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用日语介绍中国乡土文化的实践报告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25739
□方莹 侯卜文 韩吉 王梦颖 王鑫悦/文

  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课题之下,在对中国不同地域乡土文化的共性与特性进行研究调查的基础上,用日语对研究内容进行传播的初步尝试,增加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好感和亲近度,力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应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在文化层面上的重要目标。同时,“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断地延续到今天的文化奇迹”[1],中华文化中的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对外传播我国文化可以从乡土文化入手,以我国乡土文化为中心,将乡土文化向外输出,在对本地乡土文化共性与特性研究的同时,使世界能够更加生动、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乡土文化的魅力,进而吸引更多的世界群众关注中国乡土文化,关注中国文化。

  在文化传播方面,有研究提到,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节日民俗文化的文娱性、民众性特点能够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向世界的人们传播文化[2],那么扩大到与节日民俗文化息息相关的乡土文化,相信其也能够以平等的视角与国外民众形成交流,唤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喜爱。还有文献提出,优质的内容是对外传播的核心,且当今中国文化已经被置于新的视野下去考量和阐释,在对我国乡土文化的调查过程中,应当发现其中优秀的闪光点,整合创作出利于传播的优质内容,进行初步的传播实践。

1 文本的产出与翻译

1.1 中文文本产出

1.1.1 文本产出过程

  首先以乡土文化为重点,通过网络资料搜集、文献阅读、实地走访等方式对以浙江省、安徽省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以新疆自治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以辽宁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等进行不同方面各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进行调研。研究围绕多个方面展开,例如传统民俗建筑、乡村村落、山水风貌、生产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及精神内涵等。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研究的整合、归纳,探究不同地域乡土文化的共性和特性。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我国乡土文化的介绍性文本。

  1.1.2 文本内容

  (1)乡土之历史。在河南省周口市,人们曾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片地区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域相近的浙江省义乌市与安徽省徽州地区的文明也可追溯至几千年前,例如义乌当地的上山文化桥头遗址以及徽州当地出土的文物均可佐证这一事实。

  辽宁省葫芦岛地区同样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有人类繁衍生息。商周以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有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人同汉族在这里,一代接一代过着漫长的游牧渔猎生活。

  新疆地区与以上几个地区不同,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2)乡土之风光。浙江省与安徽徽州地区处于东南丘陵地区,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浙江省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相比,安徽省许多地区则处于“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状态。两地区山地资源丰富,雨水充沛,森林广布,也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黄山等。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河南省则河流众多,流域广阔,有大规模的平原、盆地,耕地面积广阔,且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辽宁省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平地占比相较于浙皖地区要高,但不及河南省。当前,辽宁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林、牧、渔都有发展。

  新疆地区则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西域风范。新疆是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有着“三山夹二盆”的地理环境,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沙漠面积广大。

  (3)乡土之精神。中国乡土地域辽阔,但不同地区的精神内涵大致相同,具有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尊老爱幼的优良美德,勤劳勇敢的朴实品质。也就是说,重视整体观念和民族大义,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强调利民、富民、民为贵的民本主义思想,具有反对分裂祖国、抵抗外来侵略的优秀的传统,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胸怀等。

  “中国精神”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在这些文化精神的引导下,大江南北的人们才能团结成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1.1.3 小结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十足,但在世界的传播进程差强人意。尤其是我国深厚的乡土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受到语言、历史内涵、认知视角、意识形态等差异的影响下,传播进程受到一定阻碍。广泛并准确地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是我们应当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目标。

1.2 日语翻译实践

1.2.1 文本分析

  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文本功能分类理论,将文本分类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但是,“很少有文章是纯信息功能,纯表达功能或纯呼唤功能的,大部分文章是以一种功能为主而兼具其他两种功能的。[3]”该文本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乡土文化风貌,包含大量山水风貌以及风土人情相关的具体信息,意在发掘乡土文化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传播文化内涵,应当同时属于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文本的目的是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向外国民众介绍中国乡土文化,因此翻译后的文本要做到通俗易懂、准确明了,在语言上,要在严谨的同时尽量贴近日常生活,富有趣味,能够调动观者的想象,唤起观者对我国乡土文化的兴趣与向往。

  1.2.2 翻译文本

  (1)郷土の歴史。河南省の周口市でtt、新石器時代の文化遺産fu数多ffk発見fhxvてXIV(xi)XIII。黄河中下流に位置XIIItfXVの地域tt、中国の農耕文明の重要tí発祥地の一xiiiでXIII。

  地理的に近XIV浙江省の義烏市と安徽省の徽州地域の文明tt、数千年前(xi)で遡tfXVとfuでffi(xi)XIII。例xii(ⅶ)、義烏市の上山文化の橋頭遺跡や徽州地方fk(x)出土しft文物tí(ⅵ)fuThの証拠とtíり(xi)XIII。

