的教学态度,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表达,缺乏跨文化交流的意愿,只愿意接触英语文化,不愿意将中国文化向外输出。此外,部分学生只追求通过英语考试,忽略了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应用价值,不进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练习。此类学习态度会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表达能力不足,将跨文化交流简化为单一的英语文化输入,从而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3 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策略

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既具备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一般特征,又存在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殊性。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和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等英语能力测试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意识地对学生的相关读写译能力进行训练。但仅止于此是不够的,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更应重视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一是加强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教师可以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比如,通过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讲授中国历史、使用含有中国文化的多元化教学资源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这样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二是提高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水平与中国文化意识。英语教师不能仅仅提高自身的英语学术水平,还要适当学习中国文化知识,通过阅读中国文化典籍、听取专家讲座、参与同行交流会等方式,逐步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水平,增强中国文化意识和学术素养。教师还需要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所接触的现代中国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加深自己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强化双方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是增加英语阅读材料中的中国文化元素。针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缺乏中国文化内容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的阅读材料。例如,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版中国名著片段、英文版的中国时事新闻、外媒对中国尖端人才的采访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仅仅把中国文化当作一种补充材料,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而不是教案上的寥寥数语。通过不断增加中国文化的英语输入,帮助学生积累中国文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输出更加自然的英语表达。

  四是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认同感。对母语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是产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例如,引导学生用英语讲授中国文化、激励学生参与各类文化体验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写作或演讲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等,帮助学生看到、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精髓。让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站稳脚跟,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增加优秀中国文化的表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认同感,从根本上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此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也是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必要措施。学生只有拥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表达相应的中国文化。教师应该通过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使他们能够更自如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在表达时更加游刃有余。

4 结语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中十分普遍,教学中对于母语文化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无法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解并掌握英语。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的文化导向、自身的文化认知水平、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对策。对于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而言,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基础在于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水平与中国文化意识,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要加强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

  引用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症: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 郭敏.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1):135-137.

  [4] 周岐晖,陈刚.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外国语文,2015,31(04):139-145.

  [5] 乔文静.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97-99+25.

  [6] 刘艳红,Lawrence Jun Zhang,Stephen May.基于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教材文化研究[J].外语界,2015(06):85-9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