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的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26531
侯炳楠

  量词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词类。1898 年马建忠编著《马氏文通》,最早开始了对于汉语量词的研究,该书涉及了量词的功能“故凡物之公名有别称以记数者”。后来,吕叔湘、王力、高明凯等人开启了汉语量词的系统研究之路①高亚楠、刘宏飞:《汉语量词的研究动向和探究空间》,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2 期,第136-137 页。。

  前人多从语法角度对现代汉语的量词进行研究,从语义、词汇等角度对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只有明确了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才能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并打下坚实的基础。20 世纪80 年代,汉语学界对于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逐步增强,方法也灵活多样。因此,本文以1980 年至2021 年间有关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文献为语料进行整理与统计,通过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定量研究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主题。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的方式,以“量词”为篇名,时间范围选择1980年至2021年,文献分类选择“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接下来选择“中文”“学术期刊”“中国语言文字”学科,默认其他选项后进行检索,共得到1528 篇文献。随后人工删除其中的书评、新闻以及约稿通知等非研究类论文。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就指普通话,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狭义的现代汉语,因此还需要人工删除其中的方言类论文。最终得到1077 篇研究现代汉语量词的有效数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V.5.8.R3 和内容分析法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首先,利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V.5.8.R3 绘制现代汉语量词的核心作者合作可视化图谱、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以及关键词聚类图谱。其次,结合内容分析法对数据样本进行分类统计,得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相关论文年代分布图、发文机构的被引频次排名表。通过分析上述图表信息,结合内容分析法,可以得到1980 年至2021 年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发文量的年代分布情况、研究作者分布情况以及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热点。

二、可视化结果分析

(一)发文量的年代分布统计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最早的一篇期刊论文是1959 年邢福义在《华中师范学院学报》(语言文字版)发表的《“数词+量词”是词还是词组?》。从1959 年至1979 年,仅发表3 篇,从1980 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980 年发表2 篇,到1981 年上升到7 篇,此后逐年上升,即使出现回落的情况,论文的数量也远远多于前期。因此,本文选取从1980 年至2021 年之间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形成具体发文量的年代分布折线图。

  有关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论文近40 年的发展趋势是先持续增长后逐渐回落的,整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1980 年至2000 年之间,为平缓增长阶段。第二阶段处于2001 年至2010 年之间,为快速增长阶段。在此阶段,2001 年、2010 年这两个时间点的发文数量分别为24 篇、96 篇,尽管该阶段只有10 年的时间,发文量却增加了4 倍,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趋势。第三阶段处于2011 年至2021 年之间,为逐步回落阶段。在此阶段中,论文数量从2011 年的87 篇到2021 年的61 篇,虽然发文数量在减少,但总发文数量为705 篇,与上一阶段553 篇的发文总量相比,该阶段的发文量仍然呈现增长趋势。该发展阶段的形成原因与现代汉语研究领域逐渐重视量词的研究有关。此外,随着国内外研究理论的深入与成熟,在研究现代汉语量词的问题上,汉语学界采用了更多的方式与手段,从多角度对量词进行研究。因此,发文量也随之增长。

(二)研究作者分布统计

分析某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在CiteSpaceV.5.8.R3 软件中,节点类型(Node Type)选择“作者”(Author)生成可视化网络。其中,网络的节点数量N=659,连线数量E=101,提取其中发文量前50 的作者,最终生成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核心作者合作可视化图谱。

  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发表文章数量前10 名的作者分别是宗守云、樊中元、安丰存、孟繁杰、张向群、魏艳伶、叶桂郴、刁晏斌、刘晨红、陈绂,文章总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25 篇、12 篇、7 篇。从文章数量来看,发文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作者与普通作者之间的差距较小,因此在可视化图谱中表现并不明显。通过调整Colormap 中的Node Label Alpha 和Lower Bound Label Alpha 按钮,最终形成相对直观的可视化图谱。图谱中宗守云、樊中元、安丰存、孟繁杰等作者相对于其他作者来说,字体较大、颜色较深,因此在图谱中较为突出。通过分析现代汉语量词有关研究作者的分布数据,发现1077 篇文献中共有作者659 人,人均1.63 篇论文。由此可见,研究者总数与发文量成正比。由于发文数量较多的核心作者相对较少,因此发文绝对数与发文作者数成反比。

(三)研究热点分析

文献中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关键词展开的,它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即研究热点。在CiteSpaceV.5.8.R3 软件中,我们对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 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Keyboard),默认其他参数,最终生成节点N=720、连线E=724、密度Density=0.0056 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1)。图1 中共呈现出10 个高频关键词,并且在图中所呈现的节点大小、关键词大小和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呈正相关。

  

  图1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热点可视化图谱

  排名前10 的关键词依次是量词(389)、认知(53)、动量词(51)、个体量词(50)、名量词(47)、汉语量词(39)、汉语(38)、现代汉语(37)、语法化(36)、语义特征(26)。括号中的数字代表的是被引频次,根据关键词被引频次的排名和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把我国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热点分为以下三类:量词的分类研究、结合认知理论和语法化的研究、结合语义特征的研究。

