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文化的翻译与传播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2986
□谢玲/文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一带一路”的建设任务。其中,中医文化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医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翻译和传播为研究对象和分析视角,提出中医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翻译和传播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医文化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是“丝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经济要靠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交流是一个民族的软肋,只有通过文化的交流才能够保持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其发展与推广对于提高民族的软性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国际化进程中,传统医学的翻译已逐渐形成阻碍。由于文化冲突、翻译策略和传播的内涵等原因,使得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由此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文化的翻译与传播策略将对推动中医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1]。

1 中医文化内容概述与传播现状分析

1.1 中医文化内容概述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医文化作为“人类健康长寿之道”,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人类医学科学的进步,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的思想上有很大相似之处。中医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历史渊源。中医在古代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人类自身保健上起着重大作用。中国古代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三者之间相互关系。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和疾病得以康复的根本原则。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有阴和阳两个方面,在机体内不同脏器间存在着阴与阳相互制约、平衡、协调以及相互影响等关系。中医学不仅重视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机能的平衡,还强调精神和心理因素也对机体功能活动有影响。

1.2 中医文化传播现状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和中医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我国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健康领域的任务: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中药协会与美国哈佛大学联合成立“一带一路中美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中医药“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报告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地有中医文化交流活动和会议在各国举行。但是中医文化传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专业人员和足够资金进行宣传报道;(2)缺乏系统全面地传播内容及策略。因此,应该从理论层面探索构建“中医药文化国际翻译与传播研究”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的理论体系和对策措施;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这一重要使命、任务、目标以及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2]。

2 国际传播学和中医文化翻译

国际传播是指传播主体为了实现传播目的而对他人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使之适合于一定目的的过程。国际传播研究认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影响、沟通或控制他人的社会理论。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学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间交流日益增多时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媒介平台来进行沟通,所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信息传播和交流与合作。

  目前在国际间沟通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种重要的文化媒介,如:书籍、杂志、电视以及网络等。而随着国际之间人员和货物贸易的不断增加和交流与合作方式的不断改变也对信息传播有了新要求。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信息传播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外交活动与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以传播学为代表的知识传播学是通过利用各种信息和媒介以及其他技术手段来对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3]。

  在当今社会中,世界各地已经开始通过不同方式不断传播文化差异性。比如:广播、电视、电影、书籍等;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如电视广播节目、报刊杂志及互联网等。而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网络技术进步,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其对翻译传播中医文化也发挥了巨大的支持力量。另外,由于全球化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各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所以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会变得更加密切更有效率。

  然而,目前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对中医药文化进行研究仍是一片空白,而关于中医文化翻译和传播方面的文献也很少。本文将以传播学为视角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探讨中医学文化在“一带一路”下译介与交流策略等问题,以期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借鉴思路与参考价值[4]。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文化的翻译与传播策略

3.1 加速解决中医典籍外传不足的现象

中医典籍外传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有:(1)文化差异和理论依据的差异。中医药学以中国传统的哲学为根基,发源于体验式医疗,重视全局,但缺乏对传统的剖析;西医的学说是以科学试验为依据的,是从试验医学的年代发展起来的,其总体功能却是欠缺的。(2)旨意不明。中医学经典大多是古代汉语,中医名词具有歧义,而且,在医书上也会出现不同的名字,比如风邪、邪风、贼风,这些都是当代中医学的难点。(3)医学术语与文学并存。例如,《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在文学作品中也包含了众多医疗方面的知识,经学者研究,作品中涵盖了其160多个医学术语,50多个药方以及120多个中成药。

  总的来说,由于理论的艰涩、词汇的多义等特性,使得传统医学典籍的阅读与翻译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译员应充分了解其特征,切实提高译文的严谨性,使译文的每个异议都能得到准确解释。而中医学与文化学的融合,更增添了中医的艺术气息。因此,在中医工作者和翻译人员研究其来源时,将需要以浩瀚的文学作品作为翻译的参考。作者对中医的认识还不够严密,加之文献的传播面比较广泛,若含有虚假的中药资讯,则容易造成误解,故译者应对其进行查证。

