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传统文化下语文教学资源拓展实践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21499
□魏登升/文

  传统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在历史、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一种特色资源与深层底蕴,汇集了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发展的文化精华,对于整个民族再发展具有重大且长远的意义。在初中语文的人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可作为一个可延伸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所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意义与教学内涵对学生与教师而言都大有裨益。如何利用传统文化的人文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对于民族历史的认知,增强他们对民族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是初中语文教师面对新型的教学模式所要深思的课题。本文从初中语文阶段教学出发探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作为人文教学资源的意义、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在应试教育阶段,一言堂的课堂模式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妨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互动的进程。随着新课改发展,教学改革愈发关注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与能动性,主张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从关注成绩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上来,体现了一种巨大的人文关怀。语文作为一门荟萃人类思想精华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陶冶情操,也能丰富精神世界,支撑他们日后的发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人文教学中来,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继承,同样也是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的重要途径。

1 传统文化人文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探讨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推动学生培养民族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及自主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首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内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集结与汇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囊括了方方面面关于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与劳动结晶[1]。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人文教学资源被学生所吸纳,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华。通过教学的提取与荟萃集大成而学习,为学生不断积累知识财富,从浩瀚的文化宝库中培养自身的文化底蕴,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自我的个性化理解,从而丰富知识内涵,拓宽知识视野,成为一个有涵养、有素养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青年。再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从前人的经验而来,而过去是创新道路上重要的发展源泉。学生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积累文化资源,能有利于他们不断拓宽文化视野,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前人的总结来激发潜在的创作潜能,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冲破思想壁垒,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另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囊括古典名著、历史典故、人文名胜及文化遗产,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魅力,从历史的海洋中畅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在丰厚的文化氛围中积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汇集集体凝聚力,能更好地通过教学来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强化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

2 传统文化人文教学资源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教学资源,对于整个教学改革具备重大的文化意义。然而,传统文化的丰富程度也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学习要求。浩瀚且深厚的文化根基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再具体实践到教学课堂上来。但事实上,部分教师的文化底蕴薄弱,不能通过短时间的培训而速成,实际运用的效果较差,经常会陷入一问三不知的境地。部分教师为躲避自己在课堂上出现知识盲区的情况,会有选择性地规避以传统文化作为人文教学资源的教学方式,转而采取较为保守的教学模式,难以推动教学改革,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另外,部分学校也存在不重视的状况。因传统文化本身的特殊性,具体运用到课堂上的可利用空间不大,这就需要学校支持来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以充足的课时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事实上,部分学校仍然保持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对于开设有关传统文化选修课的教学措施采取忽视的态度,甚至要求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育学生,这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起到示范与激励作用[2]。

3 语文传统文化人文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探讨

3.1 结合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

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专题学习占比不大,更多是直接融合在所要学习的文章内,由教师进行课外延伸。有些教师考虑到传统文化在试卷分数的占比不大,往往会选择少讲或者不讲。要推动教学变革,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库,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奠定学生日后发展的学习基础。传统节日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常常出现在古诗文与散文的单元,教师在教授学生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同时,也应该向学生普及传统节日的来源、形成与演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定义深化。

  例如,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时,有描绘正月初一吃福橘的习俗,又或者是《故乡》中的祭祀习俗,《孔乙己》中的端午节习俗。教师可以就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进行串连教学,让学生能从鲁迅的文章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连贯性,以及文化背后所深藏的现实意义。无论是《阿长与〈山海经〉》,还是《孔乙己》和《故乡》,作者借传统文化节日烘托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这种文化现象所依托起来的文化壁垒,形成一定的封建纲常伦理,给予读者以深思的意味。教师可以结合鲁迅的文章与传统文化的讲学进行有机结合,充分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共同走进鲁迅所描绘的传统文化世界里,逐渐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可以是仿写,也可以是再创作,在编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深层次的魅力,同时也能巩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把握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

3.2 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除了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实践活动,结合传统文化来设计相关的主题游玩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游玩激情,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推动学生更深地感知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3]。校方应提供基础的设施及活动场所,大力支持教师举办相应的教学活动,共同协办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通过手抄报大赛、有奖知识竞赛、声乐大赛、古诗朗诵、演讲比赛、诗词大会、话剧大赛等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发挥广大学生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来策划主题活动的详细内容。教师可以就分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分工,每一个组安排一个活动,明确活动主题,并设计好活动的详细步骤与具体内容,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及相应的文化产物等。积极发动广大学生参与并设计,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也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实践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教师甚至可以开展一个大型的观赏会,就传统文化的主题来进行电影会的开展,邀请学生共同观赏。在浸润文化的氛围中也能提高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以极强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3 提升教师本人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扎根于大地,底蕴深厚,不是短时间就能速成的学问。要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更新知识库,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需要调动教师对各种研讨活动、实践活动及培训交流会的参与意愿,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养。学校应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活动与主题研讨活动,组织部分教师共同考察文化遗址、参观文化博物馆、探访名人故居与纪念馆、档案馆与非遗文化区域,了解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亲自走进传统文化扎根的土地上,增强教师的人文底蕴,更为具体、真实地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物质形式。教师培训完后,学校应支持教师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将所学传授给想要深度学习的学生身上,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情境式课堂,打破应试教育一言堂的弊端,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自由学习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长远发展。

3.4 充实选修课教学内容

教师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也需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统一起来,进行系统的编排与整合,充实学生的知识库。教师可以从历史名儒的多种事迹中专门开设专题教学,例如以“唐宋贬谪诗人”为一个专题来开设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来系统性传授苏轼、王安石、韩愈、柳宗元等名士的生平事迹,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了解他们的作品与品格,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与激励作用,塑造学生对于“家国一体”的大局观念,奠定重要的爱国情怀[4]。再者,教师也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古典名著的课堂,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从古典名著中开拓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认知,培养学生基础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碍于古典名著在阅读上的困难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步一步通读全文,以播视频、讲故事、他人回答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大意及脉络。在日积月累的群体阅读中慢慢积累基本的古文阅读能力,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古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自主地去研读相关的古典名著,主动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里[5]。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如今的先进技术来带领学生观赏博物馆,观赏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学生身临其境的参观虚拟现实博物馆,在一尺课堂前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带领学生拉近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上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高教师的文化与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开设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提高学生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平衡教与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文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吸纳了更为丰富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内修于身的文化气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引用

  [1] 朱丽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70-71.

  [2] 戚斌.让语文的人文性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J].基础教育论坛,2018(17):6-7.

  [3] 金万里.浸润学生心灵 培养人文素质——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福建教育,2015(z8):82-83.

  [4] 邵庚华.注重传统文化 强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基础教育论坛,2014(34):29-30.

  [5] 彭善友.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0(3):227-228+24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