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演奏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声响的敏感度与生俱来,在幼儿随意敲打的过程中,刺激大脑增强对音高的辨识度。在打击演奏中,幼儿通过手眼协调,脑心并用,刺激大脑神经联系逐渐建立起音高感,让头脑变得灵敏,身体随之律动。
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引导幼儿倾听打击的整体音乐效果,体验整体音效在演奏中音高不断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获得感。适时改变传统的演奏乐谱,利于教师对乐谱的理解与运用,便于幼儿在敲打过程中不断掌握整个乐曲的音高特点和合作分配情况。
1 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实践
1.1 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1)总谱法:是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改编原谱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作品整体音乐结构的方法。改编原谱是指通用标准总谱(即简谱和五线谱),由于标准总谱的认知有个过程,不易于幼儿去注意和体会乐曲带来的趣味性。所以改编后主要有:“形体总谱”“符号总谱”“语音总谱”三大类。
1)形体总谱:主要是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音高、音色、速度、轻重变化及配乐的总体构架。它包含形体动作、模仿动作及舞蹈动作等。如将《苹果丰收》的第一句写成形体总谱:
2)符号总谱:主要是通过图形来表现节奏、音高、音色、速度、轻重变化及配器的总体布局。如将《小红帽》第一句写成符号总谱:
3)语音总谱:主要是通过嗓音来表现节奏、音高、音色、速度、轻重变化及配器的总体布局的。如将《土耳其进行曲》B段前两小节写成语音总谱:
4)与简谱相比较,变通总谱要容易掌握得多。在这些变通总谱中,幼儿所要做的仅是跟着旋律做动作、看图和朗诵,并不需要看旋律和节奏谱。
通常的话,设计一份好的变通总谱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①要选择结构工整,旋律优美、节奏富于特点和有趣味性的原始作品。
②拿到作品后,要首先把大结构划分出来,然后再反复吟唱,仔细体会、推敲,从总体上来统一考虑,为结构中各部分选取合适的、有对比、有统一的节奏型和音色。
③根据配器的情况选择、创造合适的变通记谱形式。如发现几种形式都可采用的情况,可以根据其它有关情况来决定最终采用哪一种。
④按各种变通总谱的设计要点进行设计。
(2)指挥法:指让儿童学会看他人指挥同时,学会并知道自己所要负责敲打部分,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整体结构。
教幼儿学习看指挥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教会幼儿看指挥,注意教师的用手势等体态语言表达的意思,如:说开始就开始演奏,说停就能停止演奏;其次再让幼儿学会自己指挥。
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本身的指挥动作明确、标准、有带动力。
2)教师要明确指出各声部击打乐器的节奏型来指挥而非只是打拍子。
3)在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指挥练习时,注重结合“反馈机制”,即让准备即兴创造指挥的幼儿先用形体语言向大家表述自己的指挥意图,然后教师用简而易懂方法地向幼儿本人及其他幼儿重述他的意图。这样,可保证该幼儿能灵活地按照正确导向的来进行指挥而且一举成名。
4)对于有一定的经验后的幼儿,可逐步取消“反馈”环节;对于能力较弱的和缺乏经验的幼儿,教师尚须在指挥过程中用语言、指挥动作甚至手把手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5)如遇到结构交复杂的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一般应该将材料分割成若干部分,一一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6)从小班开始就应一以贯之地培养良好的指挥学习常规。
7)教师指挥时应及时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3)创作法:让儿童参与制定创作音乐作品的配器方案和学习改编变通总谱的过程,来帮助儿童掌握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
在“创作法”的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必须建立在以下基础上:一定的演奏技能,一定的节奏语汇,对各种乐器音色的一定了解,运用乐器演奏进行想象、联想和表达音乐的能力,一定的运用乐器进行表达的经验。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总谱法”“指挥法”“创作法”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常常是相互交织、穿插在一起综合使用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打击乐器演奏效果。
1.2 教学的程序及方法
(1)最基本的就是“先整体、后分部”的程序。这种程序适用于各声部间交错进行的结构、整体音响上较为单纯的作品。其一般进行步骤如下:以《小看戏》为例:
1)引入,营造氛围感。
2)分析或实践简单的节奏律动,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和节拍。
3)学习或模仿创作变通总谱。初步把握作品整体音响横向(乐句旋律之间)结构和纵向(段落之间、调性之间)结构。
4)在熟练掌握总谱后,分声部练习。练习时重点要求互相倾听、相互配合,共同创造出心目中已初步建立的整体音响效果。
在这一步骤中应开始学习看教师如何指挥。教师指挥时所做的动作,最初应与幼儿所做的动作一致;熟练以后,教师可改用击拍法,但仍要把节奏型打出来。
5)个别幼儿指挥,集体练习。教师应鼓励每个担任指挥的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部分地改变原定的练习方案。
6)教师指挥进入多声部乐器演奏练习。
7)个别幼儿指挥,集体练习。教师可鼓励担任指挥的幼儿,部分改变原定的配器方案。但是,在这上步骤中,因为已进入多声部乐器演奏,所以每次方案改变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全体幼儿注意倾听,比较整体音响在结构和情趣上发生了何种变化。