  1.量词的分类研究

  在排名前10 的关键词中,对于量词的种类,即动量词、个体量词、名量词占比较大。因此,量词的分类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热点。如王月(1994)根据朱德熙、吕冀平、张志公等各家的论著中对于量词定义的区别,结合众长对量词的分类作出了设想。王汉卫(2004)按照“±必要”的分类标准,将量词分成两大类:个体量词和非个体量词,随后再对非个体量词作下位划分,最后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分类系统。

  通过总结与分析有关以动量词、个体量词、名量词为关键词的相关论文后,可以推测出,对于量词的分类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角度:从结构或单个词汇的角度、从与外语进行对比的角度。

  (1)从结构或单个词汇的角度

  首先,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中,量词很少或几乎不能单独使用,它们大多存在于结构之中,与该结构一起充当句子里的句法成分。因此,有些学者从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对于动量词的研究,洪婵(2009)从句法层面与认知角度探究句子“我给你一(把)刀”中,量词“把”缺省的句法效应及其句法语义界面阐释。

  其次,有些学者将量词从结构中抽离出来,对特殊的、常见的或者易混的某单个量词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与辨析。如在对动量词的研究中,高文盛(2008)分析了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在对个体量词的研究中,关彦庆(2006)分析了数词“半”在时量短语中的语法分布;田鑫从“个”“条”“位”三个现代汉语最常用的个体量词出发,谈个体量词的泛化。

  (2)从与外语进行对比的角度

  在世界诸多语言中,汉藏语系的特点之一就是有较为发达的量词系统。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不仅在语音方面体现着数量概念表达的差异,更多的还表现在不同语言的对比中。因此,这类文章是从与外语进行对比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量词。如陈斌(2009)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个体量词的独特性;肖蓉(2010)从“以外证汉”的角度出发,对汉语和日语名量词的语义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2.结合认知理论和语法化的研究

  认知理论和语法化是近些年学者们研究汉语量词采用的主要理论方法。认知理论和语法化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联系,因为语法化的研究本质上属于历史语言学的范畴,而今天所进行的“现代语法化”研究和传统的历史语言学的区别,就在于认知解释方面①。下面根据两个理论与量词结合研究的情况进行分类论述:

  (1)结合认知理论的研究

  经过整理与统计,学者们在将量词与认知理论结合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多从分析某借用量词的角度、单个常用量词的角度以及两个量词比较的角度进行认知对比研究与偏误分析。有些学者从分析某借用量词的角度进行研究,如过国娇(2016)认为,工具名词在借用动量词的过程中,认知转喻机制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有些学者将两个量词进行认知对比研究与偏误分析,如牛巧红(2007)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从汉字词义演变轨迹的角度,对量词“头”和“只”的用法作了系统分析。

  (2)语法化的研究

  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汉语量词的语法化进程。如金福芬(2002)认为,汉语量词的语法化过程涉及量词短语结构的变化和量词的语义演变两个方面。同时,作者认为随着量词语法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结构渐渐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是促进量词短语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结合语义特征的研究

  语义特征理论认为,特征是意义的基本单元。语义特征理论使研究者们突破了传统理论的局限,用新的理论和思路去研究量词②张启睿、舒华、刘友谊:《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1 年第19 期,第512-513 页。。借助语义特征理论,可以将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分为以下两个维度。

  首先是学者们对各个种类的量词进行语义特征的分析。对各种量词进行语义特征的研究,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樊中元的研究。樊中元通过三篇论文对动物量词、称人量词以及长条形量词进行语义特征的研究。他从语义关系和语义特征两个角度对动物量词进行研究,并指出形态特征是整个动物量词语义特征中的优势特征。冯冬梅(2009)确定了18 个种类量词,归纳出种类量词的语义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种类量词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展望其研究的发展方向。

  此外,有些学者对一些量词的语义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如甘智林(2008)对动量词“下”“次”的语义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樊中元(2009)将配同关系量词“颗”与“粒”通过语义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罗菲(2009)从搭配的角度看量词“对、双、副”的语义特征。此外,有些学者还从教学的角度谈语义特征。洪波(2013)以“套”和“份”为例,认为语义特征是实现搭配的重要依据,并指出量词教学要重视量词本身所蕴含的语义特征。

三、结语

我们通过使用CiteSpaceV.5.8.R3 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80 年至2021 年间我国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的1077 篇有效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图表以及可视化图谱,发现相关研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从发文量的年代分布上可以分为平缓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以及逐步回落阶段。第二,核心研究作者数量较少,且论文作者队伍尚未形成,作者之间缺乏广泛的合作。第三,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热点可以概括为量词的分类研究、结合认知理论和语法化的研究、结合语义特征的研究。

  从结论中可以发现,我国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日趋成熟且成果丰硕。可以推测出未来几年内论文的数量将平稳增加,并逐步走向理性状态。但在该领域的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核心作者的数量较少、研究机构的合作率偏低、研究热点偏少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多加强互动研究,如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并加强多理论、多学科等互动研究,以期推动现代汉语量词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深度不断加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