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用西洋管乐讲中国故事——课程思政融入师范高校西洋管乐专业教学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26076
□李坦林 张思威/文

  作为贯彻综合教育理念的课程思政,如今已逐渐融入进国内高校教育中,并成为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西洋管乐器乐课程是国内师范高校本科音乐学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器乐表演专业课程。它根植于西方音乐的学科背景,因此西洋管乐专业的作品往往以西方传统经典曲目为主。教育资源的局限,也大大增加了师范高校西洋管乐专业与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合的难度。用西洋管乐讲中国故事,将课程思政融入师范高校西洋管乐专业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基于跨学科的广阔教育视角和文化艺术交融层面的一次创新探索,有其重大意义,需要各师范高校不惧困难,落实到底。

1 课程思政融入师范高校教学的意义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理念贯彻实施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等元素融入到各学科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其核心是为了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贯彻协同育人的理念,因而在推动高校教育体系进步的过程中,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理念方向的教育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高校是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师范高校教育则更肩负着国家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培育的重任。师范高校为基础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着必要的人才储备,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脉。对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坚持“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着眼于高等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在师范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工作,不能只用固化的“思政课”眼光谈思政课程建设,而应当改换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于学校各个专业教育主线过程中,深入发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潜在功能,完全落实所有教师应承担的思政育人职责。

2 课程思政融入师范西洋管乐专业教学现状

西洋器乐专业技能课程是师范本科音乐学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器乐表演专业课程之一。学生可在开课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想要修学的器乐门类,西洋管乐器作为西洋器乐门类之一,如长笛、单簧管、萨克斯、小号等均是学生们的热门专业选项,西洋管乐专业具备庞大的学习基数,利于教学开展和教学理念的落实[2]。然而当前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师范高校西洋管乐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较多问题。

  教育定位层面,师范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内容,西洋管乐课程教学大纲也未体现出思政方面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西洋管乐课程的定位也仅仅是一门技能专业课,没有将立德树人完善落实[3]。

  课程内容层面,由于根植于西方音乐历史文化的学科背景,西洋管乐专业教学选用的作品大多受限于沿袭西方的传统音乐体系,鲜有中国作品,主要以西方传统经典曲目和当代西方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为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应用不够。

  教师层面,当前国内师范高校的西洋管乐教学大多着眼于学生的器乐技能学习与舞台实践表演能力的相关培养,西洋管乐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意识较为薄弱,相对重技能而轻育人。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效仿音乐专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手段。虽然按要求完成师范类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有效提升了专业演奏水平,但在德育层面未能做到教育的全面渗透。

  学生层面,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才全面素质的提升,而当前师范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学生生源质量平平,学生大多是通过参加针对应试高考、艺考的短期强化速成训练而考上的大学,专业能力上与音乐学院专业的学生差距较大。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学习,他们的相关理论知识薄弱甚至是空白。除了专业上的不足,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抱有不重视的态度。他们虽然都已成年,但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是初具雏形,还需要正确引导教育,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西洋管乐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未来音乐教师的培养上,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更要教师深度挖掘课程所在思政元素,做到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充分延伸,使学生思想上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 课程思政融入师范高校西洋管乐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是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而课程思政的开展是音乐育人的基础方向,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西洋管乐专业作为高校器乐技能类教学课程,具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审美感知能力,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重要教学意义。在高校开展西洋管乐专业跨学科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研究,要求教师以思政思想为导向,基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广阔教育视角,以民族文化为根基融入西洋管乐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促使高校学生将音乐专业的学习与接受的德育教育深度结合,专业业务水平与思政素养并行齐驱,使其逐步树立优良品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全面增强西洋管乐专业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树立牢固的民族气节。

4 课程思政融入西洋管乐专业教学实施路径

4.1 合理补充教学大纲,渗透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高校教育检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应当首先明确“音乐+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以演奏及传播为载体,把思政的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融入演奏与教学实践中[4]。广泛且深入地去研讨修订增加课程思政内容进入本专业人才专业教学大纲的合理性,明确培养具备综合全面素质的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西洋器乐的课程大纲酌情合理补充思想政治主题的教学内容,可以额外增加补充课程的形式,或是在每节课中增加思政主题与本专业相结合的理论教学内容。从而补齐技能课的教学短板,加强理论指导,促进课程思政内涵的全面渗透。