3.2 加速解决中国医药文化翻译跨学科人才缺乏问题

大力推进中医“走出去”,急需培育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期间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中药翻译氛围。由此为中药翻译技能培训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培训医务工作者需要在医学信息和信息上做口头报告,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以“中药”为主题竞赛的方式,以此提高译者对药物的理解和应用。其次,需要对中医文化翻译教育方式进行改进。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个性化、选择性和自主性的教育。期间可以通过慕课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中的海量信息,对所学内容进行查找和补充,由此使得中医文化翻译者能够在视野开阔的基础上高效、高质地完成翻译以及传播任务。目前,国内各大医科院校都已基本实现了中医基础课和中医基础课的普及,其中24所专设的专科院校为中医人才的培育、传承中医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后,各大院校的视野更加需要开阔一些,明确走向世界是中医的必由之路,而各大院校也肩负着培养人才、开拓新道路的重任,需要针对中医文化翻译的必要性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3.3 加强医药翻译实战训练以明确翻译原则和方法

在翻译中,包含了两个基本的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但这两种翻译都需要在对传统的语言和传统的保护下进行。“归化”的意思是:“在译者的时候,尽可能地把原作的语言和目的语言相一致。”在“归化”的翻译思想中,译者应尽可能地与读者保持距离,把读者的阅读体验作为全部客体,并注重译文的意译。“异化”是一种截然相反的做法,其主要是以保持原有的语言的文化特性为核心,对源语的文化及其特点进行最直观的反映。一些专家提出,在古籍译文中应特别注意保持原文的表现与修辞,以免误译古人原有的思想。笔者认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医药翻译实战训练中需要基于翻译原则和方法灵活使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以此更好地确保翻译内容的精准性[5]。

3.4 加速解决翻译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翻译就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医学翻译。医疗翻译是科学技术文体的一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改进。笔者建议,应该联合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和医学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个统一的译文规范。在制订该准则时,应从多个国家的不同文化环境入手,由此使得医学翻译的标准规范能够实现统一。以中医史上的俄译为例,由于中医界的传统文化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在翻译过程中,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把握,使其能够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意思。与此同时,还要从多种角度研究古代的中医学学说,结合现代气候、土地条件和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动,了解古人的方子和中药在当今的作用,并指出古代医书的疏漏,提高中医学在国外的应用价值。其次,中方也要对俄罗斯的文法、医药观念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由此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翻译内容的一致性。译员要确保自己的译文准确、没有争议。而对于那些经过确认的汉译,则要求译员保持其“一成不变”,否则容易产生模糊不清,从而影响到中国医学在国外的传播。在创作新词语时,要特别重视已经形成的译文系统,并在原有的译文基础上进行弹性调整,这样才能更容易地被外国的汉学家和广大的中医学人士所认同,提高其传播效果,进而使其更好地加快中国医药“走出去”的脚步。

4 结语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医药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医药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医翻译与传播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了解、学习汉语及中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在传播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更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和方式,将中医药文化翻译与传播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中,让海外民众更好地理解、接受中医文化。当前我国中医药文化译介与传播面临诸多挑战:语言环境与历史背景不一;海外受众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认知度较低;语言学习难度大等。因此,通过翻译以及媒介传播等手段促进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健康发展、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任务。■

  引用

  [1] 谢粤湘,毛英.“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9):71-74.

  [2] 宋春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解决建议[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1(4):99-102.

  [3] 常玉倩.“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以《中医文化关键词》为例[J].出版广角,2020(6):62-64.

  [4] 石磊,何占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文化在英语国家传播的策略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5):821-825.

  [5] 唐路,陈骥.从中医典籍翻译看中医文化传播——以罗希文《伤寒论》英译本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1-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