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现代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各地域筹建的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如雨后新笋般脱颖而出,数字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传统的艺术普及模式之中。新时期,文化馆融合共享区域数字文化资源,借力推动全民艺术普及进程,对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在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到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之中,就国内而言,各地域数字化建设略显成就,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字平台广泛建成,文化馆唯有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数字文化资源,利用数字科技的开放性、多元性,实区域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才能突破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时空枷锁,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步入新的台阶。
1 融合共享数字文化资源,全民艺术普及应“借力”开展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脚步的进一步加快,增强全民艺术普及线上数字资源的融合共享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提出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模式的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的。同年,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意见》,促进文化教育共建共享、融合发展。通过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线下数字体验等方式,开展艺术培训、文化活动、艺术创作和在线辅导。时代给予了公共文化发展全新的契机,短短几年间,全国上下各省市兴起了数字文化资源平台的建设浪潮,“文化上海云”“齐鲁文化云”“烟台文旅云”等彰显地方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先后亮相,包含数百种专业类目的艺术资源陆续“上线”。通过这些数字化服务来拓展文化馆的活动影响力,让更多群众了解 文化馆的服务内容,走进文化馆、参与文化馆的活动。进一步实现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职能,提高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用数字“线上”文化这一全新的文化艺术传播途径为群众带来了“精准化”“一站式”丰富的文化艺术体验。但是,相对于实力较强的省市,部分地区的艺术普及仍受地域、时空、经济等因素的牵制,各项工作难以持续进行。当下,运用“数字化”模式突破“时空”约束,融合共享各地区数字平台建设的优良成果,借力国内优势文化资源,弥补自身“软硬件”的不足,从而全面有效的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已成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备“良方”。
2 文化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的具体措施
(1)设立数字资源建设岗位,明确数字资源建设流程,保障数字化工作长期稳定运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是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又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1)开展业务技术技能培训。设立专项经费,统一培训标准,构建数字业务培训框架,优化培训内容,依托省、市级文化馆优质资源,采用联合培养、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2)完善岗位激励措施。将数字资源建设纳入岗位晋升业务条件,广泛借鉴国外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打破人员编制界限,给予数字从业人员充分奖励,最大限度的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吸引地方数字龙头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加盟提高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水平。利用文化馆宽泛优质的业务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为地方数字资源服务企业、业内专家提供高效开放的官方展示平台,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自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来,各地文化部门纷纷响应,在文化馆设立了“数字部”或“数字文化中心”,鼓励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设立专人负责区域内数字资源建设,又相继引入数字化、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从事专项工作,推动数字资源共建工作步入正轨。这些举措有效填补了文化馆数字化领域的盲区,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保障了全民艺术普及“线上”工作的长效开展。
(2)发掘本土文化,拓展本土特色,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增强数字资源转化实效性。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和艺术普及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整理采集一批“贴近民生、深得民意”的本土数字文化资源,打造本土特色数字文化品牌,培养“草根”文化艺术资源,将本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非遗等项目搬到“线上”的舞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远程与实体相补充的创新服务,开展数字化培训,提升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开设网上免费培训课堂,实现网络报名。以新视角、新方法和新思维模式开展工作,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引导大众主动参与到艺术普及工作中,改变以往“政府送餐”的信息传递模式,从而更好地扩大数字资源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夯实自身数字资源建设基础,为以后的资源共享“搏得眼球”。
烟台市文化馆早在2012年就开始注重本土特色数字文化建设,先后完成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微博、H5、抖音等数字平台的建设,2018年成立了“艺术烟台”公益文化服务平台,整合本土15个县市区107家社会艺术机构的优质文化资源,在官方网站设立专栏,将培训类目和政策采集整理后放到线上实时更新,每年为群众提供超过21000人次的免费公益艺术培训,并将来自这些机构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通过线下和线上的途径集中展示,有效的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艺术普及的积极性,快速实现区域内本土特色文化艺术资源的融合共建共享,增强了数字资源的转换实效性。
2020年随着“烟台文旅云”的投入使用,烟台市文化馆整合自身资源,利用“文旅云直播”“抖音直播”和官网点播的形式,开设了免费公益艺术培训线上直播活动,包含了音乐、舞蹈、美术、非遗等20多个门类的30多项精品云直播课程,带动约7.5万人次参与到线上互动中,极大的丰富了正值疫情“宅家”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体验精彩的文化艺术资源。
(3)加强新技术应用,借力国内优质艺术共享资源,确保线上艺术资源的专业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一盘大棋,尖端潮流数字科技的应用,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新鲜度,会为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根本目标带来意想不到效果。
2020年3月,烟台市文化馆携手云朵软件公司,利用先进的VR720度全息影像技术打造了《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陈列展》《北撤烟台—东江纵队专题展》,携手“爱艺术+”共同研发了包含50个艺术门类、101门课程、973条视频、共计6429分钟的“云端学艺术”慕课点播平台;烟台市文化馆借力国内优秀平台一流的艺术资源,让广大群众体验到了与大师见面“零距离”,大幅提高了线上艺术资源的建设水平,弥补了本土资源的局限性,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24小时“不打烊”,这一举措使得“借力”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形式的共建共享的模式在全国得以推广,并得到山东省文化厅的嘉奖。
3 融合共享数字文化资源,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范畴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着上下5000年的灿烂文明,《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管理系统为依托,探索建设公共文化物联网,形成同设施阵地文化服务、流动文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优质资源供给能力。数字文化资源有着便捷高效、全天候、全门类的优秀特点,对于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依托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创新,为民众提供“菜单式、点单式”的服务,实现在线的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快速匹配,是保证市民大众享受文化权益的重要形式。(1)实现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是创新公共服务模式的内在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群众对数字文化需求迅猛增长,利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思路,推动全民艺术普及进程,进一步丰富文化内容,聚拢艺术资源,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精准度,实现线上与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必然要求。
(2)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将改善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据统计,2017年,全国有44521个文化活动场所。全国平均每万人可享用的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只有295.44m。开展线下活动15.82万场,观众8229万人次,只占总人口的0.06%。这两年的统计数字虽然有所改善,但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客观需要相差甚远。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文化艺术互动传播的发展脚步。共建共享数字文化资源,为民众提供优质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对于保障社会中主义文化的先进地位和倡导高尚文化艺术、抵制腐朽文化,改善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现状,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4 结论
对于群文人,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融合,借力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既是复杂的,也是一项充满希望和光荣的任务使命。更是新时期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高效途径。唯有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才能保障数字文化资源融合共享的各个环节得以稳定实施,从而稳步推动全民艺术普及进程,将公共文化服务落到实处。■引用
[1] 刘平.公共数字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与发展思考[J].大众文艺,2020(7):13-14.
[2] 韦楠华,吴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现状、障碍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9):18-26.
[3] 马迎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助推全民艺术普及[J].人文天下,2017(16):51-5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