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秦腔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9347
□朱晓雯/文

  秦腔自明清时期兴起,在中华大地上流传至今,有着地域性强、传播力广、教化力高的显著特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秦腔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兴起于陕北、甘肃地区一带,以粗犷豪放、生活气息浓郁的独特表演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秦腔戏曲艺术历经千百年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秦腔文化,是地域性极强的文化样本,对于西部地区人民起着精神慰藉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意义。秦腔文化因其独特的功能、地位以及蕴含的丰富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独到的价值,为思政工作开辟新思路。

1 强化秦腔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必要性

从世界视阈来看,秦腔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也是彰显中华文化独特性的文化名片。以秦腔为媒介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文艺元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营造艺术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初步尝试,也更加彰显出秦腔文化“高台教化”的重要功能。

1.1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在道德领域虽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在一些领域不乏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所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仍是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大着力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规律、积极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1]”秦腔剧目中的生活元素和地方特色唱腔可作为推动西北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驱动力,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德育和美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因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殊途同归。

1.2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应然之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新时代文化建设在把握当下文化发展态势的同时,还需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2]”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精神滋养。秦腔是历经时间检验并一脉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弘扬秦腔文化,是对特色曲艺形式的传承延续,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刻表现,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1.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突破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3]”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群众主流意识易受舆论引导,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把秦腔作为文化载体,通过以情动人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其隐性教育的功能,并透过秦腔剧目内容传递民族气节和中国气派,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道德精神,提升道德修养与审美能力,为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教育对象提供价值遵循与道德目标。这一形式既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大突破,也有利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迎接挑战。

2 秦腔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秦腔的一大特点是其唱腔以陕西关中方言为主,以一种特殊的音乐风格和结构形式再现历史故事或生活场景,并阐明一定的哲理。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表现在家国情怀、道德教育和法治意识三方面。

2.1 厚植家国情怀

部分秦腔剧目以历史人物或典故为主要内容,通过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在弘扬中国精神的同时将家国情怀潜移默化在听众心中。如《屈原》塑造了一个爱国奉献、高洁不屈的忠臣形象;《大将郭子仪》彰显了郭子仪忠贞爱国、智勇双全、忠勇豁达的名将风范;《金沙滩》表现了杨家父子精忠报国、忠于君王、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潞安州》刻画了陆登宁死不屈、忠于国家的忠烈之志。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和听众群体的变化,秦腔现代戏也成了舞台上的一抹亮丽风景。《生命的绿洲》以“治沙英雄”为原型,立足毛乌素沙漠由“千年沙漠”到“万里绿洲”的故事,讴歌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昭君行》以昭君和亲的故事为主线,并将其提升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歌颂民族团结的层面。听众在感叹秦腔舞台精妙绝伦,秦腔服饰贴近角色,秦腔技艺行云流水的同时,留存的“后味”更是入脑入心,无形中规范个人行为,凝聚民族力量。

2.2 培育道德品质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表现,秦腔的优势在于贴近现实,共情力强,让道德教育具有自主选择性。如《三娘教子》通过对比在得知薛广去世后,王春娥和其他两个妻妾的不同表现以及三娘王春娥教导倚哥的态度,表现出三娘王春娥勇于承担责任,在困境中苦尽甘来,具有传统妇女美德与风范的形象和倚哥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并能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五典坡》以王宝钏和薛平贵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刻画出王宝钏对爱情忠贞不渝,安于困苦、清贫但不畏权势、不卑不亢的形象;《锁麟囊》通过富户薛湘灵和贫女赵守贞两次相遇但处境互换的强烈对比,刻画了薛湘灵善良仗义和赵守贞知恩图报的形象,传递了“好人有好报”的传统道德思想;《包公赔情》讲述了包公面对其侄欺压百姓,依旧执法如山并向其嫂王氏赔情的故事,刻画出包公公正严明、办事公道的正派形象;《墙头记》以家庭视角讲述两兄弟为争夺父亲财产最终被压在墙下的悲剧故事,告诫我们要尊老爱幼、孝老敬亲;《双镯记》通过对比妯娌甄娘、乔娘面对儿子偷盗行为,运用不同教导方式并最终导致两种走向的故事彰显父母正向引导的重要性,引起父母对教育问题的重视;《窦娥冤》通过讲述窦娥幼年被卖为童养媳,后被张驴儿陷害判处斩刑的悲惨身世,表现了窦娥善良孝顺,勇于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反抗精神和坚强意志;《十二把镰刀》以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为背景,讲述铁匠王二开导妻子桂兰,夫妻二人连夜打出十二把镰刀支援部队生产的故事,表现了王二夫妻二人的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这些秦腔剧目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带给听众思想洗礼,为加强道德教育开拓了路径。

