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每个民族、国家、集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委婉语,以便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由于人们对“死亡”这一现象都很禁忌,于是创造出大量有关死亡的替代语——死亡委婉语。从知网数据看,目前中日死亡委婉语的比较研究极少,仅有2篇,即朱棠、邹晓玲的《中日“死亡”忌讳语之对比研究》(2014)和张烨的《中日死亡委婉语的比较研究》(2016)。但他们只是从文化对比进行了研究,并未联系到教学方面。
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委婉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比较两国死亡委婉语之间的异同,分析产生这种异同的文化背景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委婉语教学策略,以期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委婉语与跨文化交际
1.1 委婉语定义
委婉语(uephemsim)一词最初源于希腊语,原意是“好听的吉祥语”。李军华在《关于委婉语的定义》中对委婉语作出界定:“在一定的交际条件下,为适应一定的传统规范、风俗习惯、特殊场合气氛,及交际对象(说写者、听读者)的心理,表达者往往不直接说出其本意,而是选择与直接说出本意或意义相同的话,来代替或转化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日语中,委婉语被称为「婉曲的表現」。在「国語大辞典」中的解释是:「婉曲表現とは断定的に直接的にまた露骨に言うのを避けて、遠回しに表現ずること。」(委婉表达,即避免直接露骨地说,而是迂回婉转地表达。)
1.2 跨文化交际和委婉语
“跨文化交际指以本国语为母语的人与非本国语的人之间的交际,也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其内容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规则的运用、文化的适应性。[1]”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些委婉语字面义相同而文化内涵迥然。如汉语中“是的”表肯定,而日语中“はい”却有极其委婉的用法,用来表达否定或拒绝的意思,如两人在电话中:
A、明日、暇?(明天,有空吗?)
B、はい…(是,...)
A、映画に行こうか(我们去看电影吧。)
B、はい…(是,...)
如果你认为B接受了A的邀请,那就错了,这里的“はい”只是简单的“我听到了”的意思。交际双方若不能对中日委婉语的异同有一定的认识,就很可能产生误解,进而造成交际失败。所以委婉语的学习与跨文化交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1.3 文化迁移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汉语学习者往往会把自己的母语文化套用到目的语中,从而对汉语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现象就是“文化迁移”[2]。从迁移的性质上看,文化迁移可以分为文化正迁移与文化负迁移。本文以“中日死亡委婉语”为切入点,以“文化迁移”为视角,探究汉语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哪些委婉语更易被理解、吸收,哪些更易受到干扰、阻碍,这些规律的探索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汉语学习,也有利于国际中文委婉语的教学。2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日死亡委婉语对比探析
2.1 中日“死亡”委婉语分类
本文对张拱贵的《汉语委婉语词典》中所收481条汉语死亡委婉语及线上《Weblio類語辞典》中所收70条日语死亡委婉语进行了统计比较,选出了不同阶层、宗教、褒贬色彩几类。因此,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死亡委婉语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试图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及给汉语教学带来的启发。2.2 文化正迁移下的中日“死亡”委婉语及成因探析
2.2.1 不同阶层(1)表示不同阶层的“死亡”委婉语(表1)。
表1 不同阶层的“死亡”委婉语
(2)相似的政治体制。
“据史料记载,最能反映中国社会等级观念的死亡委婉语的应属《札记·曲礼(下)》中所说的:‘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3]”这种被法制化的死亡委婉语清楚地显示出封建社会等级的严苛。在日本,也出现过类似的死亡委婉语,究其根源可知它是受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深刻影响,且日本在政治制度上也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深刻影响。
2.2.2 宗教
(1)关于宗教的“死亡”委婉语(表2)。
表2 关于宗教的“死亡”委婉语
(2)相似的宗教信仰。
“英语委婉语研究专家尼曼和西儿弗认为,委婉语最早的研究主题一定是宗教性的。[4]”中日死亡委婉语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多种不同宗教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就产生了多样化的死亡委婉语。由于佛教和基督教都是外来宗教,因此在委婉语表达方面有相似之处。
2.2.3 褒贬色彩
(1)表达褒贬色彩的“死亡”委婉语(表3)。
表3 表达褒贬色彩的“死亡”委婉语
