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刍议《艺术课程标准》视域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26252
□梁秋丽/文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是继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国家对艺术类专业颁布的最新课程纲领[1]。这次标准的修订,秉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三个基本原则,通过这三个基本原则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一是高师的艺术课程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是以培养歌唱家、画家和钢琴家为目标,而是培养兼具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学科综合素养的人才为己任;二是倒逼高师的课程设置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单学科思维,强调专业方向之间的融合。

  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使得时代新人达到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于一体。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国家标准?如何培养学生逐步达到核心素养的相关能力?文章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1 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面对《艺术课程标准》,高师的人才培养,必须要转变理念,以培养综合性的音乐人才为己任[2]。这个综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先看看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1~2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每位学生至少选择2项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供学生选择。从这些要求来看,当下的高师音乐学相关课程显然是不全面的,各个课程之间缺少互通,学科教师之间知识缺少衔接,学生学的知识碎片化严重,学生的主项思维依然存在,很多高师的人才培养基本上和音乐表演专业没有区别,只是增加了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课程而已,专业课上老师还是以拔高学生的演唱和演奏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

  以《艺术课程标准》为准则,上述的问题就必须得解决。如何解决?教师要转变对高师音乐学人才的培养理念,高师的音乐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不是对标歌唱家、钢琴家、舞蹈家,不是以参加国内顶尖的专业赛事获奖为最高宗旨,应该是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3]。学生要会学(要学乐理、和声、复调、配器、歌曲写作、曲式分析等课程,同时还要具备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音乐史学、社会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会唱(会唱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包括戏曲在内)、会奏(会使用不同的乐器弹唱音乐作品,或者伴奏)、会说(会使用音乐的要素,如力度、音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旋法、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结构、体裁、风格流派等去解读音乐作品,能讲好音乐故事)、会演(会演戏,会表演)、会写(能够撰写剧本,根据节目的需要撰写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策划等)、会编(会创编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会灵活使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使活动出彩),要达到这7个“会”,任课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单科的教学思维和模式,时刻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理念的转变是一切改革的基础。

2 强调学科综合

学科综合是高师面对《艺术课程标准》必须要做出调整的。需要打破传统的小学科的如“钢琴教师就是钢琴老师,声乐教师就是声乐教师,理论课教师就是理论课教师”的传统思维,强调学科综合。首先,主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要根据《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研室主任要做好教学大纲的拟定,专业教师要做好上综合课的准备,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要将每一节课对准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最终达到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那么每一个单独的课程如何实现学科的综合,本文以声乐课程为例。

  声乐课程的学科综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做好声乐教师的定位,搞清楚他们可以如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行助力。弹唱能力、独唱能力、编配合唱的能力、唱讲结合的能力通常来说,是可以在课上训练的。弹唱能力的培养可以和即兴伴奏课程进行联合,声乐上课的发声练习可以让学生相互弹唱,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弹,也锻炼了学生的教,你弹我唱和我弹你唱与教师弹学生唱的体验是不同的;独唱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学生能够演唱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戏曲类:京剧、昆曲、秦腔、评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代表性的剧种;歌曲类: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国民歌、中外艺术歌曲、中外歌剧咏叹调、流行歌曲等。这些不同风格作品的习得要做好统筹和设计,做好学期和单元的规划。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要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只有声乐教师自己能够驾驭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才能引导学生去演唱;编配合唱的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音乐学专业的声乐课目前还是以小组课为主,人数2~5人左右,课下可以布置二声部的排练,可以让学生将演唱的曲目编配二声部的合唱,这不仅检验了学生和声知识,还训练了学生合唱排练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唱讲结合的能力,可以以单元模块进行,例如这四周是让学生演唱与爱祖国主义相关的声乐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这个周期内,搜集歌曲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创新歌曲的演唱形式,最后以歌曲唱讲沙龙的活动形式展开,活动中检验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解读音乐的能力,作品分析的能力和活动组织的能力等。二是做好过程性追踪,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平台,例如雨课堂、学堂在线等,做好过程性资料的保存。例如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的捆绑式使用就可以达到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性资料留痕,学生可以提交作业,上传视频,上课的全过程视频可以无限次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反复的复习,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总结反思。

3 增加艺术实践

音乐艺术是实践的艺术,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们的人才培养是否达到了国家的标准,对于高师的音乐学人才培养,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有顶层的设计和规划。学院层面,可以举办讲课比赛、微课制作比赛、不同主题的音乐会、试唱练耳的音乐会、主题沙龙式的唱讲活动、传统音乐文化的展演等;教研室层面,可以在学院指定的活动范围内,做好节目的指导和审查,任课教师要全过程地辅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要加强沟通,通力合作。

  讲课比赛,可以直接以中小学的艺术课程教材为比赛内容,严格按照中小学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准备,给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安排训练的场地,现场选拔学生观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到附属的中小学现场教学,制定好打分的细则,严格按照艺术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进行,可以让中小学一线的教师当评委,活动结束做好点评。要想达到较好的比赛效果,就需要高师教法课的老师,对学生讲课能力进行培养,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常见的音乐教学法有几十种,例如:聆听法、讲授法、联想与想象法、情境创设法、示范法、模仿法、复习法、演唱法、视觉参与法、律动法、绘画法、优秀表演法、节奏参与法、乐器参与法、编创法、合作法、练习法、暗示法、比较法、分析法、检测法等。另外,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国外的音乐教学方法,例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国内的还有新体系、原本性等音乐教学方法和理念等。

  一节课上选择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完全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师自身对内容的理解,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教法课的教师就要将上述的方法全部给学生结合案例去展示,让学生能够明白每一种方法的使用说明,只有会了才会举一反三,才会灵活创新。

  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音乐会,音乐会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古诗词主题的音乐会、艺术歌曲音乐会、爱国主题题材的弹唱音乐会、以班级为主题的星期音乐会等。音乐会的主题定好之后,接下来要让学生全过程参与,从音乐会的节目策划、排练、场地布置、主持串讲,到音乐会的录制、剪辑、统筹安排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全程指导、跟踪、参与,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与大量的一线教师交谈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组织活动是让大家最常见也最为花心思的事情,例如:合唱比赛、课本剧的排练、戏曲的排练、各类特定节日活动等。这个时候往往大家的目光都是聚焦在音乐老师身上,似乎老师是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的全能型选手。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能够组织好,并且能够做出特色,起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优秀音乐文化艺术的作用,需要教师不断去思考。

  有一位一线的教研员曾就自己如何进行京剧排练的经验进行了分享,笔者认为很有借鉴之处。她的具体做法就是,充分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排练,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可以让学生聆听的时间去给学生灌耳音,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版面,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眼中所见、耳中所听、脑中所思都是京剧,让京剧围绕在中学生的身边,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由排斥到接受、由接受到喜欢、由喜欢到热爱、由热爱到传唱的良性教育模式,最后这个活动搞得非常精彩,也获得肯定。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坚持尤为重要,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行动,教师有丝毫的松动情绪,学生的状态就会很快下滑。

4 结语

艺术课程标准视域下,高师音乐学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培养具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人。唯有紧扣标准,深研标准的内涵和目标,将核心素养的每一个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才能使人才培养质量提到提升。这一切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通力合作,需要转变理念、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有更多有责任和担当的教师深研教材,挖掘内涵,肩负起培养中国下一代的伟大使命。唯有基础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素养提升了,全民的音乐素养才能提升,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能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践行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用

  [1] 陈平.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与行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2022(z2):57-59.

  [2] 伍娜.与你同“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

  [3] 王薇.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62-7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