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克立?巴莫《乡巴佬逛曼谷》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0591
□张长君/文

  泰国著名作家克立?巴莫的《乡巴佬逛曼谷》是一部短篇政治讽刺小说。小说主要人物只有两个,但幽默感十足,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小说题为《乡巴佬逛曼谷》,但它讽刺的并不是乡下人,而是采用夸张和讽刺等艺术手法,通过平民“乡巴佬”从外府跟着“人民代表”去曼谷的经历,不断展露“人民代表”的缺点和虚伪,生动展示了当时政治社会选举中的荒诞。

1 作者背景

克立?巴莫,英文名Kukrit Pramoj,泰国政治家、作家,社会行动党主席,泰国总理(1975/03/14-1976/01/12在任)。他对历史深有研究,当过电影演员和泰国古典哑剧演员,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四朝代》《殊途同归》《封建洋人》《红竹》等,以及多篇短篇小说。还编著有中国历史小说《终身丞相曹操》《慈禧太后》等。克立?巴莫出身贵族,他早年创立报纸从事新闻事业,当过演员,后投身政界,官至政府总理。他一生著述颇丰,既是政治家,又是作家和历史学家。他深知中泰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以及中泰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据泰国史料记载,早在13世纪和14世纪泰国的素可泰王朝时期,两国就多次互派使者;到了大成王朝即中国明朝时期,两国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互访次数逾百次,其中包括中方的19次回访。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曾作为明朝使者到访过当时的暹罗,并受到当地人民盛大、热烈的欢迎。

2 《乡巴佬逛曼谷》主要内容、作品介绍

乡巴佬应人民代表之邀去曼谷,出发去坐火车那天,他怕误点,早早就等在了火车站。他从天黑等到天亮,看到姗姗来迟的人民代表,一大群人来为他送行很是风光,送行的民众叮嘱了代表一堆事情希望他到曼谷后能代表人民心声,去问问这些事情。乡巴佬静静等候着,眼看火车要开了,才挤到代表面前。代表让他去三等车厢,并告知如果有工作人员查票,就说是人民代表的偕行就可以享受免票待遇,而代表自己却上了一等车厢。不知道火车走了多久,只是等火车停了,上下车的人一阵骚动后,又开,又停,直到火车没有再继续前行,乡巴佬匆匆忙忙下车,去一等车厢找到醉醺醺的人民代表,搀扶同行。出了火车站,乡巴佬被曼谷的车水马龙震住了,人潮汹涌,人多车多让他感受到和他们外府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节奏。他发现在外府时还被众人簇拥的人民代表,在这里似乎就没人认识他了一样。到了代表先生的家,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又让乡巴佬大吃一惊。后来代表带着他去国会,只见一群代表打弹子的打弹子,喝酒的喝酒,他也听不懂他们在聊什么。国会主席来后,代表们七嘴八舌提出一大堆质疑,政府官员也回答得头头是道,其实,那些质问的问题,政府方面早就解决了,只是在那里炒冷饭。众多代表嚷嚷一阵,到举手投票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赞成政府的措施,而乡巴佬跟随的这位代表只是看着哪边投票人多,就见风使舵地投票给那一边。乡巴佬在曼谷也不敢去哪里,等要回家前,乡巴佬提出疑问“代表先生,您不是对我说,曼谷这地方您交友广,人缘好,谁都认识你…”,那代表就把他带到一幢建筑前,让他看着,果然往来行人都会朝着他这边敬拜。其实,行人拜的哪是这位代表啊,而是他身后那座有名的建筑。

3 《乡巴佬逛曼谷》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写作特点

在《乡巴佬逛曼谷》中,克立?巴莫描写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语言都很简洁,却传神地表现出了人物的特点,与场面相结合,显得妙趣横生。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乡巴佬和人民代表,另外侧面描写了一位叫“阿该”的平民。从行动及心理描写表现出了每个人物的特点和人物之间的异同。