(2)相似的价值观念。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写照,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情感和价值观。尽管日语中表达价值观的词语比汉语少,并且褒贬意义的表现也没有汉语明显,但是却体现了相似的价值观念。
2.3 文化负迁移下的中日“死亡”委婉语及成因探析
从表4比较可看出,中日两国的死亡委婉语受到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的深刻影响,虽然本土宗教的死亡委婉语有很大差别,但在同一外来宗教方面,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外来宗教是否会受到本土宗教的影响。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道教的影响,因此出现了采用道教中的“升仙、驾鹤西去”的情况,而日本的各个宗教对死亡的委婉说法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信仰不同,委婉说法及用法也不同。表4 关于宗教的“死亡”委婉语
3 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启示
3.1 符合文化正迁移的死亡委婉语教学
尽管中国和日本的死亡委婉语源自不同的文化,但在对中日死亡委婉语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某些相似之处,这是文化正迁移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如果能成功地利用这些相似性,采用直译和汉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自身的文化背景出发去理解这些委婉语,就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趣味性。3.1.1 直译方式
直译是一种最直接、最简便的语言教学方法。针对符合文化正迁移规律的死亡委婉语(如表2、3、4所示),可以让学习者进行汉日直译。例如,“ご永眠”直译为汉语“永眠”;“目を閉じる”直译为汉语“闭眼”。这种方法简洁明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的语言技能,就能轻松掌握这类委婉语,也能轻松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1.2 汉日对比方式
我们可采用排列对比的方法,当列出符合文化正迁移的日语委婉语时,便在其下方列出与之匹配的汉语委婉语。例如,日语“死亡”可以用“帰天/神のもとに帰る”表示,汉语中对应的委婉说法便是“上天堂/见上帝”。如此,这些死亡委婉语更加鲜活,便于学习者对比自己的文化进行学习。
3.2 符合文化负迁移的死亡委婉语教学
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汉语学习者所处文化环境与汉语文化环境差异很大,因此他们在学习死亡委婉语时常受文化负迁移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死亡委婉语的教学时,教师应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避免因文化负迁移而导致的学习障碍和语用失误,要重视文化导入和语境设置。3.2.1 重视文化导入
委婉语是中日语言发展的精髓,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典范。然而,文化差异是导致负迁移的主因。所以,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文化教学和委婉语教学密不可分。例如,将“死亡”称为“见阎王”,与中国的原始宗教有关。“在远古时期,人们相信死者的魂魄不会消散,他们会去另一个世界,这另一个世界就有‘阴曹地府’的说法,也就是肉体虽然不在了,但他们的魂魄却会受到阎王的控制,因此有“见阎王”之说。”所以,我们在委婉语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尽可能减少学生的本民族文化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能够把文化冲突转化为一种文化体验。
3.2.2 重视语境设置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语境设置,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死亡委婉语“断弦”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断弦”字面义是断绝的弦音。在中国古代,以琴瑟比喻夫妻,琴瑟调和比喻夫妻和谐,弦音断绝就比喻“丧妻”。因此,在国际中文委婉语的教学中,语境设置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教学方法。
4 结语
委婉语作为中日语言文化的精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我们作为国际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产生文化正迁移的死亡委婉语,要注重使用直译和汉日对比方式进行教学。针对产生文化负迁移的死亡委婉语,要重视文化导入和语境设置进行教学。■引用
[1]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3-6.
[2] 陈琦,刘儒德.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3-194.
[3] 朱棠,邹晓玲.中日“死亡”忌讳语之对比研究[J].外国语文,2014,30(1):98-101.
[4] 楳垣実.日本の忌み言葉[M].東京:岩崎美術社,1976:50-5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