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文化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20131
□张蕊/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悠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传承已经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虽然理论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还要继续改革,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核心理念转化为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然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复杂的问题,在之后改革中仍需不断的探讨和改进。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无论在什么国家,文化和灵魂都是永恒的核心,我们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我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才有了现在的辉煌。鸦片战争爆发,使清政府被迫打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外来文化如潮水般涌来,我们只能被迫接受以此来适应世界带给中国的变化(如图1、2、3)。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精神指引着我们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之前,我们也曾经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自救,但是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给了我们一个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我国真正正确的道路和改革方向的机会。经过我国人民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图4),已经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进行现代化改造。

  

  图2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北炮台被攻陷后场景

  

  图3 1901年,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图4 1919年,五四运动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一种创新理论并给中国改革和发展带来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革命性理论的引入,引领中国文化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就此,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顺应时代、空间的变化,修正、改革一些陈旧的观念,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和谐发展、持续繁荣注入新的生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将会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与提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中国的文化近代化,实现中国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1]。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方式。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来的积累,在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进程中,我们也要吸取和借鉴马克思主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正确引导下走向现代化。文化变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的社会改革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才能把中国文化中的糟粕从文化大环境中抽离出来,使中国文化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形态[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表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理论体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相互融合最终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改革与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中国文化现代化改革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分析

3.1 研究思想及方向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大多数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都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视角和层面来进行研究的,而真正站在哲学层面上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属于哲学范畴问题,必须从哲学思维或者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二是,虽然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缺少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部联系的把握,也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2 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总结的研究结果的研究,要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研究要多得多。人们往往只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因此,我们要重视总结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规律,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向“当代化”有条不紊地过渡。此外,许多学者都在追根溯源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却不能很好地预测其发展的规律,也不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前瞻的建议。所以要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才能更好的促进其科学、持续、健康地发展。

3.3 研究的深度问题

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的现状是:能够实现理论依据充分、分析透彻、逻辑性强、让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并不多。研究学者们多数还停留在问题的表层,或者只是对问题表层的描述与解释,没有对其进行更深的内涵和理论意义的探讨,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或者只是对国家领导人讲话、文章的论述、党的文献进行简单的阐述,不具有学术科学的可研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论域没有发生本质的转变,其主题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渊源、历史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经验的探讨。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措施分析

4.1 对执政党建设方面的创新

中国要想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的突破口。首先就是永远真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根据党的内部和外部情况,进行相关调整和改进,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与时俱进,对执政党的监督制度进行创新,严格指定各项规章制度,对党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要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力度,对某些不良风气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制止。

4.2 对执政党思想理论方面的创新

中国共产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要在思想和理论上不断创新,带领人民一起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要以严谨、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一领域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政党的领导更具活力。但是,在理论创新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和吸取前人的有益经验,还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思想和理论上的创新,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要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持续的探索,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持续推动党的执政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为执政党的思想理论的创新提供保障。

4.3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依靠力量的创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群众走上发展之路,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经济发展得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础更加牢固。发挥执政党、民主党派、两岸同胞、海外华侨、宗教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动力。

5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后,其理论成果不断涌现,为中国实践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引。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挖掘和总结,使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引用

  [1] 陈金龙.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若干思考论[J].教学与研究,2006(2):5-11.

  [2] 顾钰民.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J].理论学刊,2009(8):7-11.

  [3] 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9(17):94-9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