3.1 乡巴佬

《乡巴佬逛曼谷》中“乡巴佬”一词是指见世面少、无知或者土气的人,又指笨拙、迟钝又粗鄙的乡下人。文中“乡巴佬”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也就是“我”,这里的乡巴佬是一个生活在外府(首都之外的省)乡村的农民形象。当时泰国首都曼谷发展迅速,而泰国农村相对落后,“乡巴佬”就是一位外府平民,没有坐过火车,没有去过大城市,没有见过大世面。而与“乡巴佬”同时出现的人物形象是乡巴佬的妻子阿该。文章开头这样提及阿该:阿该因为没衣服穿啦,怕出错了,不敢去城里,但“乡巴佬”不在意这些,他就是要去长长见识,没有坐过火车也要去感受感受。乡巴佬也爱贪点小便宜,例如当他得知代表的偕从去曼谷的话往返不用买票,他就松下口气了。当然“乡巴佬”此次能进曼谷,也算个幸运儿,毕竟他也算是外府平民阶层的代表了。他谨慎小心,例如火车要开的头一天夜里他就去车站等车,以免错过,到了曼谷看到车水马龙,不敢自己外出怕被车撞。他善于观察,例如发现人民代表在他们那个穷乡僻壤受欢迎受尊敬,去到大城市却并非受到同样的礼遇。

3.2 人民代表

小说中,人民代表是个虚伪、装腔作势、圆滑、墙头草形象,拿着政府饷粮却不不人民办事。例如,文中写道人民代表在外府被人民簇拥着为他送行,叮嘱他去询问一些问题,他寒暄着应承下来但是实际上在曼谷时他并没有帮民众提出这些问题。答应民众的话也都不记得,例如他答应带群众(阿该、乡巴佬)去曼谷,转眼却忘记了,直到乡巴佬到火车站提醒了他,他才想起来。在议会中,他似乎忘了人民的问题,不敢也不愿为人民发言,坐在里面凑数,很无用很窝囊的样子。直至会议结束前,政府让投票,他看哪边投票人多就跟着哪边投,典型的墙头草,一点不作为。

  小说最后,乡巴佬问道在外府的时候代表受到人民很高的尊重那么在曼谷呢?代表回应说也是很受尊重的,不信就带他去见识见识。最终他把乡巴佬带到曼谷有名的寺庙门口,过往的行人都朝寺庙那边朝拜,他就想以此来骗乡巴佬过往的人们都是在朝拜他。这里以代表先生狐假虎威的行为揭露了他的虚伪和欺骗,同时也将他的丑态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

3.3 阿该

文中还侧面描写了“阿该”。阿该也是像乡巴佬那样的普通农民。从文章一开头“阿该呀!您真没福气啊!人民代表邀请您去逛曼谷,你也不去,只是叨念着孩子呀,叨念着牛们呀,还为自己解嘲说,你没有裙子穿啦。穿上鞋子又怕磨破了脚跟啦……”这些描写,了解到阿该是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形象。

  虽然是讽刺小说,但作者并没有强烈直接的讽刺和抨击,而是以诙谐、俏皮的语言将人物形象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叙述口吻很轻松,在描写代表和乡巴佬时,语言是与他们身份、性格相契合的,同时语言富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小说的语言也是大众化的,没有戏虐语言,却通过文中人物的行为引人发笑,并达到讽刺目的。

  在突出人物性格方面,多采用夸张的手法,例如写乡巴佬进城后,看到车流时“为什么曼谷的车子跑得那么快呀,错车时是那么惊险……我紧闭双眼,到家时,险些晕了过去”通过夸张的描写手法,凸显出当时社会城乡之间的差距。