8)改进的练习。根据需要将特色乐器、加强乐器逐步加到乐队中去。每发生一种变化,教师都应引导幼儿倾听、比较并鼓励幼儿对这些变化加以描述。
(2)小托班幼儿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初步培养。
小班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加上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的特点,给集体的打击乐活动带来了困难。进一步挖掘幼儿打击乐演奏的潜力,使幼儿在敲打过程中的音乐及非音乐能力均得到相应的发展,可从以下两点进行尝试:
1)在敲打中感知乐器。
在小班或托班初期,我们就可以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随意进行敲打,激发其对击打乐器的兴趣。再通过引导,教给幼儿初步识别演奏方法。根据小班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我们来听听小铃是怎么说话的?”来激发幼儿玩弄乐器的欲望,让幼儿在愉快的玩乐器的活动中,初步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
2)在听音乐敲打中学习和掌握演奏技能。
听音乐齐奏和轮奏是幼儿节奏乐的主要方法。齐奏是全体幼儿用统一的节奏型一起演奏,而幼儿节奏乐的轮奏就是一部分幼儿与另一部分幼儿轮流齐奏。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节奏鲜明的歌曲让幼儿随着乐曲的旋律齐奏。如“苹果”“我上幼儿园”等,这些歌曲幼儿虽已唱熟,并进行过边拍边唱的练习,但配上乐器伴奏,却有另一种独特的效果,让幼儿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体验,逐步学会关注同伴的活动,初步感知自己敲打的声音与集体齐奏效果的关系,从而逐步使乐器齐奏声趋向协调。
1.3 建立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1)打击乐器演奏是具体操作的的活动,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拿起乐器就喜爱敲敲摇摇,因此,此项活动比起幼儿其它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需要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其内容包括:1)听音乐信号拿放乐器。
2)乐器停止打击后应放于腿上,不发出声响。
3)在演奏开始前,明确拿起乐器的指令。
4)经常练习、模仿各种乐器演奏的常规。
5)指挥时要相互注视的常规。
6)演奏乐器时,相互倾听配合的常规。
(2)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常规教育训练?可从下面几个方法入手:帮助幼儿认识建立打击乐器演奏常规的重要性。拿起乐器后,幼儿总喜爱敲敲打打,不在意是上课还是下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说教,作用不大。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和认识,从而加以改正。请大家听:乐器拿起后,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应该怎么样?幼儿听了以后可能会说:很乱、很吵,心里感到很烦,应该保管好自己的乐器等。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故事情景表述、演奏打击乐课后集体讨论等形式,帮助幼儿逐渐学会自我控制。
2 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实践需要注意的几点
2.1 在配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意识
升级以往旧的教育模式,选择更适合幼儿探索发现的配器模式,教师积极从多维的实际出发来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意识。如:在“过新年”的配器中,笔者为幼儿准备了铃鼓、大鼓、小锣、大钗、小钗等乐器,让幼儿在唱会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再通过幼儿分组讨论分配乐器,最后由小朋友们自己决定方案。2.2 在看指挥演奏和学做指挥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2.1 在学习看指挥演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器乐训练过程中,大家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学习看指挥,即努力使自己服从于整体音响形象。要使每个人演奏的音响服从于整体音响达到完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在“拔根芦柴花”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用碰铃、圆舞板、铃鼓、大鼓、小钗演奏,由于乐器较为复杂。刚开始时总有些幼儿不能与集体保持合作协调的音响。
2.2.2 在学习做指挥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学习指挥不但能学会简单的指挥技能,培养独立指挥的胆量和信心,还能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幼儿在已能合作演奏作品的基础上,有了学做指挥的欲望。初次指挥时,幼儿难免会紧张、动作不正确,而下面的幼儿只顾自己演奏,不管指挥,造成合作的失败。于是笔者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成功?”“如果你是指挥,你希望别人怎样与你配合呢?别人不跟你配合会怎样?”引导幼儿在演奏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并积极地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独立指挥的能力。■
引用
[1] 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丹.用打击乐演奏整体教学法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J].山西教育(初中版),2010(10):26-27.
[5]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