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故事角度分析《新蝙蝠侠》的电影风格及其核心观点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3613
□朱明琛/文

  《新蝙蝠侠》作为2022年度超英电影,以其独特犀利的风格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全新的侦探故事,其对“复仇”这一概念的多重角度解读引人深思。虽然忍受了长达两年不间断的质疑声,但其自上映以来口碑不断发酵,评分不仅没降,还有升高的趋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成为了继诺兰蝙蝠侠三部曲后,无数影评人,以及周边媒体的新宠。本文以浅显的笔墨对《新蝙蝠侠》(图1所示)独特的叙事风格、颠覆性的人物塑造以及想要传达的社会意义进行评析。

1 《新蝙蝠侠》“新”在哪里

相比于大本演绎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这部显得十分的写实。而相比于诺兰的现实风蝙蝠侠,这部又显得十分艺术。没有联动,没有其他超级英雄的彩蛋,观众能够更加沉浸于故事本身所带来的艺术魅力。风格容易让人联想起同属DC宇宙的奥斯卡影片《小丑》。

  《新蝙蝠侠》可谓彻底回归了DC的老本行:Detective Comic(侦探漫画),讲述了蝙蝠侠在接受卢修斯提供装备,组建正义联盟前的故事。此时的他孤身一人,专注于打击哥谭的罪犯。而面对谜语人留下的一道道谜题,蝙蝠侠唯有动用他侦探的头脑,步步推进,才能破解谜题,拯救哥谭于水火之中。剧情从谜语人给蝙蝠侠设置的谜语展开,他每杀一个哥谭巨头的同时,会揭露此人不光彩的历史,再故意留下线索与谜语让蝙蝠侠追查。让我们在与蝙蝠侠一同探索谜题的同时,也一步一步见证了哥谭的腐败与黑暗。

2 黑暗哥特风的哥谭

有别于《黑暗骑士》中灯火辉煌的摩登都市,《新蝙蝠侠》中的哥谭充满了黑暗的哥特风格,中心广场的诸多屏幕,让人想起纽约的时代广场,但在雨后雾蒙蒙的深夜里,给人一种来自未来的颓废感。像极了游戏《蝙蝠侠:阿卡姆骑士》中那个潮湿、昏暗的哥谭。在这里,居民终日担惊受怕,罪犯为所欲为。在这里,颓废的不是城市,而是人心。

3 黑暗赐予了他“恐惧的力量”

“恐惧,是一种手段!”长久以来的匡扶正义,让蝙蝠侠成为了黑夜的一部分。当蝙蝠灯亮起之时,当罪犯凝视黑暗之时,他们的恐惧吞噬了他们,告诉他们黑暗骑士就隐藏在黑暗之中,等待着将他们绳之以法。此时的蝙蝠灯不再只是一束光,而是一种警告。在好人眼里,那是希望之光,而在罪犯眼里,它比任何黑夜都更加黑暗。

  全片百分之九十的故事都在夜晚发生,让蝙蝠侠驾驭黑暗的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与神秘、黑暗、死亡相关的元素常被放置在景框外或观众看不见的地方,因为观众对看不见的东西往往心怀恐惧[1]。所以导演马特·里夫斯在构图时,经常巧妙地把蝙蝠侠置于黑暗的角落。常常只需要凝视黑暗一刻,就能产生极强的压迫感,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4 年轻气盛的布鲁斯·韦恩

人们印象中布鲁斯·韦恩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而罗伯特诠释的蝙蝠侠,愤怒,暴力,有一丝我们从未见过的血性。他在打击犯罪时,不只是在遵守他心中的“程序正义”,更是在宣泄内心的怒火。

  尚处在壮年时期的布鲁斯,还有一部分被囚禁在父母双亡的那个冰冷小巷里。所以当他每晚穿上蝙蝠战衣时,他是正义的化身,是罪犯的梦魇,但他也是个愤怒又迷茫的孩子。

  这一点在打戏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对比前作,本作的打戏就两个字:“硬刚”。没有高科技的万能腰带,拳拳到肉的质感和音效让观众隔着银幕都能感到强烈的打击感。毕竟要想体现蝙蝠侠的强硬,还有什么比机枪扫射但他大步向前丝毫不惧更有说服力的镜头呢?

