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工匠精神”审美维度的高职语文美育功能实践路径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1783
□陈波/文

  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技能型人才有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审美能力。文章通过分析“工匠精神”的审美特征,阐述了匠心精神、匠情精神和匠力精神的三个审美维度,指出了基于“工匠精神”审美维度进行高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重要作用,同时抓住美育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协调性、趣味性和功能性的教育功能,探究了将匠心、匠情、匠力融入高职语文美育教育,并发挥高职语文美育功能,使学生获得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具备心灵美、奉献美和敬业美的“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美育是实现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而“工匠精神”则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素养的重要方向。将审美教育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合,能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开拓学生职业前景,在此过程中,语文作为美育教育的关键学科,在教学中应突出高职学生获得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充分体现高职美育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1 “工匠精神”的审美维度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我们对工匠精神的阐述更加全面。它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坚持和向往,代表了匠人对工作职业的专注与付出。从审美维度出发,工匠精神为“匠心”“匠情”“匠力”的总称。

1.1 匠心精神即心灵美

心灵美产于人的精神层面,隐藏于人的内心,但是可以从语言、行动和想法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来。匠人制作产品、追求产品的卓越品质,享受产品的升华过程,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而这种追求美是需要学会认识美与创造美的。作为一种形象的美可以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比如艺术家会基于内心对美的追求通过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艺术品震撼的艺术价值。因此,换个角度来讲,审美能力也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表现,工匠精神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就是健康的心灵美。

1.2 匠情精神即奉献美

奉献美是一种无私的爱,在工作中表现为将本职工作作为事业,对其不求回报和忘我的付出。拥有奉献精神的匠人在工作中主动追求精湛的技艺和更高层次的品质,享受不断克服、挑战、创新带来的快乐,他们专注求精,因而忘我追求。没有止于至善的追求,何来巧夺天工的技艺;没有物我两忘的境界,何来脚踏实地的耕耘。因而这不仅是一种奉献精神,亦是匠人的情怀。所以,匠情是每个匠人都拥有的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他们在工作中国追求极致的动力,为至善而甘于奉献,进而展现自己的生命和情感。

1.3 匠力精神即敬业美

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便是敬。”因而,敬业美是忠实于本职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追求。匠人在不断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享受着工作带来的快乐。他们乐于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对精细度执着追求。如《庄子》记载的关于“庖丁解牛”的故事,没有庖丁对于本职业的敬畏,没有他在工作中反复操作、琢磨切磋的过程,恐怕今天人们也就很难能够读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精湛刀工,“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娴熟技法了。因而,对于本职业的敬畏之心,对于本岗位的执行力,是匠人精神实现的匠力,亦称为敬业美。

2 高职语文的美育功能

美育教育是通过有效手段,让学生首先认识美和体验美,进而获得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前高职院校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忽视了美育教育。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具有极强的美育价值,语文的美育功能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2.1 体现“文德统一”的协调性教育

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语文具有“语”和“文”两大特点,教学时,教师需依据制定的教学内容先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再鼓励学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交流氛围中自觉接受美育教育。“文”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语句和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文章感悟其中的美,再加上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德育价值,学生在阅读文章、探索文章、学习文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句的美、情境的美、思想的美、文笔的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德育素养协调发展。学生在文中既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审美情趣,也能够理解作者的审美特点,从而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审美能力。

2.2 体现“寓教于乐”的兴趣性教育

审美教育不单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审美知识,更是要提升学生的审美兴趣,使获得审美能力,并自觉接受审美教育。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审美水平不同,因而审美教育也要具有针对性。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包含传统文化知识、语言文字知识、道德素养知识等多方面。同一篇课文却能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思维碰撞,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也能获得不同的引导和感受。如在学习传统文化故事时,学生可以通过解析故事,在原教材基础上拓展知识,鼓励学生基于兴趣探索知识获得审美能力。

2.3 体现“潜移默化”的功能性教育

受社会环境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在学习中会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社会人才需求衡量学习,对于看不到成果的课程,会轻视或直接忽视。而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语文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未来成长就业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文字、文章、语言的学习中获得读写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审美能力。简单来讲,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够被语文内涵、语文精神和语文素养所吸引,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素养的形成和丰富,使学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获得美育培养,并主动树立起良好的审美意识。

