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读了挪威华人艺术家王琳的《异域之梦与诗意误解》(Exotic Dreams and Poetic Misunderstandings)研究项目,其中包括从2016年至今,四次个展的主要作品。笔者通过文化误读的现象,以批判性视角评论了她由海上丝绸之路而启发的系列艺术创作。
1 晚宴——被“协迫”的参与者
王琳在主题为《异域之梦与诗意误解》的表演晚宴上有意营造一个类似社交场所的氛围,映入眼帘的有受海上丝绸之路启发的陶瓷艺术品、各种美食、红酒与酒神、还有主题音乐会(图1)。看似是参与者选择进入了这个空间,事实上很难有人能拒绝加入进来。在晚宴开始时参与者的五种感官将同时被打开。一条将东西方连接起来的线——海上丝绸之路,牵引着人们开始展开不同角度的观想(图2)。图1 《晚宴》现场图
图2 《晚宴》概念图
1.1 商品
在晚宴中,各种各样的食物在向参与者传达着信息。如果仔细查询可以发现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比如中国、西亚、非洲、地中海等。这些食物加上鲜花和描金瓷器等“商品”为我们绘制了一张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盛宴。从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静物油画里可以窥探一二(图3、图4)。在大航海时期的荷兰资本迅速膨胀,强大的船队甚至可以让他们的国民拥有一切。作者以各种食物堆积的形式展现了他们当时的强大,同时作为其中一个主要出口环节的我们也把文化传递到了欧洲。图3 《晚宴》局部(食材来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各港口)
总体说来,这套作品和空间组合给以人一种“满”的感觉,为参与者展示了恰到好处的“欲望”。当笔者盯着桌案上密密麻麻“商品”时,笔者仿佛体会到了关于资本膨胀的欲望,扩张的野心。亚伯拉罕·凡·贝杰伦在1650年图静物写生(图4)。
图4 静物写生
1.2 青花瓷与水手纹身
部分陶瓷艺术品上的图案是来自于欧洲水手的纹身,王琳诙谐地把它们用传统青花瓷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如同一颗钉子飞入参与者的刻板印象里。西方水手纹身的隐喻和传统青花瓷的绘画形式对应着“异域梦境”和“诗意误解”的概念,由此点题。这看似是一种调侃行为,甚至是明目张胆的文化挪用,实际上是一种对文化误读的反讽。《晚宴》表面看似是主打视觉的作品类型,实则作者引导着参与者去食用和发现作品上的信息。比如这些食材和物品分别来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各个港口,并附有所处的地区和文化的特征;食物减少后巨大的青花瓷盘逐渐露出来它的内容(图5)。作者通过行为和物,去引导以欧洲人为主的参与者思考——从大航海时期延续至今的文化误读现象,当然这对来自中国的参与者同样适用。这并不像一些当代艺术品一样晦涩难懂,急着致敬先贤,而是在轻松礼貌的氛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中思考所看到的信息,并且可以在期间社交。
图5 《晚宴》局部
1.3 酒神与醉境
在桌案上最主要的部分——写实的心脏装置,红酒给这个场景赋予了生命和动态。虽然红酒象征着血液,但并不会觉得血腥,反而是鲜活。酒神的形象作为“演员”与红酒产生了具象的连接(图6)。王琳在这里将人们引入了梦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时空。图6 《晚宴》局部
当一个人对认识现实的方式突然感到惶惑,当他所根据的定理在任何情况下都似乎遇到例外时,他会感到多么的可怕。假如,在这惶恐以外,还加上当个性原则崩溃时,从人的心灵深处,甚至从性灵里,升起的这种狂喜的陶醉;那么,我们便可以洞见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本性,把它比拟为醉境也许最为贴切。或是在醉酒的影响下原始人和原始民族高唱颂歌时,或是在春光渐近万物欣然向荣的季候,酒神的激情便苏醒了;当激情高涨时,主观的一切都化入混然忘我之境。
在酒神的魔力下,不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再次得以巩固,甚至那被疏远、被敌视、被屈服的大自然也再次庆贺她与她的浪子人类言归于好。大地慷慨地献出礼贡,猛兽和平地从危崖荒漠走来,酒神的战车装饰着百卉花环,虎豹在他的轭下驱驰。你试把贝多芬的“快乐之颂”绘成图画,你试用想象力去凝想那些惊惶失措伏地膜拜的芸芸众生。你便能体会到酒神的魔力了(《悲剧的诞生》尼采[1])。
2 丝绸之路的狂想曲
在2019年的春季和秋季,王琳分别在Kunsthall Grenland和The Vigeland Museum 举办了主题个展,并在其中展出了一组由瓷片组成的大型装置作品(图7)。图7 《Rhapsody & Still Life》
Each piece is hand-painted and is shaped as If a blue stream from the window towards Vigelands Fountain.——Jarle Stromodden, director of The Vigeland Museum
她为此准备了超过30000件的手工绘制的瓷片,以蓝色为主,银、白、棕为辅,搭配组合成如毯状的视觉效果,其中所使用的钴蓝色釉料是由作者在世界各地的产区收集而来。从往返景德镇和挪威的筹备,到最终的呈现,王琳引出了历史背后的关键词。
2.1 钴矿,钴蓝色