5 猫女的颠覆性塑造

也许是安妮·海瑟薇版的猫女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佐伊·克拉维兹的猫女自预告释出就一直被观众诟病“造型太丑”“性格不符合猫女”等,再加上肤色问题,免不了被一群自以为是的“评论家”讽刺DC强行政治正确,但在DC设定中,猫女并没有被肤色定型,不同宇宙的猫女不尽相同。

  暂且抛开这些不谈,佐伊所饰演的猫女可谓相当出色,也十分颠覆。片中的猫女为了保护朋友免遭法尔科内的追杀,独闯黑帮大本营,向父亲法尔科内寻仇。一头干净利索的短发,简朴无华的战衣看起来干练十足。如果说安妮版的猫女是一只宠物猫,温和清纯,那佐伊诠释的猫女则是一只野猫,凶猛桀骜。

  猫女与蝙蝠侠之间的感情是本片的一大看点,两人从相识到相恋再到分别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却是如此的不舍。片中猫女对蝙蝠侠说:“我们都习惯把人往最坏处想,这么看来,我们也算殊途同归了。”可能正是因为此前两人一直在复仇的高速公路上孤独前行,所以当深夜身后突然出现另一盏车灯时,才会如此惺惺相惜。猫女当然知道蝙蝠侠不会随她离开,但尊重对方的选择才是最好的祝福。于是两辆车在短暂地相遇后分别了,一辆驶向远方寻求光明,另一辆驶入黑夜,继续守望。最后一幕蝙蝠侠望着车镜中的猫女视线久久无法离开,但谁知道猫女是否也在偷偷的看着他的离去……

6 反派突破原作的创新塑造

《新蝙蝠侠》的反派启用了DC人气极高的谜语人,但片中的谜语人从装束上来看与对我们印象中大相径庭。以金·凯瑞在《永远的蝙蝠侠》中的造型为例,我们记忆中的谜语人是衣着鲜艳嫩绿,表情动作永远十分夸张的。但这样的谜语人放在一部如此现实风格的电影中显然不合适。因此有了保罗·达诺塑造的造型严肃,动作简洁有力,压迫感极强的新谜语人。电影刚刚开始就用钝器捶死了市长,并用胶带裹满了他的脸,似乎在警告观众这部电影是DC黑暗风的,不要指望着合家欢的美好结局!

  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谜语人紧接着又杀了警察局长,地方检察官等重要人物并公开揭露了他们深埋于地底的肮脏历史。但这也让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谜语人的猎物只有他们?为什么他不挑普通人下手?在影片时长过半我们才得到答案,此时谜语人故意露出破绽,将自己关进阿卡姆疯人院,并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了蝙蝠侠。原来他和布鲁斯一样,是个孤儿,从小挤在三十人一间屋子的孤儿院,当他听说托马斯·韦恩要捐助十亿美元救济他们时,他以为事情终于要有所好转。但事与愿违,随着托马斯夫妻的惨死,“重振计划”化为泡影,个个哥谭巨头像野狗抢食一样分割韦恩家族的财产。

  此时万众的焦点都集中在了身居豪宅的布鲁斯·韦恩身上,而他们又变回了一群无名鼠辈。这才让他明白,那些权贵之人所关注的不过是自己的利益,他们对别人的死活毫不关心。于是谜语人开始走向极端,并萌生了杀掉所有不干净的哥谭权贵的想法。他给蝙蝠侠留下谜语并非挑衅,而是他以为只有蝙蝠侠会理解他,加入他。

  “人人都想知道面具下面的人是谁,但只有你我清楚,戴上面具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作为主要反派,谜语人戏份并不算多,但他却像木偶师一样从始至终操纵着全局。他了解每个人的历史,知晓每个人的弱点,也懂得如何操控别人的内心。在删减片段中小丑对蝙蝠侠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害怕是因为,在你内心深处,你认为这些人都该死!”可见也许蝙蝠侠内心,一部分的他是认同谜语人的……

7 “复仇使者”

“复仇使者”这个词贯穿全片,因为所有主角的行动都来源于内心的仇恨,布鲁斯在父母被枪杀后,出于对犯罪的痛恨和对正义的渴望,化身黑夜使者。赛琳娜出于对父亲法尔科内的怨恨,隐藏在他周围伺机寻仇。谜语人出于对权贵之人无休止的掠夺城市欺压百姓的忍无可忍,化身裁决者,开始了他疯狂的计划。但同样是复仇,谜语人被怒火吞噬了本性,而蝙蝠侠战胜了内心的仇恨。

  但我们依旧能看到蝙蝠侠的动摇,当谜语人的手下被打倒在地而骄傲的说出:“我是复仇使者!”时,布鲁斯像雕像一样凝固在了画面里,一瞬间他仿佛回到了那个阴冷的小巷,看着地上父母冰冷的尸体,不知所措。他在那个人眼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而自己变成了他心中的怪物。此刻的他内心的质疑声达到了极点,他究竟在保护什么人?而为了保护他们又在与什么人为敌?就连银幕前的我们也忍不住思考,难道就应该让那些不干不净的人享受荣华富贵?还是应该为奋起反抗的人加油喝彩?