4.2 教学内容“中西并进”,深度挖掘作品文化内涵

西洋管乐的教学内容虽然以根植于西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作品为主,但是通过深度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会发现其中尚有很多核心价值新元素。西方经典作品里有很多有关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的曲目,包含了理想信念、文明和谐、道德信仰、艺术精神等核心元素。中国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红旗颂》《长征交响曲》等都是极富有理想信念的思政主题作品。那么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横向挖掘,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长笛奏鸣曲》、保罗·亨德米特的《降B大调单簧管奏鸣曲》等西方传统作品同样是契合核心价值观、反映时代先锋精神的作品。因此,核心价值观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中国作品所独有的特色,一些西方音乐优秀作品中,同样可以挖掘出符合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所在。西方经典作品中的“民主、文明、和谐”等可以作为音乐思政的设计元素,大量存在于西方管乐经典曲目中。以诸如此类反映核心价值文化导向的作品进行教学,可以在演奏技巧的训练以外,充分巩固对思政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理解。

  在保留西方传统经典作品的演绎中,应当增加中国传统音乐移植或改编而成的西洋管乐作品,如长笛曲《夕阳箫鼓》《阳光灿烂照天山》,单簧管曲《来自中国的色彩》,皆是能彰显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以及美学气质的优秀作品。在此基础上,应力求发掘出一些富有时代感、体现实践性与当代性,并且更贴近人民生活视野的本民族文化作品或红色经典作品。在对上述作品的学习中,提升高校师范西洋管乐专业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强化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演奏水平及思想认识,将中国音乐的作品思政教育与所学专业理论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4.3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即时融入专业教学

教师是实施立德育人方略的主体,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应先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入手。首先,应当开设针对教师的思政专题培训课程,引导学习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着重强调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个方面同频共振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责任担当,全面提升思政素养。

  教师应当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专业教学,切实转变器乐专业教师只进行技能传授培养,而忽略思维情感引领导向作用的固有教学理念。此外,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价也是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针对教师各自的教学授课风格和规律,在开展教学时其对于“课程思政”的导入和理解各有千秋,集体备课、教师授课互听互评更有利于教学经验的即时分享,方便互相学习,研究找到利于课程思政贯彻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方法,提高整个器乐学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4 强化学生课堂互动观念,巧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的方式能否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能否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知识理念以及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高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观念引领作用,对课程思政和专业内容的融合教学进行适当优化和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丰富教学策略。例如:科普讲授本专业国内发展历史脉络、指导学生演奏中国经典作品、组织重奏团或管乐团合奏演绎经典中国重奏类器乐或交响乐作品,借此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丰富课堂体验,结合自我创编、演奏与教学实践等参与性较强的融合训练,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从而升华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5 结语

西洋管乐作为舶来品,其在西方已有近三千多年的艺术发展史,中国的西洋管乐教学是在其发展基础上借鉴而后形成。用西洋管乐讲述中国故事,既是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也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彰显和表达。“中乐西吹”“西乐中演”在演奏中能够彰显中国审美旨趣、展示中国文艺气象,同时输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西洋管乐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所在,也是基于跨学科的广阔视角和文化艺术交融层面的一次创新探索,值得深入研究。

  学生学习西洋管乐,在训练实践中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其完成思想观念的丰富完善、文化修养的提升更新、舞台实践的经验积累,实现共同的艺术理想,传播优秀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于未来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可以多维度加深其对课程思政教育思想的理解,从而便于投入到今后自身的教学工作中,为祖国的下一代输出和传递正确的思政价值导向。希望通过不断探索,能使西洋管乐乃至整个音乐师范专业学科成为开放包容、更具开拓性、包容性和时代性的交叉性学科,真正发挥出“课程思政”育人的优势以及功能,培养出德艺双馨、思想高尚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

  引用

  [1] 李香珍.课程思政视域下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长治学院学报,2021,38(6):107-111.

  [2] 王大为,刘天学.培养音乐表演人才与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交融之刍议[J].大舞台,2010(6):198-199.

  [3] 韩占坤.以红色音乐文化提升器乐合奏课程思政质量的实践探寻[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22,35(2):107-112.

  [4] 祁蒙.高校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J].戏剧之家,2016(1):193-19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