  作者主要讽刺的是人民代表,但语言风格并没有直接评说,而是借以乡巴佬的观察而衬托出来。“无一贬词,而褒贬毕露”,细节描写很耐人寻味。

4 小说的艺术风格

小说《乡巴佬逛曼谷》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贴近人民生活,诉说官场现状,从官民关系的对比揭露当时泰国社会中存在的选举不公、官员不作为等问题。小说通过描写议会中争论、投票、举手等过程,向读者展现出官场中的谎言,普通民众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人民代表,想请代表去反映并解决问题,而代表却只是想坐稳自己位置,保住自己的个人利益,最终让人民的希望落空。文中没有直接描写普通民众的穷困和痛苦,但却通过代表的虚伪、欺骗和不作为引起读者的愤慨。

4.1 语言缜密、故事连贯

语言缜密是克立·巴莫的语言特色。《乡巴佬逛曼谷》故事连贯,一环接一环,按时间顺序和故事发展的叙述方法,以出发前——火车上——到站后——议会上——在代表家——看“民众致敬代表”的顺序,一气呵成塑造了人民代表和乡巴佬两个人物形象。人物特色突出,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这也是写实的手法,人物形象与故事吻合,故事情节也与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符合。人物活动符合各自的身份特点和性格特征。“土气”的乡巴佬、虚荣的“人民代表”描写到位,语言诙谐幽默,又极具讽刺意味。作者没有运用华丽优美的辞藻,反用朴实而流畅的语言让作品读起来更贴近百姓,使读者倍感亲切,从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4.2 运用对比和反差

作者笔下的人民代表,代表着政府官员的丑态,从在外府时的被众人簇拥到在曼谷时的无人问津,从代表坐火车不要费用到普通民众去趟城市都难,从在外府听人民反映问题到在议会上一言不发……都形成对比和反差,这些细微之处让读者感到滑稽、可笑,使小说的讽刺效力不断加强。

4.3 荒诞、幽默

小说最后三段,充满诙谐、荒诞,描述的是乡巴佬想见识见识代表先生在曼谷是如何交友广泛,是如何受到人民尊重的,代表先生就决定带乡巴佬去看看。他把乡巴佬带去一处有雄伟建筑物的地方对他说“你等着瞧吧,从现在开始,凡是从我面前经过的人,都要向我双手合十膜拜致敬”。事实也确实是如他所说。可是,人家拜的是他吗?作者并没有明说,而是用隐喻的方法揭示出人民代表的虚伪虚荣,因为那幢雄伟的建筑物是有名的寺庙,人们本就有经过那幢建筑物双手合十敬拜的习惯。代表先生只是站在了那幢建筑物的前面而已,造成人民是在敬拜他的假象,以此来欺蒙乡巴佬。可事实上,善于察言观色的乡巴佬也已察觉其中的端倪。此处的情节幽默荒诞,也正是以此描写,嘲讽了官员以掩耳盗铃之态欺骗普通百姓的行为。

5 结语

作者以当时的泰国社会为背景,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讽刺了无所作为愚弄百姓的代表先生。虽然是短篇小说,仅从乡巴佬和人民代表两个角色出发,但明显地展现出当时城乡的差距、阶层的差距和上层的不作为。借用幽默的情节,创作出不同阶级的人物形象,从侧面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讽刺手段高明使得真善美丑深入人心,成功塑造了乡巴佬和人民代表的形象,也引发读者对当时泰国社会的深思。■

  引用

  [1] 张锡镇.泰国政治权利结构比较研究[J].东南亚纵横,2020(6):5-13.

  [2] 梁雯雯.泰国华人国家认同转变及其影响研究(1850-1910)[D].湖南:湘潭大学,2020.

  [3] 常翔.泰国涉华研究智库发展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7(04):14-20.

  [4] 艾喜荣.试论短篇小说阅读中的四个分析要素——以《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7):78-79.

  [5] 李颜灵.克立?巴莫短篇政治讽刺小说分析——以《乡巴佬逛曼谷为例》[J].海外文摘,2020(21)17-18.

  [6] 任一雄.泰国的选举及其民主化进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104-10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