3 基于“工匠精神”审美下高职语文美育实践策略及路径

高职语文作为高职教育实施美育、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需要引发学生对“美”的探索,使学生在“美”的学习、了解与渗透中认识匠心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品质贯穿到自己的终身追求和工作当中,同时使学生能够获得无私奉献、恪忠职守的匠情精神及精益求精、勇于开拓的匠力精神。

3.1 以“工匠精神”的审美维度为视角,整编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语文教材内容偏文学性,较少融合职教特点设计篇目。为此,我们可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利用高职语文美育的功能,以“工匠精神”的审美维度为切入口,整编并完善高职语文美育教育内容。

  首先,整编高职语文课文的章节,以育人思政主题贯穿编排。章节设计从爱国赤子之情,到品性道德修养,及至善职业精神,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次,在章节篇目的选择上,紧扣章节主题的同时,整体侧重于与工匠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尤其在“工匠精神”这一单元,密切围绕“工匠精神”审美维度之“匠心”“匠情”“匠力”三个着力点选择经典作品。如从胡适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析匠心即心灵美;从袁隆平的《我的两个梦》中品匠情即奉献美;从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探匠力即敬业美。

3.2 以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为突破,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语文由于其课程属性,语言文字多,动手操作少。因此,我们可以跳出传统高职语文教学的模式,探索创新适应高职培养目标所适用的语文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首先,加强“互联网+”与高职语文课程的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同步搭建线上课程,并完善教学资源库。教学实施中,线上提前发布学习任务,预设线下课堂学习活动,布置课后作业,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工匠精神”主题的课堂学习活动。如利用微课、VR技术、3D技术、移动学习平台开展游戏化自主学习,同时提高了学习内容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又如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工匠精神故事”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意识和工匠意识。

3.3 以“内培外引”双向并行化的举措,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不仅是教育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因而教师素养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我们要加强高职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内培外引并举”的方式,完善高职语文教师团队。

  首先,对内加强高职语文教师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语文教师参加校外学习或校内培训,让教师们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了解当前课程改革创新的理念,熟知高职语文课程的美育功能,确保高职语文教学能够高效开展。其次,对外组建一批稳定的教师兼职团队。学校可通过制定《外聘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选聘兼职教师并制定薪酬晋升双体系等激励政策,使企业中优秀的“匠人”能够成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建立双师同堂教育模式,使高职语文美育教育更加全面,能够在课堂中向学生传达工匠精神。如此,不仅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发挥语文美育教育作用,从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3.4 以“浸润式”课后活动拓展为途径,加强美育践行

教育不囿于课堂,课程不止于教室。如要发挥好高职语文课程的美育功能,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素材,开展课后拓展活动就尤为重要了。

  首先,指导学生成立高职语文课程活动社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与课程同步的课后延伸载体,并定期、有序地开展“工匠精神”主题活动。如在校内举行以“匠心·故事”主题讲故事比赛,组织“匠情·走走看看”参观隆平水稻博物馆活动,开展“匠力·生产线上的日子”主题讲座等。其次,配合学校打造良好的工匠审美环境,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等文化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精神校园活动建设中,如建设“工匠精神”主题长廊、“工匠精神”文化展览室等,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审美环境。让高职学生在特定的精神文化氛围中主动接受并内化工匠精神,彰显工匠精神对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追求和信仰,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与创造者。

4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将是拥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载体和平台,是人才输出的主要机构,而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和语文教师,应结合工匠精神及语文美育教育现状,从审美维度下,探索运用和完善“工匠精神”与美育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发现工匠精神中的“美”,主动践行工匠精神,实现成为新时代“匠人”的目标,为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引用

  [1] 陈沛捷.道技兼修: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公共美育课程建设策略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47-51.

  [2] 沈焓.美育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4):70-71+74.

  [3] 付胜利,张雅馨.从“工匠精神”谈高职美育建设[J].中国航班,2021(21):33-35.

  [4] 贺梅春.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3):160-16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