在古代西亚,类似钴蓝的深蓝色长期受到珍视,其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这种颜色的出现,发端于西亚人对青金石的崇拜。唐代时期由于东西方交流的空前繁荣,钴蓝得以从西亚引进,这种深沉、凝重、华滋的色彩深受思想开放的唐人所喜爱。在西亚文化的刺激和西亚市场的需求下,唐青花曾昙花一现;而在元代,随着东西方交流的空前畅通、西亚市场的旺盛需求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加上宋代本已准备好的优良的制瓷技术,以及中国本土优质的制瓷原料,元青花应运而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正如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所说,它“是一种历史在更高阶段上的重演”。自元代以后,钴蓝——这种类似青金石色的深蓝色,在中国瓷器上长久地驻留下来,最终成为华夏文化肌体的一部分;而经过中国人技术与艺术匠心的浇灌,青花瓷也最终成为了华夏美学的代言者之一[2]。到了近代,挪威钴厂(Blaafarvev?rket)的鼎盛时期出口了全球80%的钴,并远销至中国。但1826年发明的合成群青取代了钴的大部分需求,矿山也因此关闭,而在此时中国江西的小村庄,高岭土矿的开采依然延续至今。
2.2 青花瓷与代尔夫特蓝
在 17 世纪荷兰人与中国的贸易十分活跃,他们进口了数百万件中国瓷器。荷兰人以景德镇瓷器为模型,创造了独特的陶瓷产品。在 17~18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陶瓷(Delftware)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并被宣传为荷兰产品。然而第一代代尔夫特蓝陶瓷是景德镇传统青花瓷的普通复制品,它们恍惚的相似之处是文化挪用的典型案例。19世纪的社会改革和更高的生活水平意味着对瓷器的需求急剧增加。随着欧洲许多瓷厂的出现,对中国瓷器的需求开始减少。鼎盛时期在代尔夫特拥有33家工厂。目前唯一剩下的是皇家代尔夫特蓝瓷厂还在生产中。景德镇可以说是西方最熟悉的东方坐标之一,在历史的洪流中这座小城从代表古代中国的出口名片到今天的世界陶瓷艺术中心,从未黯淡过,它也是王琳在创作中重要的研究资料来源。
王琳的作品(图8)和艾未未的《1亿颗陶瓷瓜子》(图9)有一个共同点值得我们思考——当下的世界范围内,只有在中国能完成这种工作量的艺术项目。这是我们作为中国艺术家身份自带的“资源”。
图9 《1亿颗陶瓷瓜子》艾未未
3 混沌的载体——静物
2022年初始,王琳在特隆赫姆的名为“静物”个展,继续以全球化为背景,为观众展现了不同于《晚宴》里所呈现的风格,将航海贸易中的“商品”以白色陶瓷为纽带(图10),更加加深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当17世纪荷兰的静物油画上那些异域风格的珍宝、花卉、水果都变成了生硬的白色,仿佛她在描绘黄金时代的落幕。图10 《静物》局部
在这次的作品中,王琳重现了水手纹身(图11),细化了关于航海贸易与水手的故事。18世纪来自英国的詹姆斯·库克船长登上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这次航行的水手们,看到了纹身的当地人(当地词汇“tatao”变成了今天的“tattoo”),并接受了这种艺术形式,他们在身体上涂上了象征前往这个异国旅程的符号。从这时开始,水手的寄托和欲望以纹身的形式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人体艺术亚文化,这也是一种身份认同。
图11 《静物》局部
3.1 混淆的“女神”
在我看来这次展览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名叫“Souvenir Globe Girl”的大型陶瓷雕塑(图12),王琳在这里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并描述了一个在东西方语境下混沌“神话故事”。图12 《Souvenir Globe Girl》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看出这件作品的古希腊风格特点和神话隐喻,但在王琳描述中,这是一个搞笑幽默的作品,灵感来自于她在景德镇雕塑瓷厂后门看到的陶瓷彩绘菩萨(图13,图14)和常出现于水手身上的裸女纹身——女性和酒是水手欲望的载体,也正是这些元素帮助他们度过了漫长的航行。
在《异域之梦与诗意误解》的系列作品里,作者提及了“误解”背后的历史,加上“梦境”的混沌,最终促成了这件雕塑的朦胧概念。当你反复观想,一个来自亚文化的女性形象,用阿特拉斯的动作扛起了画满神话故事、宗教、水手纹身等元素的地球时,你会发现作者以相对幽默的语气抛出了关于后殖民主义的尖锐问题,这就是当代艺术的魅力之处,这件作品引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去思考文化误读的现象。开放的问题不急于得到答案,更何况它的灵感来自于东方神话的菩萨[3]。
3.2 西方美术教育的“霸权”
“我们这代人从小接受美术教育,以透视、阴影、空间开始。这是完全西方的观察方法。虽然有中国画和书法兴趣班,但是官方的美院考试,还是西方这一套。我在出国之前,其实已经西化。这次展览名为‘静物’。它真实反映了我的感受。”王琳说。图13 阿特拉斯(希腊神话人物)
图14 陶瓷彩绘菩萨
4 结语
王琳作为在中西方背景下成长的艺术家,很容易挣扎在文化错位的氛围里。她以自身的视角、熟悉的材料,为观众描述了一个欲望膨胀的时代,以及文化误读产生的隐痛。从航海贸易到民族人文,从异乡的疏离感到深层次的文化呈现,王琳的作品中总有一根线——它牵连着历史和地域,还有今天在思考的我们。■引用
[1] 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赵琳.14世纪以前钴蓝在西亚和中国的运用——兼谈原青花的产生[J].南方文物,2013(3):60-65.
[3] 王丽莎.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研究——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J].新闻与写作,2020(4):11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