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以西安音乐学院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3426
□刘畅/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音乐院校是培养高等音乐专业艺术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为新时代发声的历史使命,因此,研究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结合所工作单位实际情况,总结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促进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的路径,以笔者的角度为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要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1]”讲话为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音乐作为文艺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新时代发声的历史使命。音乐院校是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高等音乐专业艺术人才的主阵地,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不断提高音乐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的必然要求。

  音乐院校应当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音乐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将所学专业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等紧密融合的能力。

1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自2018年8月正式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 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来,尤其在2020年11月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全国新文科大会”并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之后;“新文科”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热词”。音乐院校在探索“新文科”发展的路径的过程中,以服务国家文化发展和社会需求为目标,积极促进音乐学科“文+文”甚至“文+理”的学科交叉,从而促进音乐院校在当前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艺术+思政”的交叉融合已经是当前艺术类院校普遍会探索的领域,并已逐步形成一系列的学术成果,音乐院校的专业教育具有先天优势,音乐院校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是“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趋势。

  专业教育既是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样都关乎立德树人和培根铸魂。尽管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不同的着眼点,思政教育求善,音乐教育求美,但是善和美都是衡量人们精神生活的价值标尺,善为美的灵魂,美的本质是对善的追求,因此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一方面思政教育需要借助音乐的力量来引导大众深入思考道德伦理,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又需要有思政教育的支撑,音乐院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新时代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

2.1 新时代音乐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根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在人生观层面,91.6%的大学生拥有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在价值观层面,91.7%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愿意主动践行。在政治观层面,87.2%的大学生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观点。在道德观层面,93.6%的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并未过时,仍值得发扬。”91.1%的大学生愿意参加抗震救灾、山区支教、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在文化观层面,93.3%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相较于西方节日,67.0%的大学生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3]。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实,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音乐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与其他高校既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性。首先,音乐院校大学生个性更加鲜明,思维更为活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这就容易陷入“标新立异”的陷阱,被一些不良思潮所影响。其次,音乐院校的大学生长期的学习习惯是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人文和通识类知识学习不足,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长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弱化了辅导员和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育实效。由此可见,音乐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多考虑到专业教育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的交叉融合,才是真正提高音乐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2.2 新时代音乐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效

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产生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需要迫切被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支撑。近年来,大多数音乐院校逐渐开始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结合西安音乐学院实际情况,具体进行说明。

  西安音乐学院致力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建构,立足学校的深厚积淀的音乐文化土壤和学科生态,努力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开辟了艺术思政研究生招生新方向,为促进音乐院校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认识论更新、价值导引和话语重构做出了积极探索,成为全国音乐院校的先导。

  随着学校对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教师们立德树人观念进一步确立,艺术与思政学科融合意识日益增强,参与课程思政和实践育人、社会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大量涌现。全体师生自觉践行新时代人民文艺观,校内打造推广红色音乐党课、校外紧贴地方文化建设需求,打造了“音乐助力乡村振兴”等品牌,为西安五味什字、甜水井等老街道打造主题音乐,助力老街道成为古城文化建设的“新地标”。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将音乐文化服务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创作出版了《党旗下的誓言》系列音像作品,在七大会址举办的现场发布会,在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反响,成为陕西省主题教育的一项特色成果。出版并全网直播《托起梦想的太阳——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创作》声乐专辑、大型民族管弦交响乐《江山如此多娇》《渭北风云》、大型交响合唱《黄河大合唱》、民族管弦乐《江山如此多娇》等,排演了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小二黑结婚》等,相关活动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网等媒体相继报道,成果社会影响好。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校不断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特点,积极发挥各专业、各学科教师优势,建设高水平课程思政团队,不同专业老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打造“一院(系)一课”的特色思政示范课,产生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专兼职辅导员,形成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离退休老干部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2.3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2.3.1 融合意识不强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学科交叉融合,部分院校和教师积极进行响应,但是结合目前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普及和认可程度还远远不够。一些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还是只注重对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升,在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存在课程思政意识淡薄甚至是缺位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音乐院校的部分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欠缺,相关的教师培训也未能及时跟上,缺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储备,导致专业教学不能很好地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思政教育难以在音乐院校掌握教育工作的实际主导权,导致两项教育大多情况下处于割裂状态,合力育人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2.3.2 过分注重思政教育的外适性,忽略学生人文关怀

  部门音乐院校在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过分强调其功能论,塑造社会需要的人才,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政教育是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我调整优化,形成个体品德心理图式,树立健全人格和规范道德标准的过程。基于此,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应立足现状、直面问题,彰显人本理念与人文关怀,使两者相融相生、相得益彰。

  音乐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部分学生更多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动态与认知向专业教师倾诉,与其他课程的老师沟通极少,大多数仅局限在课堂之上,加之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作为公共课,大多被安排为大班教学,一堂课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多以课堂灌输式教学形式,授课质量无法保证,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期望都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积极性降低。

  2.3.3 体制机制缺乏

  音乐院校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长效机制缺失的问题,一是缺乏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学校对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重视不够,各职能部门既没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具体规划,也无相应政策支持;二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模式有待进一步建立;三是缺乏督导和激励制度,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各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师生参与推动的意愿和动力不强[4]。

3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3.1 强化专业教师学习意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水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引着教育实践,更影响着未来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个人世界与教育世界。[5]”促进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改变首先在理念。首先,专业教师要克服重“艺”轻“德”的思想,充分认识所教授专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6]”音乐院校应该积极出台教师理论学习工作方案和学习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应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实施方案,采取专项培训、研讨和调研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实效性,努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

3.2 挖掘专业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部门音乐院校在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时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的问题,学校可切实利用音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大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让音乐院校的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艺术资源和方法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广泛挖掘优秀音乐作品资源,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政课教师要以体现正确价值观为标准,广泛收集音乐作品,将其作为思政课的教学素材,或是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能反应教学主题并能被学生广泛接受的音乐作品,从而实现达到音乐作品资源与思政课堂的完全融合。整理好音乐作品资源的同时,将音乐作品充分融入思政教学至关重要,既包括音乐作品的融入,也包括音乐作品的形式的嵌入,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案例教学、角色融入和分析比较。

  拓宽师生交流平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靠上课和有针对性的活动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日常师生间频繁的交流互动是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体现出学校、社会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人文的关怀。首先要以平等师生关系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打破教师和学生的身份界限;其次教育事业不是单向,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策划、组织,最终实现共同获益。

3.3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

针对体制机制缺乏的问题,音乐院校应该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构建并完善“党委领导、党政共管、部门协同、学院主体、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和“考核、评价、督导、激励”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1)在人才培养中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将思政内容落实到培养方案、教学大纲,面向全校教师开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新增课程遴选,相对应的课程列为必修课程,思政教育进学科、进专业、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在组织管理体制上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组建相关领导工作小组,由学校一把手担任组长,进行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工作评估等,加大学校课程思政相关科研和教学项目的申报,一定程度上给予政策支撑和一定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主动开展和参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在考核评价体系上强化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建立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学生综合测评、教师和二级单位年度绩效考核。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是音乐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必须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两者相互融合、有机发展,争取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德行兼备的高水准音乐人才,进而推动音乐院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升,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

  引用

  [1]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

  [2] 赵晖.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9):58-61.

  [3] 陆铭,张诗悦.新时代高等音乐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7):80-82.

  [4] 陈超奇.“三全五育”视域下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22(6):276-279.

  [5] 马欣.“课程思政”与艺术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17(4):107-110.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