2.3 增强法治意识

秦腔作为西北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以法律案件为题材的剧目在表现人物故事的同时引导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更新陈旧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同时教导人民群众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合法权益。《三滴血》通过讲述三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滴血认亲”案件,启示有权者要用法有度,持严谨用法的敬畏态度;《秦楼案》讲述公孙贾、公子虔为维护其子而不惜陷害他人,最终肤淳澄清真相,维护大秦新法尊严的故事,表现出秦王公正执法的品质,启示人们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梨花狱》讲述梁王利用武则天的朝廷弊政,捏造事实诬告忠臣欲谋权篡位的故事,启示当权者“制良法,得善治”;《铡美案》以陈世美进京高中状元后抛弃其妻秦香莲和儿女的故事展开,最终陈世美被包拯依法惩处,刻画包拯廉洁清正、铁面无私的“清官”形象,表现出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十五贯》中,苏州知府查清尤葫芦遭人杀害的真相,昭雪冤案,明察秋毫,为民请命,树立了“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海瑞训虎》讲述海瑞巧揭总督胡宗宪欺瞒真相救其子的诡计,表现了知县海瑞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形象;《胭脂》以胭脂和鄂秋隼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抨击了主观断案、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僚行为;《金麒麟》和《四进士》通过平反冤案的剧情传递法律可以维护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总之,秦腔中蕴含的法治思想有利于推进全民守法普法,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作出贡献。

3 秦腔文化的教育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以秦腔为桥梁,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来发挥其教育功能有其独特优势。它既有利于秦腔创新形式、挖掘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活力,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启示。

3.1 教育主体:灌输式到融入式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4]。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大多以简单灌输、单向传输为主,不注重方式方法的更新、受众群体的差异及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将秦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打破了曲艺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刻板边界,贯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联结的桥梁,为创新主体实施教育行为的形式开辟新路径。秦腔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将它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地域化的表现,促进教育目标、任务精准化,对提升教育实效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主体,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更多元的形式,提升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实效性。

3.2 教育客体:自发式到自觉式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受动者和可塑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象[4]102。教育对象的受动性似乎表明教育对象只能被动输入教育内容,盲目被支配。但是从秦腔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看,在主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教育客体扮演地是自觉性的角色。作为秦腔听众群体,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在接受文化熏陶时潜移默化地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道德修养并增强法治意识,整个教育过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完成。秦腔衍生出的思想政治价值有其特殊性,但是透过个例,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可能性,并不断提升自觉性。

3.3 教育介体:单一式到多元式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形式众多,但真正被利用起来的较为单一。挖掘秦腔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是创新和丰富教育介体的一种表现。从这个视角出发,启示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多的探索介体新形式,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新方法、新载体。如将相声、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等作为新的多元化教育介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隐性浸润方式宣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精神文明适配物质文明的发展,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秦大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同时也是孕育秦腔文化的热土。秦腔文化记录历史兴替,凝结人民心声,传承华夏文明,映射文化底蕴,见证关中大地上的文化更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留存着不朽印记。秦腔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既是对秦腔文化精神内涵的一次深入探索与推陈出新,也是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方式的踊跃尝试!■

  引用

  [1] 中国法制出版社.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8.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9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