  辽寧省葫蘆島地域tt、新石器時代にttXIIIでに人類fu住ttf始(X)てXIV(xi)しft。商周時代以降、XVの地域でtt契丹、(ⅴⅲ)asゴFI、女真族tí(ⅵ)の少数民族fu漢族と共に暮(x)し、長XIV遊牧漁猟生活PH送ってffi(xi)しft。

  新疆ウイグFI自治区tt、XVxv(x)のXIVffkxiiifkの地域とtt異tíり、中国に5xiiifftf少数民族の自治区の1xiiiでXIII。最近の新疆各地の考古資料によtfと、約6,000~7,000年前にtt既に人類活動fu行(ⅰ)xvてXIVftXVとfu分fkり(xi)しft。

  (2)郷土の風景。浙江省と安徽徽州地域tt、両方とも亜熱帯季節風気候に属XIIItf東南部の丘陵地帯に位置してXIV(xi)XIII。浙江省の「七山二水一分田」、xiii(xi)り、山tt七割、水tt二割、残りの一割tt田(ix)ぼfu占(X)てXIVtfXVとと比較XIIItfと、安徽省の多ffkの地域tt「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の道路と荘園」の状態にffり(xi)XIII。両地域tt山地の資源fu豊富で雨水も豊富でffり、森林fu広fuっており、黄山tí(ⅵ)豊富tí観光資源PH生ttf出してXIV(xi)XIII。

  中華文明の重要tí発祥地の一xiiiでfftf河南省tt、多ffkの河川fu流xv、流域fu広ffk、大規模tí平野や盆地fuffり、広大tí耕地面積fuffり、四季futtっffiりとしてXIVて、雨と暑fhfu同時期に訪xvtf気候で、様々tí農作物に適してXIV(xi)XIII。

  遼寧省tt大(xi)fkに「六山一水三分田」でffり、平地の割合tt浙皖地域より高XIVfu、河南省に及sh(xi)RA(ix)。現在、遼寧省tt農業大省でffり、農林牧渔業fu発展してXIV(xi)XIII。

  新疆地域tt、独特の西域の風情PH持ってXIV(xi)XIII。新疆tt国土面積fu中国最大の省級行政区でffり、「3xiiiの山と2xiiiの盆地」とXIVう地理環境PH有し、内陸に深ffk入り、乾燥しft気候で、広大tí砂漠地帯PH有してXIV(xi)XIII。

  (3)郷土の精神。中国の郷土地域tt広大でXIIIfu、各地域の精神的tí意味合XIVtt大体同(xii)で、統一と結束の価値観PH持ち、不屈の精神、高尚tí道徳観念、年寄りPH敬XIV子供PH愛XIIItf優xvft美徳、勤労勇敢tí素朴tí品質でXIII。xiii(xi)り、全体的tí理念と国民大義PH重視し、道徳的tí修養と教育に注力し、人民主義思想でfftf利民、富民、民の重要性PH強調し、祖国の分裂に反対し、外国fk(x)の侵略に対抗XIIItf優xvft伝統PH持ち、自己修養、家庭の治(X)、国の治(X)、天下の治(X)PH理想とXIIItfXVとPH重要視してXIV(xi)XIII。

  「中国精神」にtt中国の伝統文化の精髄fu含(xi)xvており、中国の伝統文化の長期的tí発展の思想基盤とtítfものでXIII。XVxv(x)の文化精神の指導の下、中国全土の人々tt平和PH愛し、勤勉で勇敢で、自身PH向上fhRAようとXIIItf中華民族に結束XIIItfXVとfuでffi(xi)しft。

2 结语

2.1 实践结论

本次翻译实践文本为中国乡土文化介绍文本,由小组实践并总结而成。文本以部分地区为例,从中国乡土的历史、风景以及精神内涵几个方面入手,概略性地介绍了我国乡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显示出不同地域乡土文化的共性和特性,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能够传播文化内涵。通过本次翻译实践,希望可以加深外国民众对我国乡土文化的了解,进而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

2.2 问题与不足

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本小组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了解到很多历史文化、地理、精神内涵等内容的翻译方法,但在翻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最主要的问题是专业知识尚不完善。本小组成员在汉译日翻译方面的经验仍然不足,知识的积累量也不完全足够,导致翻译时欠缺对我国一些历史、地理等信息的认知,也遇到诸多难以翻译的词句。其次,受限于小组成员的双语水平,译文还存在很多不够通俗易懂的表达,在趣味程度方面也有所欠缺。

2.3 实践感想

在此次翻译实践中,本小组加深了自身对相关文化内涵的理解,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

  因此,本小组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响应十四五规划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号召,把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两点相结合,充分运用日语专业知识,向外国友人介绍我国的优秀乡土文化,争取使我国的风土人情、精神内涵等具有地域特征、民族色彩的乡土文化得以面向世界有效传播,同时也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贡献绵薄之力,以自己的力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引用

  [1] 余秋雨.中华文化为何长寿?——《中华读本》引论[J].美文(上半月),2015(6):3-15.

  [2] 陈烨辉.孔子学院节日民俗文化传播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3] 林克难.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J].中国翻译,1992(6):2-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