8 观众视角就一个字 ——近

跳脱了传统超级英雄片的套路,没有主角与反派之间的平行发展,镜头全部聚焦于蝙蝠侠本身,仿佛我们在与他一同破解谜语,一同面对质疑,让我们能够更近距离的感受到他的内心的愤怒与忧郁,坚定与怀疑。全片利用悬疑片的叙事手法,我们并没有比蝙蝠侠知道更多的情节,反而能让我们更加亲近这个角色。正如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的:观众的情感投入是用移情作用粘合的。当我们认同一位主人公及其生活的欲望时,事实上在为我们自己的生活喝彩[2]。我们对蝙蝠侠的移情作用便是我们与他的情感纽带。

  事实上,“蝙蝠侠宇宙”中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能在现行社会中找到角色原型,只是将他们置于一个带有明显科幻色彩和英雄色彩的情境之中。所以我们对英雄的讴歌,也是对平凡人追寻理想与正义的赞颂[3]。

  片名就能看出这部电影的不拘一格,《The Batman》,简洁明了没有后缀,也确实不需要后缀,因为这就是一部十分纯粹的蝙蝠侠的故事。

9 “我发现了我对这个城市的意义,但不是我期望的那种”

在电影开头,我们看到了蝙蝠侠在哥谭的地位,他掌握了恐惧的力量,在哥谭黑夜的所有角落守护着这个城市。大多数电影都会以此基调收尾,但马导却将它放在了开头。而在结尾,蝙蝠侠跃入火海,搀扶着伤者逃离现场,被救的人抚摸着他的盔甲,眼神里充满了敬畏,于是我们看到了蝙蝠侠对哥谭的另一种意义:希望。

  长久以来他依仗着罪犯们的恐惧为生,但如今的他被人民的信任与希望哺育。在火海中点燃信号灯带领人们逃离的他,仿佛一位神明在为众生指引方向,他不再隐藏于黑暗之中,而是化身为光,为人民指引道路。此时的蝙蝠侠已不仅是罪犯心中的黑暗,更是人民心中的光明!

10 配乐让电影的诠释更加完美

音乐对于一部电影的好坏可谓举足轻重,电影音乐更像是电影的一种表情,配合着故事人物,表达着自己的情绪,诉说着自己的情感[4]。在《新蝙蝠侠》中,电影原声《The Batman》作为主旋律反复出现,让蝙蝠侠的每次出场都极具压迫感,几声简洁有力的鼓点仿佛蝙蝠侠步步逼近的脚步声,最后震耳欲聋的合奏仿佛蝙蝠侠张开了翅膀,将一切邪恶笼罩在黑暗之中。

  同样出色的《Catwoman》用钢琴的清澈与小提琴的悠扬生动的展现了赛琳娜颠沛流离的一生以及她与蝙蝠侠间短暂而难忘的感情,深处绝望的她第一次遇见了与自己如此相似的人,但奈何两人选择不同,最后曲终人散,令人惋惜。

  当然本片我最喜欢的歌曲是忧伤中充满坚定的《Something in the way》。当布鲁斯骑上摩托,在破晓之时穿越拥挤的市区,回到他孤独的城堡,他仿佛在与他身边的一切背道而驰。正如歌词所唱的那样,所有人都在阻碍着他,在正义的道路上他是孤独的,是无助的,但他选择化孤独为力量,在摩托车的风驰电掣中,一切阻碍他的东西都只是一瞬间的光影,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11 没有漫长无聊的情感戏,沉浸式讲故事

《新蝙蝠侠》最令笔者欣喜的就是没有再次看到韦恩夫妇被枪杀的镜头,就好像这成了蝙蝠侠电影的标配一样。马导吸取了《神奇女侠2》失败的教训,那就是无论是超级英雄类的电影绝不适合拿大段的篇幅来讨论人物情感。正是对情感戏做了简化,才让我们在跟随剧情时没有跳跃感。

  但简单并不代表简陋,我们仍能通过剧情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窥探到角色的内心,例如当布鲁斯看到谜语人发布的其父母的真相时内心的震怒与惶恐,猫女在离开时两人之间的依依不舍,在阿福受伤后布鲁斯的焦虑。“我以为我不会再恐惧了,但我第一次感到,如此害怕失去一个人。”这是布鲁斯唯一一次将自己的脆弱展现给别人,能看出阿尔弗雷德在他心中就如父亲一样,虽然他不愿承认……

12 DC风格新的方向

虽受疫情影响,《新蝙蝠侠》票房惨淡,但应承认它是一部好电影,剧情沉浸,内容饱满,风格纯粹,角色塑造十分立体,为我们开启了超级英雄电影新的模式。在DC电影宇宙青黄不接时,能推出这样一部作品,不失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把握好自己的黑暗风格才能拍出好的电影,受粉丝和观众认可。继承好《新蝙蝠侠》的风格,让主创更纯粹的把蝙蝠侠的故事讲下去,打造一个蝙蝠宇宙也不是不可能!■

  引用

  [1]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 罗伯特·麦基.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3] 余桦.寻找光明的蝙蝠:浅析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

  [4] 刘璐.论电影音乐对人物情绪的塑造[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